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洁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友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动脉狭窄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而引起的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提供理论与数据依据。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30-...
- 丁洁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 胆囊形态折叠与胆囊结石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胆囊形态折叠与形成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013-01/2014-12大连市友谊医院肝胆外科169例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石组),观察胆囊形态的变化,有无胆囊折叠,并与同期健康体检无胆囊结石人群200名(对照组随机)对比.胆囊折叠诊断标准:(1)对照组术前胆囊超声检查评估,可见胆囊内有分隔;结石组术前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结合术中腹腔镜检查:胆囊折叠部分纵轴与胆囊纵轴交角≥60°;(2)病变处除外胆囊腺肌症(结合术后病理).根据病变占胆囊的体积分折叠1/4,1/3,1/2,2/3.并对其结石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结石组发现有胆囊折叠54例,占32%,与对照组(14例,7%)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7.94,P〈0.05).折叠占胆囊1/4者6例,1/3者18例,1/2者13例,2/3者17例.向左折叠2例,余为向右折叠.结石类型:折叠病例中胆色素及胆色素为主的结石32例(n=54,占59.3%),而非折叠胆囊结石患者胆色素及胆色素为主的结石46例(n=115,占40.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结论:胆囊形态折叠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占较高的比例,是形成胆囊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胆色素结石比例高于胆固醇结石.
- 梁法生张博兰云霞梁杰丁洁
- 关键词:胆囊结石结石成因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畸形(附14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为14例胆囊畸形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10±15)min;无胆漏发生,术后7天患者痊愈出院。随访6~38个月,术后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好转。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畸形的有效方法,对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有重要意义。
- 梁法生兰云霞丁洁韩爱萍
- 关键词:胆囊部分切除术腹腔镜检查保胆手术胆囊畸形
- 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胆囊畸形(附36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胆囊畸形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4月对36例胆囊畸形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将胆囊畸形分为胆囊萎缩和折叠畸形两种,病变部位皆位于胆囊的远端,慢性炎症明显,且≤1/2。其中胆囊萎缩16例,呈葫芦状;占胆囊1/3者、1/4者各8例。折叠畸形20例,畸形与体部成角≥90°;占胆囊1/2者9例,1/3者7例,1/4为4例。保留的胆囊功能基本正常:胆囊管通畅,胆囊壁≤3 mm,炎症不重,胆囊收缩试验≥30%。本组合并胆囊结石33例,占91.7%,18例是黑色胆色素及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54.5%。15例是胆固醇及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45.5%。切除有病变的胆囊后,胆道镜检查取净结石,4-0可吸收线连续两层缝合胆囊。结果 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8±18)min;排气时间分别是(25.9±1.8)h;胆漏2例,每日5~10 mL,术后4、6 d拔除引流管,术后7 d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6个月,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消失,无胆囊切除术后腹痛、脂肪泻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术后胆囊收缩试验(53%±10%),较术前(39%±7%)明显提高(t=-11.81;P〈0.001)。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是治疗胆囊畸形的有效方法,对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和方法。
- 梁法生沈慧琳丁洁兰云霞韩爱萍赵昌志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胆囊畸形
- 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形态异常合并泥沙样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形态异常合并泥沙样结石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1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胆囊形态异常合并泥沙样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伴有胆囊形态的异常,表现为胆囊折叠或胆囊腺肌症;病变部位皆位于胆囊的远端。术前将胆囊病变部分和正常胆囊拟保留部分分别做胆囊收缩试验。术中胆道镜检查胆囊管通畅,胆囊壁弹性好,无明显慢性炎症。切除有病变的胆囊后,4-0可吸收线连续两层缝合胆囊。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98.0±9.0)min,排气时间平均(22.8±2.5)h。术后6 h下床活动并进水,24 h后进食;术后5~7 d痊愈出院,无胆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80个月,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消失,无结石复发。术后6~12个月胆囊代偿性扩张,体积平均(30.29±4.23)cm3,较术前(21.72±4.34)cm3明显增大(t=-13.00,P〈0.001);术后胆囊收缩平均(56.9±10.9)%,较术前(48.5±12.7)%显著提高(t=-6.11,P〈0.001)。结论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形态异常合并泥沙样结石性胆囊炎,对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有望成为手术保胆治疗的一种新术式。
- 梁法生兰云霞梁杰丁洁高晓军
- 关键词: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