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东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休克
  • 1篇血性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 1篇失血性休克
  • 1篇热休克
  • 1篇热休克蛋白
  • 1篇热休克蛋白7...
  • 1篇核因子
  • 1篇核因子-ΚB
  • 1篇腹膜
  • 1篇腹膜透析
  • 1篇腹膜透析液
  • 1篇腹腔
  • 1篇腹腔复苏
  • 1篇肝组织

机构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1篇刘德红
  • 1篇邓哲
  • 1篇邱旻
  • 1篇赵中江
  • 1篇姚彬
  • 1篇曾红科
  • 1篇冯永文
  • 1篇孙冀武
  • 1篇王卫东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辅助腹腔复苏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肝损伤的治疗机制
2015年
目的 探讨辅助腹腔复苏(adjunct peritoneal resuscitation,APR)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休克组、林格液APR组(APR1组)和透析液APR组(APR2组),每组再分为复苏后1、2、6h3个时点,每个时点8只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休克组采用常规静脉复苏(回输失血+2倍失血量的生理盐水);APR1组和APR2组在常规静脉复苏基础上,分别于开始复苏液体时一次性腹腔注射100 mL/kg林格液或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各组于相应时点处活杀大鼠,检测肝功能、计算肝组织湿/干质量比(W/D)、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以RT-PCR法检测肝组织NF-κB、HSP70 mRNA表达,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休克组及APR1组比较,APR2组复苏后各时点肝组织HSP70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而2h和6 h W/D比值、复苏后6h内肝病理损伤程度及各时点血清ALT和AST水平、NF-κB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2.5%葡萄糖腹透液APR可减轻失血性休克早期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组织HSP70mRNA表达、抑制NF-κB mRNA表达有关.
邓哲赵中江王卫东曾红科刘德红冯永文邱旻姚彬孙冀武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核因子-ΚB热休克蛋白70腹膜透析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