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涛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药物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转运体
  • 3篇药物
  • 3篇药物转运
  • 3篇肿瘤
  • 2篇药物-药物相...
  • 2篇药物相互作用
  • 2篇药物转运体
  • 2篇异欧前胡素
  • 2篇异种
  • 2篇异种移植
  • 2篇原阿片碱
  • 2篇源性
  • 2篇人源
  • 2篇人源性
  • 2篇欧前胡素
  • 2篇皮素
  • 2篇前胡
  • 2篇细胞癌
  • 2篇细胞色素

机构

  • 21篇天津药物研究...
  • 10篇天津中医药大...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第一中...
  • 3篇生物技术有限...
  • 2篇合肥天麦生物...
  • 1篇国家纳米科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21篇崔涛
  • 17篇伊秀林
  • 10篇慈小燕
  • 9篇武卫党
  • 8篇李薇
  • 8篇曾勇
  • 8篇刘昌孝
  • 6篇高晶
  • 6篇司端运
  • 3篇张雅敏
  • 3篇杨龙
  • 3篇李亚卓
  • 2篇谷元
  • 2篇张铁军
  • 2篇张星艳
  • 1篇董艳
  • 1篇刘睿
  • 1篇张洪兵
  • 1篇许浚
  • 1篇梅林雨

传媒

  • 5篇药物评价研究
  • 4篇中草药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第十届全国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药性成分对OAT4、URAT1抑制作用及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药性中药成分对尿酸重吸收转运体尿酸转运蛋白1(URAT1)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4(OAT4)的抑制作用及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OAT4、URAT1过表达单克隆细胞株(MDCK-hOAT4、HEK293-hURAT1),检测各药性中药单体对OAT4、URAT1的抑制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运用黄嘌呤联合氧嗪酸钾制备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研究原儿茶酸、甘草素、异甘草素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的影响。结果苦味药中的川陈皮素,甘味药中的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对OAT4抑制作用较强,IC50分别是0.556、18.40、6.831、6.825μmol/L。酸味药中的原儿茶酸、甘味药中的甘草素对URAT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是7.709、14.540μmol/L。甘草素能显著降低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增加尿酸排泄量,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的含量。结论川陈皮素、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对OAT4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原儿茶酸、甘草素对URAT1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甘草素能显著降低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OAT4、URAT1对尿酸的重吸收,并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王泽慈小燕崔涛魏滋鸿张洪兵刘睿李亚卓伊秀林张铁军谷元武卫党刘昌孝
关键词:川陈皮素甘草素
郁金及其近缘药材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被引量:23
2019年
郁金为多基原药材,与莪术、姜黄和片姜黄都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并且基原之间各有交叉,但在入药部位、炮制方法上各有不同;在传统功效上同为辛、苦味,兼具活血和行气之功,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功效倾向。因此,对于这"一组"近缘中药,建立能够反映共同特点和差异性特征的质量评价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传统文献及总结现代研究报道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与核心理论,提出以"基原-炮制-药用部位"为基点的成分特有性、以"药效-药性-新临床用途"为基点的有效性的Q-marker研究思路和方法,对郁金类药材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
刘睿高丹丹崔涛许浚张红兵张铁军刘昌孝
关键词:郁金
应用Caco-2和MDCK-MDR1细胞模型的药物吸收机制评价研究
目的应用Caco-2和MDCK-MDR1细胞模型共同评价三种不同类型药物的吸收机制。方法研究乳香提取物中AKBA、Y101和牛蒡子苷元在Caco-2,MDCK-MDR1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采明LC-MS/MS分析方法测...
慈小燕崔涛曾勇高晶李薇张智禹伊秀林司端运
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对元胡止痛方中主要药性成分的转运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carnitine/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N1、N2(OCTN1、OCTN2)对元胡止痛方中主要药性成分的跨膜转运机制,预测OCTN1和OCTN2在各药性成分跨膜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OCTN1、OCTN2高表达细胞株S2-OCTN1、S2-OCTN2,测定元胡止痛方中主要苦味药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和辛味药性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OCTN1、OCTN2的抑制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通过测定OCTN1、OCTN2及空白载体转染细胞Mock对不同药性成分的摄取能力,判断各药性成分是否为OCTN1和OCTN2的底物,进一步测定延胡索乙素在OCTN1和OCTN2中的米氏常数(Km)和细胞摄取底物最大转运速率(Vmax)。结果苦味药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和辛味药性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OCTN1和OCTN2的转运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对OCTN1的IC50分别是15.43、14.06、21.23、4.91、23.29μmol/L;对OCTN2的IC50分别是19.08、14.24、8.90、17.06、13.98μmol/L。OCTN1对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原阿片碱的摄取活性分别是Mock的3.46、8.72和2.88倍,OCTN2对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原阿片碱的摄取活性分别是Mock的2.58、5.86和9.75倍,OCTN1和OCTN2对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摄取活性与Mock均无显著差异。转运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延胡索乙素在OCTN1上的Km和Vmax为6.39μmol/L、120.92 pmol/(mg·min),在OCTN2上的Km和Vmax为25.66μmol/L、637.03 pmol/(mg·min)。结论元胡止痛方中的药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对OCTN1和OCTN2的转运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原阿片碱是OCTN1和OCTN2的底物,因此在不同药性成分跨膜转运过程中存在由OCTN1和OCTN2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石琳王泽崔涛慈小燕慈小燕伊秀林武卫党
关键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转运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
基于药物转运体的元胡止痛方药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跨血脑屏障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基于药物转运体研究元胡止痛方药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跨血脑屏障转运机制。方法建立hCMEC/D3-U87双层细胞模型研究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跨血脑屏障吸收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hCMEC/D3细胞中相关转运体蛋白多药耐药蛋白1(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OCT1)、OCT2、OCT3、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CTN1)、OCTN2、OATP1A2、OATP2B1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6株过表达人转运体的细胞株(S2-OCT1、S2-OCT3、S2-OCTN1、S2-OCTN2、HEK293-OATP1A2、HEK293-OATP2B1)进行摄取实验,判断各药物成分是否为转运体蛋白的底物。结果各成分均可以一定程度地跨越血脑屏障,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具有更好的跨血脑屏障特性,巴马汀和原阿片碱的跨血脑屏障能力较弱。外排型转运蛋白MDR1、BCRP和摄入型转运蛋白OCTN1、OATP2B1、OATP1A2在hCMECD3细胞中有相对高的mRNA表达水平。延胡索乙素是OCT1、OCTN1和OATP1A2的底物;巴马汀是OCT1、OCT3、OCTN1、OCTN2和OATP2B1的底物;原阿片碱是OCT1、OCTN1和OCTN2的底物;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是OCT3的底物。结论延胡索乙素可能通过转运体OATP1A2、OCT1、OCTN1跨越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细胞;巴马汀可能通过OATP2B1、OCT1、OCT3、OCTN1、OCTN2传递进入脑组织细胞;原阿片碱可能通过OCT1、OCTN1和OCTN2传递进入脑组织细胞;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可能通过OCT3传递进入脑组织细胞。
文蕊鑫王泽陈玥雯慈小燕董艳董艳崔涛伊秀林梁士民傅鹏伊秀林
关键词:血脑屏障药物转运体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
应用人缘化细胞模型对乳香提取物AKBA的肝肾跨膜转运和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应用人缘化细胞模型来研究乳香提取物AKBA的肝肾跨膜转运和抑制机制.方法 应用MDCK-MDR1细胞模型研究AKBA与MDR1外排转运体的亲和性,采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MDCK-MDR1转运实验中AKBA...
慈小燕崔涛曾勇高晶李薇张智禹伊秀林司端运
小檗碱对有机阳离子药物转运体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人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OCT1、OCT2、OCT3、OCTN1和OCTN2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由转染试剂Lipo 3 000介导的动物细胞转基因方法、经筛选得到各药物转运体过表达细胞株S2-OCT1、S2-OCT2、S2-OCT3、S2-OCTN1和S2-OCTN2;通过检测OCTs介导的放射性探针底物的跨膜转运,建立OCTs体外评价模型;以野生型(WT)细胞为对照组,应用各转运体抑制剂验证其活性;应用上述方法观察小檗碱对各转运体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小檗碱对各药物转运体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各转运体细胞组与各自WT细胞株比较,转运活性均提高了5倍多,加入抑制剂后,转运活性均明显下降;小檗碱对OCT1、OCT2、OCT3和OCTN1抑制作用较强,对OCTN2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IC50分别为7.63、6.80、2.25、4.66和210.34μmol/L。结论小檗碱对这5种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OCT1、OCT2、OCT3、OCTN1的抑制作用较强,发生由其介导的DDI的可能性较大,对OCTN2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武卫党崔涛张星艳魏滋鸿慈小燕路江杰江立新刘昌孝伊秀林
关键词:小檗碱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同位素标记
胰腺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建立胰腺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实验。方法将新鲜胰腺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裸鼠皮下,构建胰腺癌PDX模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挑选1例胰腺癌PDX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将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G)组、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组,每组各5只。记录不同时间移植瘤体积,给药第27天后处死裸鼠,评价2种化疗方案对该胰腺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并与该患者临床用药进行比较,组间的数据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出11例胰腺癌PDX模型,成瘤率达到73.3%(11/15),原代肿瘤与移植瘤病理学形态及关键蛋白的表达相似。实验结束后对移植瘤进行称重,AG组(0.12±0.05)g、FOLFOX组(0.20±0.09)g移植瘤湿重显著小于模型组(0.65±0.31)g(F=13.41,P<0.05),AG组肿瘤抑制率约为(79.94±0.08)%,FOLFOX组肿瘤抑制率约为(67.90±0.0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48,P<0.05)。结论成功构建胰腺癌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与临床基本相符。
韩品盛苗宇徐策杨龙崔涛吴昊张锦锐付兵伊秀林张雅敏
关键词:胰腺癌
肝恶性肿瘤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库的建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构建肝恶性肿瘤人源性异种移植(PDX)模型,分析影响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因素,并比较原代肿瘤和PDX模型的生物学特点。方法通过手术收集新鲜肝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BALB/c-nu小鼠皮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信息与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性,并比较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从63例肝恶性肿瘤样本中成功构建出33例PDX模型,整体成瘤率达到52.4%(33/63),其中原发性肝癌成瘤率为46.3%(25/54),肝转移癌成瘤率为88.9%(8/9)。影响成瘤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均P<0.05)。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组织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相似。结论成功构建了肝恶性肿瘤PDX模型,且成瘤率较高,并能保持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韩品盛杨龙崔涛童文苗宇徐策伊秀林张雅敏
关键词:肝肿瘤成瘤率
地西他滨通过去甲基化调节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耐药性
2023年
目的: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索拉非尼(sorafenib,Sora)治疗肝细胞癌发生耐药的机制,考察表观遗传药物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对索拉非尼肝细胞癌敏感性的影响,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利用GEPIA 2数据库检索50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信息,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3(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3,OATP1B3)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亚硫酸氢盐甲基化法检测基因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3(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1B3,SLCO1B3)启动子的甲基化率;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DAC作用前后肝癌细胞株OATP1B3的表达变化;采用RTCA-eSight检测索拉非尼与DAC联用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LC-MS/MS检测索拉非尼与DAC联用后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摄入量的变化。结果:GEPIA 2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OATP1B3高表达的HCC患者总体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亚硫酸氢盐甲基化测序结果显示Hep3B,HepG2中SLCO1B3的启动子甲基化率较高;RT-qPCR,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肝癌细胞株Hep3B,HepG2中OATP1B3的mRNA及蛋白表达相对较低,且DAC孵育后OATP1B3的表达均上调;RTCA-eSight实验结果显示,联用DAC后Hep3B,HepG2的增殖率显著低于索拉非尼组;LC-MS/MS结果显示,HEK293-OATP1B3对索拉非尼的摄入量是HEK293-Wild的2.10倍。联用DAC后,Hep3B,HepG2对索拉非尼的摄入量提高1.87和2.47倍。结论:DAC通过抑制SLCO1B3 DNA甲基化,上调OATP1B3的表达,提高转运索拉非尼的能力,增加索拉非尼在肝癌细胞中的蓄积,增强对肝癌细胞的敏感性,从而逆转索拉非尼的耐药。
张苗王泽傅恒涛文蕊鑫韩巧巧崔涛伊秀林闫凤英伊秀林
关键词:DNA甲基化地西他滨索拉非尼肝细胞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