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爱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电化学
  • 4篇杆菌
  • 4篇大肠杆菌
  • 3篇乳制品
  • 3篇纳米
  • 3篇分子
  • 2篇电化学传感
  • 2篇电化学传感器
  • 2篇电化学免疫传...
  • 2篇碳纳米管
  • 2篇萃取
  • 2篇免疫传感器
  • 2篇纳米管
  • 2篇化学传感器
  • 2篇固相
  • 2篇固相萃取
  • 2篇分子印迹

机构

  • 12篇江苏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山东省建筑设...
  • 1篇连云港市质量...

作者

  • 12篇张新爱
  • 4篇申建忠
  • 3篇邹小波
  • 3篇石吉勇
  • 3篇韩恩
  • 2篇陈冠华
  • 2篇董晓娅
  • 2篇蒋玉香
  • 2篇梅晓芸
  • 2篇郭利辉
  • 1篇马海乐
  • 1篇鲁文杰
  • 1篇黄晓玮
  • 1篇李志华
  • 1篇李昌烽
  • 1篇张迪
  • 1篇翟晓东
  • 1篇张帆
  • 1篇郑光荣

传媒

  • 2篇分析化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无机分析...
  • 1篇智能化农业装...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唑西林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获得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残留检测样品净化和富集预处理所需选择性固相萃取填料,本文对采取沉淀聚合方法制备苯唑西林印迹微球进行研究,并对合成的微球进行分子识别特性研究。在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h条件下,优化的合成反应参数是:模板苯唑西林、功能单体丙烯酰胺与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的用量分别为1、4和20mmol(物质的量比为1∶4∶20),溶剂甲醇100mL,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5mg。合成出的苯唑西林印迹微球具有两类性质不同的吸附位点,低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K和最大表观吸附量Q分别为10.846mmol/L和418.23μmol/g,高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K和最大表观吸附量Q分别为2.627mmol/L和137.68μmol/g。印迹聚合物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9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头孢哌酮和头孢唑林的吸附量达模板吸附量的95%、58%和96%,对加标牛奶样品的净化效果表明其具有直接用作固相萃取柱填料的潜力。
郭利辉田一方梅晓芸张新爱陈冠华
关键词:苯唑西林分子印迹聚合物Β-内酰胺类固相萃取
MOFs仿生酶电化学核酸传感器在重金属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设计合成了卟啉高分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并将其作为仿生酶构建电化学DNA传感器,进而快速监测蔬菜中Pb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MOFs仿生酶形貌均一、呈椭圆形,且能够催化氧化抗坏血酸产生电化学信号,有效克服了传...
张新爱石吉勇邹小波徐艺伟韩恩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DNA铅离子
文献传递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树枝状分子-金纳米粒子复合物修饰电极和金纳米粒子标记物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污泥中大肠杆菌的检测。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对氨基苯甲酸,通过共价作用结合第Ⅳ代氨基末端的树枝状分子(G4-PAMAM),并在其内部载入金纳米粒子,制备修饰电极(GCE/p-ABA/PAMAM(AuNPs)),用于固定大肠杆菌。采用硫堇作为电活性物质包被金纳米粒子,用于标记二抗制备金纳米粒子标记物(Ab2-Au-Th)。通过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一抗、金纳米粒子标记物依次修饰在电极表面,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硫堇产生的电流信号,实现对大肠杆菌的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响应电流与大肠杆菌浓度的对数在1.0×10^2-1.0×10^6cfu/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0 cfu/mL(S/N=3)。利用本方法检测污水处理厂的不同污泥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回收率为89.4%-105.8%。
鲁文杰张新爱李昌烽申建忠蒋玉香黄陈勇
关键词:城市污泥大肠杆菌树枝状分子
新时代创新驱动下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1年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及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以及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从优化课堂教学、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及综合评定考核成绩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探究,以期培养专业知识面宽广、专业基础扎实、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张新爱石吉勇邹小波
关键词:食品分析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乳制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研究
建立乳制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对提高乳制品质量、促进乳制品行业发展、保国安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材料作为基底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乳制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首先,在玻碳电极表...
张新爱申建忠
关键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乳制品大肠杆菌
文献传递
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微囊藻毒素的检测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并用多电位阶跃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纳米金制得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通过纳米金和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抗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抗微囊藻单克隆抗体固定于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研制了检测微囊藻毒素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微囊藻毒素与其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构建"三明治"夹心结构的免疫分析模式,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为二抗,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实现了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在优化条件下,此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微囊藻毒素浓度在0.50~12.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0μg/L(S/N=3)。对实际水样进行了微囊藻毒素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3.0%~10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8%~5.0%。
张新爱申建忠张帆马海乐韩恩董晓娅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高光谱特征的人造肉中低色度差异物检测被引量:2
2022年
人造植物肉在其原料运输、制糜和包装等加工环节时有发生异物污染事件,误食异物会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常规食品异物检测方法容易检测出如金属、石头等坚硬、深色异物,而软质、浅色、透明异物却是食品异物污染事件中的主要来源且是检测的难点。根据异物和人造肉各自化学组成成分的差异,提出了一种人造肉中低色度差异物的高光谱成像检测方法,根据异物与人造肉光谱信息的差异,建立模式识别模型,来进行人造肉中低色度差异物的判别,最后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异物进行空间分布可视化。选取了聚碳酸酯(PC)、涤纶树脂(PET)、聚氯乙烯(PVC)、硅胶、玻璃五种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常见的低色度差异物为研究对象,模拟人造肉压片的工业制作流程,将异物混入人造肉肉糜中,制备混有异物的人造肉样品,分别采集异物和人造肉感兴趣区域(ROI)的反射高光谱数据,采用SG,SNVT,MSC,VN,1ST及2ND六种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降维,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人造肉的特征波长。分别以全波段光谱、特征波长和主成分变量作为模式识别模型输入变量,对比LDA,KNN,BP-ANN,LS-SVM四种模式识别模型的准确率,优选出最佳的定性识别模型,设置优选模型异物类别输出变量为1、人造肉类别为0,生成二值图像,再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人造肉中异物分布可视化,进而实现人造肉中低色度差异物的识别。结果表明,采用SG预处理后的光谱在降噪方面优于其他预处理方式。SPA法优选了人造肉10个特征波长。全波段主成分变量结合BP-ANN模型的检测效果最佳,准确率达98.33%。验证了高光谱技术应用于人造肉中低色度差异物检测的可行性。
石吉勇刘传鹏李志华黄晓玮翟晓东胡雪桃张新爱张迪邹小波
关键词:人造肉模式识别
纳米复合材料标记物放大电化学免疫分析乳制品中的大肠杆菌
2014年
将检测抗体(dAb)和二茂铁甲酸(FCA)固载于二氧化硅修饰的氧化锌(Zn O@Si O2)表面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标记物({dAb-Zn O-FCA}),并将其用于放大电化学免疫分析乳制品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采用“三明治”免疫分析模式,基于二茂铁甲酸产生的电流信号与大肠杆菌浓度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表明,二茂铁甲酸产生的电流信号与大肠杆菌浓度的对数在2.0×102-2.0×106CFU/m L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0 CFU/m L(S/N=3)。利用该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对乳制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5.8%-105%之间。
张新爱郑光荣申建忠韩恩董晓娅
关键词:乳制品大肠杆菌
阿米卡星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
2015年
为获得可用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残留检测样品净化和富集过程中的固相萃取特异选择性填料,对以阿米卡星为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方式制备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合成的聚合物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4h的条件下,优化的合成参数是:模板阿米卡星(AMK)、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GMA)的用量分别为0.05,0.2,1mmol(物质的量比1∶4∶2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0mg,溶剂为7mL四氢呋喃和1mL水.在该条件下,合成的阿米卡星印迹微球中存在不同性质的2类结合位点,高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为1.244mmol/L,其最大表观吸附量为85.99μmol/g;低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为15.385mmol/L,其最大表观吸附量为596.48μmol/g.印迹微球对同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卡那霉素和奈替米星的吸附量达模板吸附量的78.2%和71.9%,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10次,具有直接用作固相萃取柱填料的潜力.
田一方郭利辉梅晓芸张新爱陈冠华
关键词:阿米卡星分子印迹氨基糖苷类固相萃取
碳酸钙固硫-固体进样测汞仪快速测定硫化铅精矿中的汞被引量:4
2022年
在使用固体进样测汞仪直接测定硫化铅精矿中汞时,由于试样中硫含量通常较高(高达30%以上),在测定过程中大量硫被氧化造成污染甚至腐蚀固体进样测汞仪的核心部件催化管,导致催化管寿命严重缩短。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碳酸钙固硫-固体进样测汞仪直接测定硫化铅精矿中汞的分析方法;并对Ca/S比、分解温度、分解时间、齐化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Hg的含量在2~20 ng和20~500 ng线性范围内回归系数(R^(2))分别为0.9996和0.9998,方法检出限(LOD)为0.006μg/g。对3个典型样品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9.0%(n=7),加标回收率为96.0%~106%。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和精密度高,适合硫化铅精矿中汞的快速测定。
赵秀荣张萍萍罗明贵乔柱刘进涛张新爱王恒
关键词:碳酸钙硫化铅精矿固硫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