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全球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 2020年
-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已有40年历史。在国内的文化版图中,当代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当代艺术"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艺术形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更加迫在眉睫。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艺术自身发展以及所面临境遇显然也更加复杂。
- 无
-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国际文化交流全球语境文化版图中国国际地位艺术形态
- 重访“大地魔术师”展览
- 2024年
- “艺术创作只能存在于西方世界的普遍说法,可以归咎于我们文化的傲慢。”“大地魔术师”展览(图1)的总策展人让-于贝尔·马尔丹(Jean-Hubert Martin,图2)在展览画册中这样写道【1】。这本不同寻常的画册,格式类似于地图集,似乎是对西方世界不公的激进宣言,展示了大量政治性文字、照片、插图和拼贴画。此外,画册中还收录了104位参展艺术家的参考资料,并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呈现:每位艺术家被分配两页页面,展示他们的传记和作品的复制品,以及一个标明其地理位置的小平面球体图。
- 安妮·科恩-索拉尔吴晶莹(译)
- 关键词:小平面策展人拼贴画地图集复制品
- 温度与深度之间——全媒体时代美术评论的困境与生机被引量:2
- 2023年
- 全媒体时代的美术评论,呈现出价值观与视角的大众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化等新特征。尤以自媒体短视频、网络短评等形式为代表,网络艺评成为大众文化艺术领域的新热点,在吸引网络流量与受众关注的同时,也呈现出水准良莠不齐、原创性不足等问题,而传播平台和文化语境的差异更放大了这种现象的影响。本文从艺术理论专业领域与大众文化领域的双重视角入手,从正反两面辨析阐述了全媒体时代美术评论及其传播的困境与机遇,并据此提出建设性对策与方案,为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美术评论的话语体系与社会价值的建构,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
- 于洋
- 关键词:全媒体自媒体美术评论大众文化话语体系
- 从多维性、活态性与普适性的视角重审我们的美术传统被引量:1
- 2023年
- 如何有效地审视和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并实现其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力,已成为当下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最为重要而急迫的课题。本文以中国画的传承发展和中国画学传统资源的当代转化为例,提出与时俱进地理解与廓清“传统”的范畴是这一课题的基础,继而以多维性、活态性与普适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美术的本土传统,在更为广阔的世界文化格局中理解和呈现自身文化,对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激活和构建传统文化资源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于洋
- 关键词:中国美术中国画
- 《新大众》和约翰·里德俱乐部艺术家(1926-1936):观念、主题与风格之衍变被引量:1
- 2019年
- 众所周知,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杂志《新大众》及其所产生的约翰里德俱乐部是与马克思-列宁意识形态相联系的激进组织。
- 维吉尼亚·哈格尔施泰因·玛夸特吴晶莹(译)
- 关键词:俱乐部大众里德艺术家衍变
- 乡愁与虚无——贝纳德·弗孔摄影的造相逻辑
- 2015年
- 当时间在白驹过隙间逐渐成为一个空洞词汇的时候,"驻足"或者"追忆"某刻似乎成为绝佳的选择。它不一定是因为爱人,或是朋友、亲人,而恰恰是我们自己。尽管摄影艺术家都对"驻足"情有独钟,却未必能够真正将对于"自己"的体认裹挟进图像的制造中。1966年,具有哲学和文学背景的贝纳德·弗孔(Bernard Faucon)转而投身摄影。
- 吴晶莹
- 关键词:文学背景彩色照片内在化堆雪人
- 新时代中国美术的时代关切与图像表达
- 2024年
-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之际,重读参照讲话阐发的诸多重要理念与精神,对于10年来美术的发展现状、重要现象及其体现出的艺术规律与时代特征进行回顾与审视,成为总结与思考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从家国社会语境下美术展事与作品的回望与梳理入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观点,从人民性与时代性的关系、艺术性与叙事性的关系、去模板化与多样性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及青年创作力量的兴起、融媒体传播对于美术的建构拓展等六个方面,对于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现象、特征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 于洋
- 关键词:艺术性
- 超越“影响的焦虑”——“代际冲突”与战后初期德国美术探索路径(1945—1949)
- 2024年
- 1945年,《波茨坦协定》(Potsdam Agreement)的签订标志着“二战”后德国“零时”的到来,然而直到1949年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战后德国才开始在美、苏文化渗透下分别形成独特的美术风貌。因此,从1945年至1949年,对于战后初期的德国美术而言,既是第三帝国主流美术规制的清理期,亦是战后德国新视觉范式建构的探索期。本文旨在探察这一时期德国美术如何在“代际冲突”的基础上,依凭于超越“影响的焦虑”的路径,一方面在形式上力求回溯和复兴1937年以来被斥为“堕落艺术”的德国现代艺术,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主动选择视觉缄默。
- 吴晶莹
- 关键词:代际冲突
- 露西·利帕德与“艺术的去物质化”——观念艺术的发生与概念回溯被引量:3
- 2022年
- 时至今日,围绕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依然存在着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和不同的价值判断。不同于传统艺术门类和流派,观念艺术由于强调的是不可见的观念而非可见的形式,因此无法用一种标准化的视觉经验或物质媒介进行定义。这也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艺术的概念愈发泛化,行为、影像、装置、大地艺术是观念艺术,但是一件绘画和雕塑也可以具有观念性.
- 王丹云
- 关键词:视觉经验物质媒介大地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性
- 沉静笃诚的守望——近读百岁戴泽画作中的家与国被引量:1
- 2022年
-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戴泽的名字已为众人知晓和仰慕。作为美术教育家,他长期追随师从徐悲鸿,培养了靳尚谊、詹建俊、孙为民等一批美术界名师大家;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奠基人之一,他与吴作人、董希文、韦启美、李斛、宗其香等作为中央美院骨干教师,参与了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作为20世纪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代表人物,他承继徐悲鸿写实主义的绘画理想,创作了诸多表现历史与现实主题的大尺幅力作,更以大量表现日常生活场景的中小幅创作,铭载于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
- 于洋
- 关键词:中央美院油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