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如萍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英语听力训练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针对目前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现状,通过分析听力过程的工作原理和造成听力障碍的多种原因,来讨论改进目前听力课堂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口译专业的课堂教学方法。造成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只有先归纳总结,才能分而治之。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英语听力课堂也能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高效而有序地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过去被动的听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对象。加以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后时间,持之以恒地训练英语听力,从而提高英语的听力能力。
- 燕如萍
- 关键词:听力训练教学方法记忆训练
- 信用证保兑业务中保兑行的风险防范研究
- 2013年
- 随着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涉足信用证保兑业务。但因国内银行对信用证保兑业务缺乏了解,风险控制能力弱,从而限制了信用证保兑业务的推广。本文通过对信用证保兑业务中保兑行的风险分析,提出降低保兑行风险的建议。
- 包小妹燕如萍曹洋波
- 关键词:信用证保兑行
- 基于“大学英语学习系统”的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 2010年
-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把计算机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本研究采用基于"大学英语学习系统"的网络自主听说练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试点班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感到满意,试点班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班。
- 仲其凯燕如萍孙迪民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信息化时代对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影响与实践——评《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实用教程》
- 2021年
-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生活和学习模式与信息技术广泛结合,展示出许多新特征。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育复合型人才、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文化活动等方面意义深远,日益受到国内院校的重视与开发。
- 燕如萍曹洋波
- 关键词:移动终端设备信息化时代
-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员汉英口译中语篇意义显化特征研究
- 2021年
- 语篇意义显化指在目的语中明确表达出源语所隐含的意义,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源语,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员的汉英口译语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归纳和分析,探讨其汉英口译实践中语篇意义的显化特征,既有利于丰富实证口译的研究文献,又有助于口译教学实践应用,增强学员口译中语篇意义显化的意识。
- 燕如萍周爱萍
- 新闻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普遍较少接触新闻英语的现实,探索和研究了新闻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实践研究项目为基础,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熟悉并了解新闻英语的写作风格,阅读理解新闻英语文章,辅以听力、词汇和讨论等的训练,弥补了时下学习资料缺乏时效性的不足,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与时俱进的能力,拓展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知识面等方面。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前后测结果证明了此项目对提高学生新闻英语能力的效果,对于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实际指导的意义,也为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 蒋华姜丽燕如萍
- 关键词:新闻英语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 新型在线混合式教学及其对后期教学的启示被引量:5
- 2021年
- 2020年1月,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促成了全新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形成。本文基于实践教学对这种新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优点和缺点,以期能对后期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 周爱萍蒋华燕如萍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
- 汉英口译中显化的成因研究
- 2017年
- 显化(explicitness/explicitation)是汉英口译中常见的口译特征,是将源语以更明显、易懂且符合目的语语言表达习惯的形式转译成目的语的翻译形式。目前译学界关于显化特征的研究多着力于笔译方向的显化特征研究,近些年来对于口译中显化的特征研究也有所论述,可是对汉英口译中显化的成因研究却很少,所以本文以职业译员的口译语料为研究对象,探讨汉英口译中显化的成因。
- 燕如萍姜丽
- 关键词:汉英口译
- 新阶段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特色文化传播实证研究——以《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将生态文明内涵与翻译相结合,以新生态主义和新生态主义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将西方生态主义、东方生态智慧与翻译适应/选择理论的哲学基础融会贯通,形成了新阶段的生态翻译学。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新阶段生态翻译学的平衡、和谐、进取、共生核心理念,在《中国日报》(China Daily)文化类报道微观特色词汇表达的实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成功对中国特色优秀文化内容进行了对外宣传、促进了汉语拼音的国际传播并增进了民族自信和文化互动,亦为我国翻译理论走出去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因此,从新阶段生态翻译学角度研究《中国日报》(China Daily)文化类报道的语言转换方法,能够为中国优秀特色文化传播翻译提供新视域和新方向。
- 周爱萍燕如萍
-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中国日报》中国文化传播
- 论《中国日报》(China Daily)的跨文化翻译思维被引量:1
- 2021年
- 新阶段的生态翻译学将西方生态主义、东方生态智慧与翻译理论的哲学有机结合,为中国优秀特色文化传播翻译提供了新视域和新方向。对《中国日报》文化类报道进行进一步研究,从翻译思路角度对文化类报道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其独特的翻译思维,即不拘泥于静态的语言差异,而是从生态学层面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求同存异的思路及文化共生的生态人文关怀,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进行了良好的文化互动和文化传播。
- 周爱萍蒋华燕如萍
- 关键词:《中国日报》跨文化生态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