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军

作品数:23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食品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挥发油
  • 4篇糖苷酶
  • 4篇葡萄糖苷酶
  • 4篇气相
  • 4篇Β-葡萄糖苷...
  • 3篇蒸馏
  • 3篇质谱
  • 3篇色谱
  • 3篇气相色谱
  • 3篇曲霉
  • 3篇吸附树脂
  • 3篇相色谱
  • 3篇响应面
  • 3篇发酵
  • 3篇大孔吸附
  • 3篇大孔吸附树脂
  • 2篇学成
  • 2篇饮料
  • 2篇原花青素
  • 2篇杂菌

机构

  • 23篇河北科技师范...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作者

  • 23篇李军
  • 14篇朱凤妹
  • 10篇高海生
  • 9篇杜彬
  • 6篇刘长江
  • 3篇刘绍军
  • 2篇胡小松
  • 2篇刘卫华
  • 2篇周丽艳
  • 2篇赵希艳
  • 2篇田卫
  • 2篇葛毅强
  • 2篇李新华
  • 2篇张振华
  • 1篇吴燕涛
  • 1篇杜连启
  • 1篇岳海燕
  • 1篇汪政富
  • 1篇赵谋明
  • 1篇雍炜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食品科技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酿酒科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粮油加工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GC-MS技术分析三棱挥发油化学成分(英文)被引量:17
2010年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三棱挥发油化学成分,测得三棱挥发油的得率为3.19%。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三棱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32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3,5,6,7,8,8a-六氢-4,8a-二甲基-6-(11-methylethyenyl)-2(1H)萘酮(12.95%),2,4,6,7,8,8a-六氢-5(1H)-黄酮(10.72%),十氢-4a-甲基-1-萘(5.78%),3H-3a,7-甲撑甙菊环烃(5.69%)。
朱凤妹杜彬李军高海生刘长江辛广
关键词:三棱挥发性成分同时蒸馏萃取
二氧化氯(ClO_2)对苹果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利用二氧化氯对榨汁苹果进行清洗,将杀菌过程与清洗工序相结合,应用四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CD),以杀菌效果(lgN0/N)为响应值,用数学模型的方式将二氧化氯对原料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和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经过对所得出的数学模型的验证表明,此模型可以用于描述二氧化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规律,并可对杀菌效果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田卫李军李新华
关键词:二氧化氯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数学模型
二氧化氯对榨汁苹果表面腐生酵母菌杀菌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应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方法(CentralCompositeDesign)研究了二氧化氯对榨汁苹果原料表面的腐生酵母的杀菌规律。通过回归分析,用数学模型的方式表示了二氧化氯对苹果表面腐生酵母菌的杀菌规律,指出了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作用浓度、杀菌时间、杀菌液值和灭菌温度与杀菌效果的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得出的数学模型的验证,证明该方程可以用于描述二氧化氯对腐生酵母的杀菌规律,并可对杀菌效果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田卫李军李新华
关键词:二氧化氯杀菌数学模型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沙苑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沙苑子,采用同时蒸馏浸提法提取了沙苑子挥发油,利用GC/MS方法测定了沙苑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沙苑子中挥发油的含量为2.59%(质量比)。共鉴定了12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3 H)-萘烷酮,4,4a,5,6,7,8-己二烯和2 H-环丙基[a]萘-2-one,1,1a,4,5,6,7,7a,7b-八氢-1,1,7,7a-四甲基-,(1a,α,7α,7aα,7bα)。
朱凤妹李军高海生张建才
关键词:沙苑子挥发油
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响应面方法对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和pH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方法对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初始pH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2%,蛋白胨0.1%,KH2PO4 0.1%,初始pH6.0。经发酵后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325.62 u/mL。
朱凤妹李军杜彬刘长江
关键词:微生物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响应面
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本实验对产β-葡萄糖苷酶融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交互试验对融合菌株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摇瓶发酵条件:装液量20ml/250ml,接种量12%,发酵温度27℃,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7d。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5.312U/ml。
朱凤妹杜彬刘长江李军
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摇瓶发酵条件
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葡萄酒下脚料中原花青素分离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选用3种大孔吸附树脂D101、LSA800B和Amberlite XAD-16对葡萄酒下脚料液中的原花青素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静态吸附、等温吸附和吸附的动力学研究显示,LSA800B最适合葡萄酒下脚料中原花青素的分离。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原花青素提取来源,为有效利用葡萄工业废弃物及实现原花青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王文雅李军岳海燕高海生
关键词:葡萄酒下脚料原花青素大孔吸附树脂
酸乳饮料中杂菌的变化及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对酸乳饮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除两种发酵剂乳酸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以外,其中酵母主要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ve);细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霉菌主要有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和桔青霉(Penicillumcitrinum)。在酸乳饮料腐败变质过程中,其中的微生物数量、酸碱度及含糖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刘绍军李军周丽艳刘卫华赵希艳
关键词:酸乳饮料酵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大肠埃希氏菌
响应面法优化米曲霉3.481产β-葡萄糖苷酶发酵工艺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对菌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3.481产β-葡萄糖苷酶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pH和无机盐。采用响应面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米曲霉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工艺条件,同时建立酶活力随麸皮+淀粉(1∶1,W/W)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和初始pH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是麸皮+淀粉(1∶1,W/W)质量分数10.93%、硫酸铵质量分数0.4%、pH5.0,在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1.89U/mL。
朱凤妹杜彬李军高海生戎晓静
关键词:米曲霉Β-葡萄糖苷酶液态发酵
榆黄菇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抑制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对榆黄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进行研究,包括酶液浓度、pH、温度、耐热性。同时探讨了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柠檬酸、四硼酸钠、氯化钠对榆黄菇中PPO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0,最佳酶液浓度为0.7mL,具有较好的耐热性,95℃受热5min该酶全部钝化。5种物质对该酶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较强的是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次之。
朱凤妹杜彬李军高海生曹瑞
关键词:榆黄菇多酚氧化酶抑制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