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

作品数:32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唐菲程承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教学
  • 5篇艺术
  • 5篇课程
  • 4篇视觉
  • 4篇教育
  • 3篇院校
  • 3篇思维
  • 3篇文化
  • 3篇写生
  • 3篇美术
  • 3篇绘画
  • 2篇艺术院校
  • 2篇油画
  • 2篇社会
  • 2篇书法
  • 2篇下乡
  • 2篇两段式
  • 2篇美学
  • 2篇基础教学
  • 2篇高等美术

机构

  • 30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湖北美术学院
  • 1篇广州美术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美术学院
  • 1篇西安美术学院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天津美术学院
  • 1篇鲁迅美术学院
  • 1篇中国美术家协...

作者

  • 2篇罗晶晶
  • 2篇安滨
  • 1篇张建中
  • 1篇韦乐
  • 1篇王胜利
  • 1篇杨毅弘
  • 1篇靳尚谊
  • 1篇王建伟
  • 1篇邱国光
  • 1篇刘海勇
  • 1篇刘西洁
  • 1篇周勇
  • 1篇董书兵
  • 1篇唐菲
  • 1篇尚辉
  • 1篇付斌
  • 1篇姜中立

传媒

  • 17篇艺术教育
  • 2篇美育学刊
  • 1篇荣宝斋
  • 1篇中华儿女(海...
  • 1篇中国艺术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西北美术(西...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 1篇中华书画家
  • 1篇色彩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东方设计文化自信——东方图像文化对当代公共标志形象设计视觉意象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图像作为视觉文化传播的符号和媒介,一直被作为沟通信息的语言运用,公共标志形象作为视觉文化系统中最简练的"超级符号",需要在文化传承中接续新的生命力和文化民族性。文章在国家倡导"文化自信"的大语境下,论述传统图像对当代设计视觉性、意识性、文化性的影响,以提升东方设计文化自信,希望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发展方向上的参考。
马旭东
关键词:视觉文化文化自信
视觉抽象: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被引量:1
2012年
视觉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因为人们在观看的时候,必须赋予对象以结构。这种双重性在视觉艺术中则变成:视觉语言之中必然包含着抽象的结构,而思维的抽象亦必须经由视觉而被人们所直观。对于绘画而言,它不单单是对于客观世界的简单复制,更是一个使事物服从于秩序与结构的过程,这是其得以成为绘画的基本依据。由此,视觉抽象就成为思维借助视觉而对世界进行认识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它引导人们进行观看,从而使人们的感知获得一种普遍性。
王建伟
关键词:思维
当下田野工作中的社会形态视觉表达——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南浔水乡调研课程为例
2021年
中国美术学院的社会实践传统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国立艺专西迁时期。前辈先生们以绘画、壁报、戏曲、访谈等爱国主义运动形式,在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广泛地开展社会美育工作。文章以南浔水乡调研课程为例,通过简析课程内在结构强调调研方法、文本导读与视觉加工的互文性。确切地说,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学科,都可通过田野工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重申"田野调查"在各学科层面所显示的意义并非本文的重点,探讨"田野传统"中"田野"的不同状况和不同领域中的不同调研方法,将对我们艺术类的社会实践课程设置起到积极的作用。
郑端祥
关键词:视觉表达
和合应变——以“合体观”论陆维钊书法的“创新”
2021年
"书法合化"与"合体"理论是对书法"破体"概念的深化,不唯求其杂糅结合,更溯其源,重建古人书写之真实精神,是对书法艺术传统性、当代性和未来性的一体化解读。书之合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现有的书体范式中援引糅合,协调笔势,取舍展促,令不违背,即融合之义;二是从书体分化的根性出发,追溯到无体之本,使"气达乎道,同混元之理"(1),臻此,则"可比之为有生命的事物"(2),即和合之义。前者是后者的必经过程,后者是前者的高级阶段。
金琤
关键词:书法艺术笔势书体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海墨厂”“铁斋翁”的样式及特征
2023年
本文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初为背景,通过对“上海墨厂”“铁斋翁”的发展历史、制作原料、传统工艺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分别从顶款、边款、正面、反面、打码、底款图案样式来说明在不同时期生产的“铁斋翁”的不同样式及特征。作者结合“上海墨厂”特定背景下的“铁斋翁”的衍生变化,阐述了中国传统书画墨宝对社会经济效益,国际化市场的深远影响。
王異
关键词:边款反面打码
时代的丰碑——试论潘天寿、陆维钊创立高等书法教育及书学思想、实践之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在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进程中,浙江美术学院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文化部批准,在中国画系中开设书法专业。潘天寿以院长之身倡导并亲力筹建,委任陆维钊作为科主任,他们将长期积累的书法教学经验汇聚至专业学科建设,构建现代书学教育体系,从而树起一座高等书法教育的时代丰碑。本文从史料入手,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创始为圆心,依次从书法功能论、途径论、本体论三方面对潘天寿、陆维钊两位先生的书学思想做比较研究,明晰共性与特性。两者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从广度与深度两方面为书法艺术定立了学术框架。在实践上,他们于传统不断深耕,不囿古人、锐意创新,融通变的艺术发展历程不仅是思想的有力投射,更是书法创作与教育结合的最佳典范。仰望丰碑、致敬先师,汲取精要,泽被后学。
金琤
关键词:高等书法教育书学思想
融合共生:家国美学与课程文化取向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拥有德育和美育双重属性。课程文化是课程对文化的选择,体现课程的价值取向、审美旨趣和理想追求。以家国美学为文化取向的艺术学专业课程,融家国观念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寓价值观念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使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作品。
陈琦
关键词:家国情怀课程文化
艺术院校两段式教学衔接问题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部设计分部为例被引量:7
2011年
两段式教学是指将本科教学分为统一的专业基础教学和独立的专业系部教学两个部分教学体系,学生在专业基础教学阶段上统一的课程,到了各自不同的系部则会遇到完全不同的课程。这个衔接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各大艺术类院校,却没有系统的解决之道。作者通过理论的分析、实际的教学以及深入的评估,研究了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的课程与专业系部二年级课程的关系,探索了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建议。
张建中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两段式衔接
从数字汉字解析中国数理逻辑与思想观念
2024年
不同数字汉字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差异性,其形态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体现了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经过深入剖析数字汉字的构造原理,如象形、指事、会意等构字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数字汉字在构造过程中的逻辑关系。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数字汉字的来源、演变、形态构造以及数字汉字中所蕴藏的中国数理逻辑与思想观念:首先,探讨了数字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展示了其历史演变的脉络;其次,解析数字汉字的形态特征与构造逻辑,分析数字汉字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意义,如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等;最后,指出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文化、思想观念以及数字汉字体系形成的历史脉络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中国数字汉字的研究提供更多视角和方法。
李轶军樊子琳
关键词:数理逻辑
走进南美洲——笔端下的苏里南
2012年
八月五日上午九时我将与此次同去南美洲苏里南访问交流的油画家蔡国盛会面并同机前往。为便于乘早班飞机有充裕的时间,我提前一天入住上海浦东机场的锦江之星宾馆。五日早晨,我准备乘锦江之星宾馆的送客车出发前,在客房的桌子上看到送阅的杂该"锦尚style"
安滨
关键词:油画家锦江之星HOTEL热爱生活个人画展贵族阶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