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娟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细胞分化
  • 3篇小檗
  • 3篇小檗碱
  • 3篇分化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细胞
  • 2篇脂肪细胞分化
  • 2篇结合蛋白
  • 2篇基因
  • 2篇3T3-L1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异常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胰岛
  • 1篇增强子
  • 1篇增强子结合蛋...
  • 1篇增殖物激活受...
  • 1篇脂代谢
  • 1篇脂代谢异常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张娟
  • 5篇周丽斌
  • 5篇唐红菊
  • 5篇王晓
  • 4篇李凤英
  • 4篇刘赟
  • 4篇邓儒元
  • 3篇建方方
  • 2篇顾卫琼
  • 2篇叶蕾
  • 2篇王卫庆
  • 2篇王宁
  • 1篇陆洁莉
  • 1篇聂爱芳
  • 1篇周瑜琳
  • 1篇张玉青
  • 1篇蒋怡然

传媒

  • 5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GPAT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1型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1年
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1型(congenital generalized lipodystrophy type 1,CGL1)是由AGPAT2基因异常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下脂肪消失、肌肉发达、皮下静脉明显、假性肢端肥大症、多毛、黑棘皮症等,常合并代谢性疾病,易被误诊为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及库欣综合征等。同时,与部分脂肪萎缩综合征的鉴别在临床上存在难度。本研究回顾分析1例CGL1患者的临床和遗传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有助于加深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
张娟章钟允李浩榕陈煦阳韩如来叶蕾蒋怡然陆洁莉周瑜琳王卫庆顾卫琼
关键词:基因诊断脂代谢异常
2011—2021年基于文献的中国特殊类型糖尿病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中国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分布特点,以期为特殊糖尿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11—2021年有关中国特殊类型糖尿病病例报道或临床研究。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后,提取纳入文献的疾病名称和对应病例数进行统计,进而分析3大亚类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病因构成和疾病特征。结果共纳入613篇文献(7377例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按病因学分类粗分为8个亚类特殊类型糖尿病进行疾病构成比分析,结果由高及低依次为胰岛β细胞功能单基因缺陷、胰源性糖尿病、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胰岛素作用单基因缺陷、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感染、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重点关注的3个亚类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疾病构成分别是:胰岛β细胞功能单基因缺陷(占50.21%)、胰源性糖尿病(占35.65%)和胰岛素作用单基因缺陷(占1.56%)。各亚类特殊类型糖尿病病因构成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1749例(23.71%)和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in young,MODY)1554例(21.07%)占比最多。对MODY患者各亚型进行构成分析,占比排在前三位的是MODY2(50.89%)、MODY3(16.03%)、MODYX(8.91%)。此外,以MODY为例进行新发突变(de novo mutations,DNMs)和新突变位点统计,结果显示携带新发突变的MODY患者31例(1.99%),携带新突变位点的MODY患者339例(21.81%)。结论文献报道的中国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中NDM和MODY占比最高。而在MODY患者中,MODY2患者的比例最高。此外,携带新发突变和(或)新突变位点的糖尿病患者应予重视。
章钟允张娟李丹洁陈煦阳吴磊韩如来叶蕾王卫庆顾卫琼
关键词:特殊类型糖尿病疾病谱构成比
AGK-2对大鼠原代胰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Sirt2特异性抑制剂AGK-2对大鼠胰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Sirt2在胰腺组织、单个胰岛β细胞的表达情况:将分离的大鼠胰岛置于24孔培养板培养,分别在2.8和16.7mmoL/L葡萄糖条件下加AGK-2处理1h后.收集上清,检测胰岛素浓度;抽提蛋白,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α-tubulin乙酰化水平;用离子成像技术检测单个胰岛B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胰腺中Sirt2主要表达在β细胞胞浆中:Sirt2的特异性抑制剂AGK-2对基础胰岛素分泌无显著影响,但使16.7mmol/L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5μmol/LAGK-2能使胰岛素分泌降低75%;离子成像技术结果显示,AGK-2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钙离子浓度增加。结论Sirt2抑制剂AGK-2可能通过抑制高糖刺激的β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增加降低胰岛素分泌。
建方方邓儒元周丽斌刘赟李凤英聂爱芳张娟唐红菊王晓
关键词:钙离子Α-微管蛋白
小檗碱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肥胖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带来的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肥胖过程中伴随着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因此,近年来脂肪细胞的分化调控是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
张娟唐红菊王晓周丽斌
内参基因GAPDH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变化,并与其他常用的内参基因相比较。方法以实时定量PCR检测3T3-L1脂肪细胞分化0、1、3、5、7d几种不同常见内参基因的表达是否存在变化,并以Western印迹方法进行证实。结果(1)内参基因GAPDH和转铁蛋白受体(TFRC)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逐渐明显升高,其中GAPDHmRNA在脂肪细胞分化1、3、5、7d分别增加5.7、7.6、22.0和24.5倍(均P〈0.01),β-actin、α-微管蛋白(d—tubuhn)、肽酰脯氨酰异构酶(PIPA)和18S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PPARγ2、CCAAT/增强结合蛋白(C/EBP)d和C/EBPβ的表达时,以GAPDH作内参明显低估他们的表达变化;GAPDH蛋白表达也随着脂肪细胞分化逐渐增加,β—actin、α-tubulin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2)小檗碱明显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GAPDH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脂肪细胞分化5、7d时GAPDH mRNA表达水平分别降低68.1%和66.3%(P〈0.05或P〈0.01),但小檗碱对其他内参基因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GAPDH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增加,不适合作为内参。
张娟唐红菊王晓王宁邓儒元建方方刘赟李凤英周丽斌
关键词: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内参基因脂肪细胞分化小檗碱
小檗碱激活AMPK抑制3T3-L1脂肪细胞分化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3T3-L1脂肪分化的作用是否与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有关。方法:在3T3-L脂肪细胞分化全程加入小檗碱,以油红O染色检测3T3-L1脂肪细胞胞浆中脂肪的堆积,实时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AMPK的mRNA表达,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AMPK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小檗碱剂量依赖性地抑制3T3-L1脂肪细胞分化,10μmol/L小檗碱几乎完全抑制胞浆中脂肪的堆积。5μmol/L小檗碱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1、3、5、7d后均显著降低CEBPαmRNA表达(P<0.05或P<0.01),诱导分化3、5、7d时显著降低PPARγ2的mRNA表达(P<0.05或P<0.01)。AMPK的mRNA水平在分化过程中未受小檗碱的明显影响,而小檗碱明显增加其蛋白磷酸化水平,其下游靶基因ACC磷酸化水平也明显增加。结论:小檗碱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可能与其激活AMPK有关。
王宁张娟建方方邓儒元唐红菊刘赟李凤英王晓周丽斌
关键词:小檗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脂肪细胞分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二甲双胍抑制肝脏糖异生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抑制肝脏糖异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小鼠肝脏原代细胞;葡萄糖氧化酶法检N--甲双胍对肝脏原代细胞葡萄糖产生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糖异生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N--甲双胍对糖异生关键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节;Western印迹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二甲双胍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肝脏原代细胞以乳酸和丙酮酸为底物的糖异生,降低肝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相关转录因子FOX0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a、C/EBPβ的mRNA水平。2mmol/L二甲双胍作用24h均使PEPCK、G6pase启动子活性降低34%。二甲双胍也明显降低PEPCK的蛋白表达。2mmol/L二甲双胍作用1h刺激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该作用可被AMPK抑制剂CompoundC对抗。二甲双胍对cAMP和地塞米松刺激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无明显作用。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下调糖异生关键基因的表达,抑制小鼠肝原代细胞的糖异生,其作用不依赖于CREB磷酸化的抑制。
唐红菊张玉青王晓张娟邓儒元刘赟李凤英周丽斌
关键词:二甲双胍结合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