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蕾

作品数:183 被引量:1,108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色谱
  • 32篇液相色谱
  • 32篇相色谱
  • 30篇药物
  • 30篇高效液相
  • 29篇高效液相色谱
  • 25篇用药
  • 20篇等效性
  • 20篇药代
  • 20篇药代动力学
  • 20篇液相色谱法
  • 20篇色谱法
  • 20篇生物等效
  • 20篇生物等效性
  • 18篇血药
  • 18篇血药浓度
  • 18篇药浓度
  • 17篇药动学
  • 16篇生物利用度
  • 15篇用药频度

机构

  • 139篇北京医院
  • 43篇北京大学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山东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卫生部临床检...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2篇刘蕾
  • 76篇孙春华
  • 57篇李可欣
  • 35篇赫广威
  • 33篇史爱欣
  • 23篇李扬
  • 18篇殷琦
  • 16篇宋友华
  • 15篇胡咏川
  • 14篇胡欣
  • 13篇穆林
  • 10篇谭玲
  • 9篇封宇飞
  • 8篇夏路风
  • 7篇张贵军
  • 7篇陈頔
  • 6篇邹金凯
  • 6篇田晓鑫
  • 6篇梁晓丽
  • 5篇屠鹏飞

传媒

  • 27篇中国药学杂志
  • 19篇中国临床药理...
  • 14篇中国药房
  • 1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0篇药物分析杂志
  • 10篇临床药物治疗...
  • 4篇中国临床药学...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首都医药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药师
  • 2篇Journa...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药品评价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第五届青年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院门诊2004-2007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利用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评价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2007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DDDs和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抗高血压药总DDDs分别为420.7、502.58、596.36、707.78万日;总销售金额分别为1 719.21、2 128.62、2 677.47、3 136.92万元。2004、2005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位的是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006、2007年为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较合理,基本符合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抗高血压用药原则。在品种选择上,体现了有效性、安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王志宏刘蕾孙春华
关键词:口服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
谷氨酰胺颗粒剂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了解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的药代动力学改变。方法获得知情同意的健康志愿者8名,口服谷氨酰胺0.25g·kg-1,用高效液相测定法测定外周血0(服药前)、0.5、0.75、1.0、1.25、1.5、2.0、2.5、3.0、4.0h每个时间的谷氨酰胺浓度。结果健康人空腹时谷氨酰胺浓度为(592±86)μmol·L-1,口服谷氨酰胺0.25g·kg-1后,(45~75)min出现峰值,峰浓度为(2113±303)μmol·L-1,减去原始浓度,药物的峰浓度为(1521±312)μmol·L-1,150min后平稳降至正常范围,药物半衰期(T1/2)为(67±13)min。结论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机体吸收较好,代谢快,生物利用度较高。
朱明炜肖路延刘蕾韦军民唐大年朱珠李大魁蒋朱明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口服氨基酸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研究鹿蹄草Pyrola calliath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并对化合物1-4,6-9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从鹿蹄草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梅笠草素(1),熊果醇(2),熊果酸(3),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4),胡萝卜苷(5),2α,3β,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大黄素(7),没食子酸(8),水晶兰苷(9),腺苷(10)。结论:化合物2,4,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8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的抗真菌活性较强。
刘蕾陈玉平万喆李安良李若瑜屠鹏飞
关键词:鹿蹄草化学成分抗真菌活性
国产依贝沙坦片剂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评价国产和进口依贝沙坦片剂在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 2 4名健康受试者po 30 0mg依贝沙坦后 ,血浆中依贝沙坦的浓度。 结果 国产依贝沙坦片剂和进口片剂的tmax分别为 (1.90± 0 .6 3)和 (2 .0 0±0 .6 3)h ,cmax为 (40 5 8.16± 12 39.4 5 )和 (40 12 .5 4± 14 4 9.71) μg·L-1,AUC0~ 48为 (194 18.91± 3991.0 )和 (1976 0 .38±4 12 7.12 ) μg·h·L-1,t1/ 2ke为 (10 .2 3± 1.6 3)和 (10 .4 1± 2 .4 8)h。国产依贝沙坦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8.9± 10 .8) %。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 。
刘蕾赫广威殷琦史爱欣李可欣孙春华
关键词:依贝沙坦药动学生物利用度片剂
稳心颗粒对比胺碘酮治疗房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对比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文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 8个电子数据库,检索日期从建库至2019年8月10日。运用Stata15.0软件比较各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及Egger′s检验(发表性偏倚)。研究共纳入38项RCT研究(3571例患者)。结果联合稳心颗粒对比胺碘酮的临床疗效(I^2=33.3%,P=0.108,RR=1.245,95%CI=[1.173,1.321],Z=7.21,P=0.000)、症状疗效(I^2=0%,P=0.571,RR=1.255,95%CI=[1.150,1.370],Z=5.10,P=0.000)、Pd(I^2=0%,P=0.756,SMD=-0.574,95%CI=[-0.387,-0.367],Z=5.44,P=0.000)、安全性(I^2=0%,P=0.658,RR=0.323,95%CI=[0.149,0.701],Z=2.86,P=0.004)。结论联合应用稳心颗粒治疗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各项主要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但稳心颗粒仍无法取代胺碘酮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
刘寅王俊志赵玉娟刘蕾
关键词:房颤稳心颗粒胺碘酮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2007—2011年15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统计2007—2011年卫生部北京医院中成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提请临床用药注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收集2007—2011年卫生部北京医院15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不良反应品种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58例(占37.4%);小金丸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共29例(占18.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共90例(占58.1%)。结论:应辨证看待中成药的ADR,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使中成药的使用更加合理。
韩洁邹金凯纪立伟刘蕾
关键词:中成药安全监测
HPLC测定健康人体内头孢泊肟含量及其药动学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建立HPLC UV检测方法测定健康人体内头孢泊肟含量的方法 ,并用该法研究头孢泊肟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C1 8(1 50mm× 4 .6mm ,5μm) ,流动相为水 乙腈 三乙胺 (1 0 0 0∶1 36∶5) (以磷酸调节 pH =4.6) ,检测波长 2 54nm。以头孢克罗为内标 ,血样以固相萃取法进行预处理 ,尿样稀释 1 0倍后直接进样。结果 血浆样品线性范围 0 .0 50~ 6 .40 0mg·L- 1 (r =0 .9997) ,尿样线性范围 0 .2~ 2 5 .6mg·L- 1 (r =0 .9999) ,血浆样品萃取回收率均在 79%以上 ,日内、日间的RSD皆小于 1 2 %。应用该法研究 2 0名健康受试者 po 2 0 0mg头孢泊肟酯片剂后的药动学 ,其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 ,其药动学参数为 :tmax为 (3 .0± 0 .4)h ,cmax为 (3 .4± 0 .4)mg·L- 1 ,用梯形法计算所得的AUC0~t为 (1 7.7± 2 .1 )mg·h·L- 1 ,V为 (37± 6)L ,1 2h尿药排泄率为 (47.8± 2 .9) %。结论 此方法准确 ,灵敏 ,适于药物分析 ,其药动学参数 。
刘蕾彭雯赫广威殷琦孙春华
关键词:HPLC头孢泊肟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抗血小板药物及中西药物联合使用的合理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点评、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处方,了解该院神经内科门诊用药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HIS系统调取该院神经内科门诊2016年3月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对处方的合理性、抗血小板药使用情况,以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14 809张,其中不合理处方总数为1159张,处方合格率平均为92.17%。超说明书用药在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中很普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总使用率为54.22%;门诊患者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率29.11%。结论该院神经内科门诊处方基本合理;抗血小板药使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普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较为普及,对存在潜在的风险,应谨慎对待。
铁远刘蕾
关键词:用药分析神经内科抗血小板药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对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和卫生技术评估相关网站,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2篇HTA报告、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18篇经济学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单药或与其他心衰治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减少患者的再住院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sion enzyme 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ARB)及安慰剂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沙库巴曲缬沙坦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压、高血钾的发生率,还可显著降低停药反应和肾功能不全发生风险。与ACEI和ARB相比,本品血管性水肿风险相对较高。与ACEI或传统治疗措施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延长患者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并具有成本效果。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王其琼赵紫楠李少强刘蕾
关键词:心力衰竭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为加强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探索合理干预途径。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每天随机抽取当日部分手术病人,利用院长查询系统跟踪调查其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应用情况。2008年10月~12月的手术病例为干预前组,2009年10月~12月的手术病例为干预后组,对干预前后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对照研究。结果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外科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应用率从干预前的1.66次/例降到干预后的1.42次/例(P<0.05),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从干预前的5.6d下降到干预后的4.5d(P<0.05)。围手术期单药使用率干预后抗菌药的明显增加,由干预前54.8%上升为干预后73.3%(P<0.05),干预后喹诺酮类药物和克林霉素的使用趋于合理。结论制订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刘蕾邵文博刘策时刘燕君谭玲孙春华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