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浩
-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埕岛油田东南部馆上段河道砂体储层预测技术被引量:7
- 2019年
- 针对埕岛油田东南部馆上段河道砂体储层预测较为困难的问题,在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分频属性、地层切片、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以及三维可视化显示等技术,对馆上段河道砂体储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属性对储层的平面展布刻画较为清晰,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使储层的纵横向识别精度同步提高,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快速直观地对地震属性和砂体进行合理地质解释。综合预测结果与已钻井具有很高的符合率,克服了单一属性预测所带来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可为油田精细勘探开发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 武群虎高喜龙杨启浩李琳艳刘少斌
- 关键词:埕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预测
- 华北东部前中生代盆地基底的几何学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以华北东部前中生代盆地的几个重要不整合面,以及张夏组的顶面为界面,并以这些地质界面所夹持的沉积地层的厚度变化为依据,反演了前中生代盆地主要地质时期的盆地基底的形态.研究表明,华北东部中元古代盆地由南部和北部两个呈北东-北东东向狭窄条带状展布、向北东和南西向开口的次级盆地组成,并在蓟县、凌原、沈阳北部和豫西地区存在有沉降中心;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北部盆地范围缩小,沉降中心转移到宣化-怀柔一带,南部盆地明显扩大,盆底基底向南部和东部倾斜,同时沿现今郯庐断裂的东部盆地开始发育;新元古代震旦纪盆地基本继承了青白口纪盆地的分布范围,但盆地基底的分异更加明显;早古生代盆地分布范围已覆盖整个华北陆块,但盆地的基底具有较大的起伏形态,早古生代早期南北沉陷,中间隆起,呈现出不对称的鞍状,早古生代晚期则中间沉陷,南北隆起,呈向东部开口的簸箕状;晚古生代本溪组沉积时期,也为一向东开口的簸箕状形态,继承了早古生代晚期的盆地基底形态,太原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南部沉降幅度较大,北部则有抬升,一改本溪组沉积时期的基底形态,并保持至晚古生代结束.
- 曹高社徐国强高立祥林玉祥杨启浩徐光明
- 关键词:前中生代盆地几何学
- 桩海中生界火成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技术,对桩海地区中生界火成岩储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生界火成岩可分为3类10种,以中性火成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共2类7种,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原生储集孔隙形成、风化溶蚀、埋藏构造断裂及烃源岩有机质成熟4个阶段,主要受岩性、岩相、构造应力作用与风化淋滤、次生矿物充填与压实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认为,有利相带和不利相带边缘控制区、构造活跃区、不整合面附近的区域均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
- 余卫卫武群虎陆友明刘少斌杨启浩
- 关键词:储层特征火成岩有利相带中生界
- 河南留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粒度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通过留山盆地上三叠统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C-M图解等分析,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反映了扇三角洲泥石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下部太山庙组显示了水流由强至弱,搬运能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上部太子山组显示出水流不稳,流速交替多变的特点。粒度特征也显示了紊流作用的强烈影响,而紊流作用的产生可能与快速水流以及较高的悬浮颗粒含量有关。
- 曹高社杨启浩林玉祥邢娜娜俎新许徐光明
- 关键词:上三叠统沉积环境粒度分析
- 留山盆地上三叠统物源区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实测地层剖面,薄片观察,粒度分析,X衍射和阴极发光特征分析,对留山盆地上三叠统碎屑岩的沉积构造、碎屑成分和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进而对沉积物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留山盆地上三叠统是一套近源沉积,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秦岭造山带的晋宁期-华力西期侵入岩、中元古界宽坪群变质岩和古生界二郎坪群火山岩,而华北陆块古老基底及其上部沉积岩未对盆地提供物源,佐证了留山盆地为一个孤立盆地.
- 曹高社杨启浩林玉祥高立祥邢娜娜陈俊侠俎新许徐光明
- 关键词:上三叠统
- 河道砂体储层描述技术在埕岛油田主体周边馆陶组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埕岛油田周边馆陶组油气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是下步海上有力的产能接替阵地,储层描述的精度是该区馆陶组河道砂岩油藏勘探开发的关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地震储层描述手段对储层的精确描述有待于提高完善.勘探开发实践证实,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分频扫描、相控约束反演等储层预测技术,对河流相储层进行描述,对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 杨启浩姜林
- 关键词:馆陶组储层描述
- 晚三叠世留山盆地沉积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在实测剖面的基础上,通过薄片观察、粒度分析和阴极发光测试等手段,以沉积相的研究为切入点,将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紧密联系,分析了留山盆地的沉积特征和构造性质。研究表明,留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主要为扇三角洲相,经历了早期的退积作用和晚期的进积作用。沉积相的演化和源区分析综合表现出,留山盆地是一个孤立的陆相盆地,沉积物来源主要为盆地周围的造山带物质。盆地演化经历了盆地形成阶段、平稳沉降阶段、快速沉降阶段和快速充填阶段,其构造动力与盆地周缘的构造作用强度相呼应。盆地性质可能为压坳性盆地,进而推测留山盆地是华北与扬子板块在晚三叠世碰撞期间向南大规模推覆而产生的背驼式盆地。
- 曹高社杨启浩高立祥林玉祥邢娜娜俎新许徐光明
- 关键词:晚三叠世构造环境
- 豫西南晚白垩世盆地断裂构造和沉积特征的自相似性分析
- 2012年
- 豫西南地区晚白垩世由北向南依次发育有桑坪盆地、夏馆盆地、西峡盆地、滔河盆地和李官桥盆地,呈北西向雁行式排列.通过分析控盆断裂特征,发现晚白垩世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分维值为1.228 3,相关系数为0.999,这一分形特征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晚白垩世秦岭造山带一级和二级活动在豫西南地区产状发生变化,产生具有分形特征的右行右阶羽状断裂的结果.由控盆断裂控制的晚白垩世盆地在形态上和沉积特征上都具有自相似特征,在盆地形态上,无论是单个小盆地,还是小盆地群的整体,都具有西部较窄、东部撒开的特点;在沉积特征上,无论是单个小盆地,还是小盆地群的整体,沉积中心平行并靠近于南部主控断裂,由西向东,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沉积相逐渐由冲积扇相到曲流河相或滨浅湖相.这一认识对于分析晚白垩世盆地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该时期秦岭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性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曹高社徐国强高立祥林玉祥杨启浩徐光明
- 关键词:晚白垩世盆地自相似
- 南华北盆地晚三叠世沉积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
- 受多期构造运动与后期地层剥蚀的影响,目前针对南华北盆地上三叠统的研究在其沉积环境、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有较多的争议。本文以南华北盆地上三叠统露头的实测剖面与踏勘为基础,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对南华北地区留山盆地...
- 杨启浩
- 关键词:南华北盆地构造环境
- 文献传递
- 渤海湾埕岛东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由于埕岛东部古近系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油藏隐蔽性强,而层序地层学是确定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的一种最好方法,因此在该区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非常关键。目前该区带勘探程度低,沉积相带、砂体面貌认识不明,为加强该区块勘探开发,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基准面旋回级次的划分,在渤海湾埕岛油田东部古近系较大规模的地层旋回中,识别出构造基准面旋回和长期基准面旋回,将主力层系古近系东营组长期旋回又进一步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古近系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研究得出,东营组内部不同的层序(中期旋回)及同一层序的不同部分,在研究区的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其总体的分布均遵循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东营组旋回在不同时期沉积体系有所不同,在基准面上升期主要发育较深水湖—浊积扇沉积体系,基准面下降早期发育扇三角洲体系,中期以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为主,晚期则以低弯度河流—冲积平原相体系覆盖全区。以上研究对分析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有积极意义。
- 王绍忠周红科杨启浩
- 关键词:埕岛油田古近系层序地层学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