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及临床诊断治疗价值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进行影像分析,并对CT和MRI检测诊断做以探究。方法:30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患者分别接受CT、MRI检查,指定高年资专科临床影像学检查医师完成相关操作,对比不同检查方法(CT、MRI)对疾病检出率,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30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患者均顺利完成CT、MRI检查,经分析可知MRI对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检出率(93.33%)显著高于CT(70.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MRI检查可显著提高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检出率,有利于使患者尽快确诊病情并获得相应治疗,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陈垦 扬世平 王聪 朱兰 梁旭关键词:CT检测 MRI检测 免疫组化 基于图像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率预测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率预测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涉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使用肌层浸润判断模型判断病人是否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基于图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个节点和两个节点之间的一条边进... 钟磊 吴毅 陈丽 梁旭 张芳数字乳腺断层重建2D图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通过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比,探讨数字乳腺断层重建的合成二维图像(Synthetic Mammography,SM)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FFDM与SM图像,比较2组图像病变可见性评级、影像征象、BI-RADS分类及平均腺体剂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ROC曲线评估2组图像诊断效能。结果FFDM与SM病变可见性评级存在统计学差异,SM病变显示略优于FFDM(Z=-3.130,P=0.002);2组图像显示乳腺病变影像征象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27~0.900;FFDM与S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95CI%:0.774~0.921)和0.861(95CI%:0.789~0.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7,P=0.178);FFDM与SM的平均腺体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M+DBT平均腺体剂量相比FDM+DBT降低约45%(3.29/6.01)。结论SM与FFDM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相当,SM可替代FFDM作为二维图像与DBT联合应用于乳腺病变检查,且没有增加辐射剂量。 梁旭 姚建莉 董晓蕾 徐忠孜 许国辉 周鹏关键词:乳腺癌 基于图像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率预测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率预测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涉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使用肌层浸润判断模型判断病人是否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基于图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个节点和两个节点之间的一条边进... 钟磊 吴毅 陈丽 梁旭 张芳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在CT-Sim定位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计算机断层扫描模拟(computed tomography simulation,CT-Sim)定位环节患者安全风险因素,梳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及防控应对措施。方法:邀请国内各大放疗中心共21位从事CT-Sim的专家们进行调查研究,使用Kaiser模型,首先经专家组头脑风暴梳理出CT-Sim定位环节可能发生的患者安全风险因素,将因素输入Kaiser模型,从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两个部分评估,以发生的可能性为权重,结合严重性得分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风险系数。结果:CT-Sim定位环节中排名前5的患者安全风险因素分别为:骨转移患者的骨折(风险系数为47.18%)、儿童患者不配合导致的扫描失败(风险系数为43.56%)、患者呼吸不规律导致图像误差(风险系数为43.47%)、高危患者窒息(风险系数为39.15%)、增强扫描时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导致呕吐产生的窒息(风险系数为37.13%)。结论:应用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CT-Sim定位工作环节风险因素,有利于CT-Sim定位工作者们认识重点风险因素,开展应对演练,提高医疗安全。 何勇 李林涛 梁旭 王宇关键词:CT模拟定位 乳腺癌X线征象与ER、PR、HER-2、Ki-67表达及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X线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26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分析乳腺癌X线征象与ER、PR、HER-2、Ki-67表达及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肿块征、分叶征HER-2多为阴性(P=0.01、P=0.04);钙化征HER-2多为阴性、Ki-67多>14%(均P<0.01);毛刺征ER和PR多为阳性、Ki-67多>14%(P<0.01、P=0.02、P<0.01);凹陷征、病灶≥2cm的Ki-67多>14%(P=0.03、P=0.02)。肿块伴或不伴钙化、结构扭曲HER-2阴性多见,单纯钙化HER-2过表达相对多见,肿块伴或不伴钙化、单纯钙化、结构扭曲均是Ki-67>14%多见(均P<0.01)。钙化征Luminal B1型、HER-2过表达型多见,毛刺征Luminal B1型、Luminal A型多见(均P<0.01)。单纯肿块Luminal A型、Luminal B1型多见,肿块伴钙化Luminal B1型多见,单纯钙化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1型多见,而TNBC型最少,结构扭曲Luminal A型、TNBC型相对多见(P<0.01)。结论 乳腺癌X线征象可以为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指标和分子亚型提供相关信息。 廖雪芮 许国辉 任静 周鹏 徐忠孜 梁旭 曹英关键词:乳腺癌 X线征象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亚型 3种乳腺癌分子亚型与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显像X线特征的关系:基于BI-RADS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亚型与数字乳腺断层合成(DBT)X线征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乳腺癌患者的DBT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组(n=90)、HER2阳性组(n=20)及三阴性组(n=33)。以第5版ACR乳腺X摄影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定义的影像征象为标准,比较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DBT征象。结果HER2+、三阴性组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水平高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分子亚型表现为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伴钙化、不对称致密及结构扭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组、三阴性组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肿块发生率(50.0%、59.3%)高于HR+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HR+组、HER2+组表现为分叶征的发生率(93.8%、95%)高于三阴性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R+组表现为毛刺征的发生率(72.3%)高于HER2+、三阴性组(20.0%、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R2+组表现为细线分支状钙化及线/段样分布特征发生率高于HR+、三阴性组(P<0.001)。HER2+组、三阴性组周围腺体结构扭曲、小梁增厚发生率高于HR+组(P<0.05)。结论乳腺癌分子亚型与DBT影像征象有一定关系,认识这些征象有利于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 梁旭 徐忠孜 廖雪芮 曹英 任静 周鹏关键词:乳腺癌 分子亚型 一种基于磁共振图像分析的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共振图像分析的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方法和系统,旨在提高对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患者疗效的精准预测。该方法通过获取多模态磁共振图像(T1WI、T2WI、DWI、DCE‑MRI),结合定性和定... 梁旭 陈晓丽 樊芮娜 邓和平 周海洋 易波 李磊 何勇 龚辉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诊断小肝细胞癌(≤3 cm)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LI-RADS)诊断小肝细胞癌的效能和阅片者间一致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115个病灶)的CT和MRI影像资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HCC 89例、非HCC恶性肿瘤9例,良性病灶17例。两名放射科医生盲法独立回顾性阅片,依据LI-RADS v2018分类法则,对所有病灶进行分类。两名医生的LI-RADS分类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名医生应用LI-RADS v2018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行McNemar检验。结果两名医生LI-RADS分类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84(95%CI:0.692~0.876);以LR-5类为阳性值,两名医生应用LI-RADS v2018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1.8%、96.2%、69.6%及58.4%、88.5%、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LR-5/4类为阳性值,两名医生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8.8%、80.8%、79.1%及78.8%、65.4%、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8版肝脏影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诊断小肝细胞癌有中度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并具有较好的阅片者一致性。 梁旭 刘圆圆 杨学刚 任静关键词:肝细胞癌 X射线计算机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影像学与病理特征探讨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影像学与病理特征。方法选择四川省肿瘤医院2012-09~2019-09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HE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与病理特征。结果15例HEAML平扫均呈稍低密度/信号,边界清楚,5例病灶内见少许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动脉期15例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含丰富强化血管,呈斑片、结节样状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11例仍持续强化,相对周围肝实质呈“快进慢出”强化方式,4例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4例可见畸形引流静脉,1例可见假包膜。镜下均可见上皮样肿瘤成分及不同比例的脂肪样细胞、厚壁血管组成,免疫组化15例黑色素标志物HMB45、Melan-A及平滑肌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肌酸激酶(CK)、S-100、肝细胞抗原(Hep Par 1)、甲胎蛋白(AFP)均阴性。结论HEAML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表现,肿瘤内丰富强化血管、畸形引流静脉等有助于诊断,但确诊往往依赖于病理检查。 梁旭 颜佳欣 邓和平 杨学刚 周鹏关键词: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