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林林

作品数:26 被引量:124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内镜
  • 7篇食管
  • 5篇食管癌
  • 5篇病理
  • 4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切除
  • 3篇黏膜
  • 3篇疗效
  • 3篇淋巴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肠癌
  • 2篇医师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上皮内瘤变
  • 2篇手术
  • 2篇双盲

机构

  • 26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武警四川总队...

作者

  • 26篇朱林林
  • 15篇王一平
  • 10篇杨锦林
  • 8篇甘涛
  • 7篇吴俊超
  • 6篇王瑾
  • 4篇秦金玉
  • 4篇廖晓阳
  • 4篇郭天娇
  • 4篇德吉
  • 3篇赵茜
  • 3篇苏畅
  • 2篇袁波
  • 2篇邓宏宇
  • 2篇冯丽
  • 2篇代华
  • 2篇欧阳钦
  • 2篇陈薇
  • 1篇尹耕
  • 1篇康长明

传媒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华胃肠内镜...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昔派特治疗胃溃疡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曲昔派特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1例,治疗用曲昔派特(100mg/次,tid,餐后服用)加模拟雷尼替丁安慰剂(1粒/次,bid,早餐前及睡前服用);对照组,60例,治疗用雷尼替丁(150mg/次,bid,早餐前及睡前服用)加模拟曲昔派特安慰剂(1片/次,tid,餐后服用)。治疗8周后评估2组主要临床症状、内镜下溃疡愈合率、胃液分析及血清胃泌素结果。[结果]试验组、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8.5%、93.3%,内镜下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6.9%、9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胃酸分泌值、血清胃泌素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P<0.01),而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昔派特在不影响胃酸分泌的情况下对胃溃疡的疗效可达到与雷尼替丁相当程度。
朱林林秦金玉郭天娇德吉欧阳钦王一平
关键词:胃溃疡疗效
食管癌多学科诊疗模式初探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索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在食管癌诊治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参加我院食管癌多学科团队诊疗的患者,分析其参加多学科讨论原因。制定简易评分系统,由消化内科、胸外科、肿瘤科专家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进行评分(0~10分),追踪患者最终治疗方案及结局。结果共纳入参加多学科团队讨论食管癌患者62例,其中早期食管癌39例(62. 90%),进展期食管癌21例(33. 87%),治疗后食管癌复发2例(3. 23%)。参加多学科团队门诊的主要原因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性切除(20/62,32. 26%)、多灶和/或≥3/4周食管早癌(15/62,24. 19%)、食管癌伴严重合并症等复杂因素(14/62,22. 58%)。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后,完成治疗方式推荐评分34例(54. 84%),评分后实际治疗方案与推荐治疗方案相符率为73. 53%(25/34)。结论推荐食管癌患者,尤其是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多灶和/或≥3/4周食管早癌、食管癌伴严重合并症等复杂因素患者积极参加MDT讨论,规范优化诊治。
杨代兰朱林林朱肖男王瑾甘涛王一平吴俊超杨锦林
关键词:食管癌诊疗
RUNX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RUNX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9期)、EMbase、MEDLINE(Ovid)、CNKI、VIP、WanFangData和CBM,查找周内外公开发表的RUNX3表达与结直肠癌及其临床特征关系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1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病例一对照研究,共计804例,其中结直肠癌病例521例,对照3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UNX3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OR=0.05,95%CI(O.03,O.08),P〈0.00001];高中分化组结直肠癌的RUNX3表达高于低分化组结直肠癌[OR=4.77,95%CI(2.88,7.90),P〈0.00001];浸润深度T1-T2期结直肠癌的RUNX3表达高于T3~T4期结直肠癌[OR=8.13,95%CI(4.15,15.92),P〈0.00001];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RUNX3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OR=0.23,95%CI(o.14,0.36),P〈0.00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RUNX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RUNX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及其不同临床特征有显著相关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德吉郭天娇苏畅朱林林杨锦林王一平
关键词:RUNX3结直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定位困难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出现定位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时发生定位困难的50例病例,分析引起定位困难的结肠及息肉因素。结果出现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定位困难除了与息肉的数量、大小相关外,还与结肠的弯曲固定等结构变异有关(P<0.01),与息肉所在部位(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无相关性(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出现定位困难时,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措施才可能有效。
朱林林王瑾刁燕甘涛
关键词:结肠镜结肠息肉
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的临床特点、肠镜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住院病例共22例。总结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肠镜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统计随访结果并复习文献。结果22例患者中男8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1.75,发病年龄53~79岁,平均发病年龄62.9岁。临床以便血为主诉多见,占86.3%(19/22)。肠镜下表现多样,多为单发或多发隆起物,表面溃烂,部分可有色素沉着。治疗无特效手段,手术切除是AMM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但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侵袭性强,临床特点及肠镜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治易被延误,早期可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较低;确诊需病理组化。目前国内外尚无AMM的规范诊治指南,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亟待提高。
林燕仔朱林林刁燕吴俊超
关键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诊治
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3例
2015年
目的:探讨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及内镜下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至2014年诊治的3例累及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肝脾肿大、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等为常见体征。病程3~7月,确诊时间8~26d。3例均为免疫正常患者,累及结肠多部位及末段回肠,表现为弥漫或节段性的粘膜结节样隆起,伴或不伴糜烂、浅溃疡形成。所有患者均多部位活检、经病原学培养确诊。使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2例痊愈,1例自动出院,失访。结论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较少见,极易误诊漏诊,临床及内镜医师应重视内镜下病变表现特点,进行活检及病原学培养。
朱林林郭天娇王瑾王一平杨锦林
关键词: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肠道
连续性照护定量评估指标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5年
连续性照护是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特征,高水平的连续性照护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降低死亡率等。准确评估连续性照护是提高连续性照护水平的前提,连续性照护定量评估指标通过反映连续性照护的水平高低,既可以指导医务人员改善连续性照护,也可以协助医疗机构管理者改进治理措施,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因此,对连续性照护进行定量评估是十分必要且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国内关于介绍连续性照护定量评估指标的概念及应用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文献,分类介绍了常见的连续性照护定量评估指标,并归纳总结了指标的应用疾病和应用人群,同时分析了现存指标的局限性以及以后可能的改进方向,旨在为国内研究人员选择应用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马婧馨杨荣刘力滴张亚琳宋海齐罗健钊朱林林廖晓阳
关键词:连续性护理全科医学
建立食管癌前病变及早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17年
食管癌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进展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仅20%~30%。在食管癌前病变及早癌阶段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5年生存率。动物模型的建立加速了现代医学的科研进程,使我们对疾病,尤其是肿瘤性疾病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构建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探索食管癌的具体发病机制,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常见的食管癌前病变及早癌建模方法做一综述。
朱肖男陈薇朱林林杨锦林王一平
关键词:食管癌前病变早癌动物模型
早期食管鳞癌淋巴转移规律探讨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的患者11078例,对其巾344例行食管鳞癌根治...
苏畅朱林林冯丽杨锦林吴俊超王一平
胃癌组织中LncRNA RP11-513G1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RP11-513G1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70例癌旁组织及22例正常胃组织中LncRNA RP11-513G11.1的表达,分析LncRNA RP11-513G11.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LncRNA RP11-513G11.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P值均<0.01)。LncRNA RP11-513G11.1表达与胃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及生存状态显著相关(P值均<0.01)。LncRNA RP11-513G11.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均短于低表达患者(P值均<0.01)。LncRNA RP11-513G11.1表达、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LncRNA RP11-513G11.1高表达,并且LncRNA RP11-513G11.1的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曾明曦朱林林康长明
关键词:胃肿瘤基因表达预后长链非编码RNA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