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43 被引量:53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土壤
  • 17篇黑土
  • 11篇有机碳
  • 11篇土壤有机
  • 11篇团聚体
  • 9篇有机质
  • 7篇土壤有机碳
  • 6篇土壤有机质
  • 5篇东北黑土
  • 5篇元素分析仪
  • 5篇水稳性
  • 5篇水稳性团聚体
  • 4篇有机碳组分
  • 4篇农田
  • 4篇中心轴
  • 4篇微生物
  • 4篇小麦
  • 4篇风叶
  • 4篇除杂
  • 4篇吹风机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共德州市委

作者

  • 43篇李娜
  • 29篇韩晓增
  • 18篇尤孟阳
  • 16篇郝翔翔
  • 14篇邹文秀
  • 12篇李禄军
  • 10篇严君
  • 9篇陆欣春
  • 5篇乔云发
  • 4篇苑亚茹
  • 2篇马延吉
  • 2篇苗淑杰
  • 2篇张斌
  • 2篇陈旭
  • 2篇许玉芝
  • 1篇丁雪丽
  • 1篇李艳华
  • 1篇马红
  • 1篇尧水红
  • 1篇李荣梅

传媒

  • 4篇土壤与作物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1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土壤培养装置及检测有机质矿化和激发效应的方法
一种土壤培养装置及检测有机质矿化和激发效应的方法,它涉及土壤试验装置及方法。它解决了现有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方法不仅样品量大,采用碱液吸收法无法测定气体的<Sup>13</Sup>C和<Sup>15</Sup>N同位素丰度...
李娜龙静泓雷琬莹尤孟阳李禄军
一种便捷式免洗抽滤装置
一种便捷式免洗抽滤装置。它涉及实验室分析测试领域。它解决了传统过滤器装置操作繁琐、效率低和影响实验准确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上储液瓶和下储液瓶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储液瓶均设有瓶口,瓶口上插有缩口塞,下储液瓶的侧面上部...
郝翔翔李禄军邹文秀陆欣春严君李娜陈旭韩晓增
文献传递
一种土壤中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的固液相高效分离方法
一种土壤中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的固液相高效分离方法,它涉及一种土壤中磷脂脂肪酸的固液分离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固液相分离不完全、杂质高、误差大、测定精度低的问题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如下:将样加入到带盖玻璃试管中,加入柠檬酸...
李娜龙静泓盛明
文献传递
开垦对黑土有机质化学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东北黑土开垦对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特征的影响,探明各粒级团聚体及密度组分中有机质化学结构变化特征,为开垦黑土农田土壤有机质结构变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平台,以试验开垦前自然草地土壤为对照,选取开垦8年、没有有机物料投入的耕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密度分组将土壤有机质分成不同组分,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原土及各组分有机质红外光谱,分析开垦对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垦前后,有机质红外结构特征峰相似,均以多糖C—O和醇酚—OH为主。全土芳香族C C含量较开垦前显著减少4.77%,有机质稳定性下降6.32%。在>0.25 mm团聚体中芳香族C=C和羰基C=O相对强度较开垦前分别显著降低29.91%和27.16%,醇酚—OH相对强度显著增加15.60%;0.25~0.053 mm团聚体中,多糖C—O相对强度增加4.57%,脂肪族—CH相对强度显著减少23.85%。<0.053 mm团聚体中,脂肪族—CH相对强度显著减少16.33%。有机质游离态轻组(LF)、闭蓄态组分(OF)中多糖C—O特征峰相对强度分别显著增加15.82%和18.15%,在矿质态组分(MF)中变化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开垦对>0.053 mm粒级团聚体和LF、OF组分有机质结构影响最大,各官能团中多糖C—O相对强度增加最明显。综上,开垦使黑土大团聚体和LF的有机质芳香族组分减少,有机质结构趋于简单化,有机质结构稳定性下降。
钟鑫苗淑杰郝翔翔李娜乔云发
关键词:黑土有机质红外光谱团聚体
应用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进展被引量:45
2019年
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对准确评价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及其在土壤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中,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Solid-state 13C-NMR spectroscopy)具有独特优势,对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的解析更贴近真实状态,近年来已取得诸多新进展和新突破。综述了近年来应用13C-NMR测定土壤全土、团聚体和密度组分、腐殖质组分的有机碳化学结构特征,分析了影响化学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同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全土中有机碳化学结构比较相似,均表现为烷氧碳比例最高,其次为烷基碳和芳香碳,羧基羰基碳比例最低。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外源植物残体,植物残体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可能是导致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相似的主要原因,环境条件、土壤自身属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差异使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产生微小差异。土壤颗粒及化学组分间的有机碳分子结构差异较大,大颗粒有机碳中烷氧碳比例最高,小粒径及与矿物颗粒结合的有机碳中烷基碳和羧基羰基碳比例更高,粉黏粒和腐殖酸组分的有机碳化学结构在土壤类型间差异较大。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更多地关注土壤有机质来源的定量化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稳定性的贡献及调控机制、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生物物理化学保护机制、空间大尺度环境因子/土壤生态过程与微观尺度的有机碳化学分子结构的耦合作用机制、跨学科的多种土壤有机碳化学分子结构测定辨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李娜盛明尤孟阳韩晓增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腐殖物质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稳定机制被引量:58
2012年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影响农田土壤有机截获的主要因素及土壤固碳的稳定机制,有助于控制和加强农田土壤碳库的固碳潜力,以及正确评价农业生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综合论述了影响农田土壤碳含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详细阐述了土壤碳固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机制。并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对今后土壤固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认为从土壤微生物学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作用机制,并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探讨土壤碳素稳定性机制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丁雪丽韩晓增乔云发李禄军李娜宋显军
关键词:农田土壤碳固定影响因素
东北黑土区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腐解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2024年
有机物料高效还田是培肥黑土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和腐解过程中的温度是影响有机物料腐解的关键要素。寒地黑土区不同种类有机物料的动态腐解过程及腐解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少。该研究通过在东北黑土区不同积温地点布设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腐解田间联网试验,研究有机物料的动态腐解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秸秆的碳氮比最高,有机肥最低,腐解指数变化趋势与碳氮比相反。2)经过720 d的腐解,6种有机物料的累积腐解率和累积释碳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带性变化规律。在积温较高的夏、秋季节累积腐解率和累积释碳率高于积温较低的春、冬季节;试验地点积温越高,累积腐解率和累积释碳率越大,从积温最低的黑河到积温最高的昌图,累积腐解率和累积释碳率分别增加了15.8%~41.0%和47.8%~114.0%。不同有机物料的累积腐解率表现为作物秸秆>菌糠>畜禽粪便,累积释碳率与之相反。3)有机物料腐解的同时发生碳释放和氮富集过程,除海伦和黑河地区玉米和水稻秸秆经过720 d的腐解后碳氮比未降至25以下外,其余处理碳氮比均低于25,腐解效果较好。腐解残留率衰减方程可较好的拟合了有机物料的腐解过程,作物秸秆的腐解速率常数k(0.23~0.25)显著高于木耳菌糠(0.15)和畜禽粪便(0.08~0.13)(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对腐解特征的贡献率高于试验地点的积温、腐解时间和土壤性质,是影响有机物料腐解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雷琬莹滕培基王博李佳垚李娜
关键词:有机物料腐解特征东北黑土区
施用生物炭对黑土各组分有机质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生物炭还田已经成为培肥土壤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研究生物炭还田对黑土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配,以及对不同密度组分有机质化学结构的影响,以深化认识施用生物炭增加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机理。【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内长期定位试验中施用化肥(-BC)和化肥配施生物炭(+BC)的两个处理,采集土壤样品以常规方法分析了有机质总量,并将土壤样品分离为>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其中的有机碳含量。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分为游离态轻组(free light fraction, LF)、闭蓄态轻组(occluded light fraction, OF)和矿物结合态组(mineral-associated fraction, MF) 3个密度组分,利用元素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有机碳含量和化学结构。【结果】与-BC处理相比,+BC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9.72%,密度组分中LF和OF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3.50%和192.66%,团聚体>2 mm和2~0.25 mm两个粒级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2.54%和21.35%。土壤中除芳香族C=C和羰基C=O相对丰度分别减少了18.18%和21.95%以外,其他官能团均增加,-CH/C=C和-CH/C=O值分别增加66.67%和62.11%;在>2 mm团聚体中,脂肪族-CH的相对丰度增加了55.11%,芳香族C=C减少17.06%,致使>2 mm团聚体中的-CH/C=C和-CH/C=O值增加;在<0.25 mm粒级中,芳香族C=C相对丰度增加27.63%~49.83%,脂肪族-CH减少了16.58%~20.80%,致使-CH/C=C和-CH/C=O值下降。在>2 mm的团聚体中—CH/C=C和CH/C=O值的增幅最大。此外,与-BC相比,+BC处理各密度组分中脂肪族-CH和芳香族C=C相对丰度均增加,其中OF组分中增幅分别达125.74%和29.06%,-CH/C=C值增加了74.19%。【结论】施用生物炭增加了黑土有机质含量,促使土壤特别是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结构趋于脂肪化,促进了微团聚体中有机质的稳定性。闭蓄态轻组中脂肪族-CH的相对丰度�
龙杰琦苗淑杰李娜郝翔翔乔云发
关键词:生物炭黑土团聚体有机质
辽宁省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在阐述区域生态系统承载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研究了辽宁省地市尺度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结果表明:辽宁省可分为四个生态承载状况类型区:适度可载区、轻度超载区、中度超载区和重超载区,生态承载状况在整体上呈现沿海和内陆的分异;地市间生态潜力的差异是生态承载状况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环境治理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人口压力是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娜李娜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一种测产用小型大豆小麦除杂吹风机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测产用小型大豆小麦除杂吹风机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属于农业科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产用小型大豆小麦除杂吹风机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大豆和小麦测产时,清除籽粒中杂物效率低,清除不彻底的问题。它由底座、固定立柱、...
郝翔翔李娜严君尤孟阳陆欣春韩晓增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