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摩擦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钢轨
  • 1篇制动
  • 1篇制动力
  • 1篇声品质
  • 1篇踏面
  • 1篇踏面剥离
  • 1篇疲劳裂纹萌生
  • 1篇轴重
  • 1篇列车
  • 1篇轮轨
  • 1篇轮轨接触
  • 1篇磨损
  • 1篇摩擦副
  • 1篇摩擦力
  • 1篇滚动接触疲劳
  • 1篇高速列车
  • 1篇车轮
  • 1篇车轮钢
  • 1篇车内
  • 1篇车内噪声

机构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铁道第四勘察...

作者

  • 5篇张伟
  • 4篇郭俊
  • 4篇刘启跃
  • 3篇王文健
  • 1篇陈光雄
  • 1篇金学松
  • 1篇肖新标
  • 1篇李克皋

传媒

  • 3篇润滑与密封
  • 1篇铁道车辆
  • 1篇铁道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声品质客观评价分析被引量:35
2011年
对高速列车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司机室、客室的内部噪声分别进行了现场测试。使用线性声压级、A声级和特征响度分析了速度为330km/h时车内噪声的频谱特性,确定其显著频率范围。基于心理声学声品质参量即响度、尖锐度、粗糙度和抖动强度,对车内噪声进行声品质客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特征响度分析车内噪声能更准确地反映引起人耳响度感觉变化的频率成分。随着速度不断提高,各测点位置的响度不断增大,尤其是头车的司机室,这可能与头车受到更显著的气动作用有关。通过车内声品质响度分析和评价,发现车内噪声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人类听觉舒适性的要求,特别是司机室和客室心盘位置,应对其采取相应减振降噪措施。
张伟陈光雄肖新标金学松
关键词:高速列车车内噪声声品质
车轮钢摩擦副滚动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在NENE-2型磨损试验机上利用往复滚动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制动状态下车轮钢的滚动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滚滑状态下的切向摩擦力是变化的,随制动力的增加,滚动摩擦副对应的摩擦因数和摩擦阻力相应增大;平面试样的表面磨痕形貌由于切向摩擦力的变化而明显不同;随切向摩擦力的增大滚动磨损机制亦发生改变,从磨粒磨损逐渐转变为粘着磨损,磨损加剧且磨痕深度变大。
郭俊张伟王文健刘启跃
关键词:制动力
钢轨滚动磨损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在JD-1型轮轨摩擦试验机上研究了轴重与曲线半径对钢轨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重与曲线半径是影响钢轨磨损的主要因素。试样磨损量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也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而增加;试样表面磨损形貌随着载荷与曲线半径的改变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其中大载荷和小曲线半径试验使钢轨试样磨损程度严重,表面容易产生较明显的塑性形变以及龟裂现象;制动力条件下滚动试样磨损更为严重。
张伟王文健郭俊李克皋刘启跃
关键词:轴重钢轨
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介绍了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的形成机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破坏分类、影响因素,从钢轨新材料的开发、轮轨接触几何型面的优化和铁路工况的改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减缓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措施。
张伟郭俊刘启跃
关键词:钢轨轮轨接触滚动接触疲劳疲劳裂纹萌生
车轮踏面剥离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剥离是车轮踏面失效的主要类型。车轮剥离一般分为2种类型,一类是由滚动接触疲劳应力作用引起的剥离;另一类是由热作用和机械作用引起的剥离,主要有制动剥离和擦伤剥离。2种类型的车轮剥离实际上都与轮轨表面摩擦力直接相关。本文主要通过模拟试验研究轮轨摩擦力对车轮剥离的影响。
郭俊王文健张伟刘启跃
关键词:车轮踏面剥离摩擦力磨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