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 作品数:40 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血液透析患者龋病和牙周健康状况的系统评价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对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龋病和牙周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病例对照和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间截止2016年5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数据,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人群的牙菌斑指数(MD=0.62,95%CI为0.51~0.72)、牙石指数(MD=1.09,95%CI为0.56~1.63)、牙周袋深度(MD=0.63,95%CI为0.29~0.98)、附着丧失(MD=0.63,95%CI为0.56~0.69)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龋失补牙数(MD=1.12,95%CI为-1.08~3.32)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32)。结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龋病状况与健康对照人群无明显差异,但口腔卫生和牙周状况较差,在临床治疗时需得到重视。
- 魏习胡波彭海洋刘畅宋锦璘唐明
-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衰竭牙周病龋病
- p75NTR敲除对小鼠股骨矿化发育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比野生型和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敲除小鼠股骨骨质的改变,探讨p75NTR敲除对小鼠股骨矿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取同窝p75NTR^(+/+)(野生型)和p75NTR^(-/-)(敲除型)雄性小鼠,出生后8周龄时行股骨Micro-CT扫描,检测股骨松质骨的骨量(BV)、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表面积/骨量(BS/BV)、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皮质骨的骨量(Ct.BV)、骨皮质厚度(Ct.Tb Th)、骨皮质的骨表面积/骨量(Ct.BS/BV);出生后40 d分别取同窝两种基因型雄性小鼠行钙黄绿素荧光双标实验,以检测股骨的矿化沉积速率;提取4周龄大小鼠股骨总RNA及蛋白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LP、Runx2的表达。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p75NTR^(-/-)小鼠股骨的BV、BV/TV、Tb.N、Tb.Th、Ct.BV、Ct.Tb Th明显低于同窝p75NTR~(^(+/+))小鼠(P<0.05),同时,p75NTR^(-/-)小鼠的BS/BV、Tb.Sp、Ct.BS/BV明显高于p75NTR^(+/+)小鼠(P<0.01);钙黄绿素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p75NTR^(-/-)小鼠股骨的矿化速率明显低于同窝p75NTR^(+/+)小鼠(P<0.01);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75NTR~(^(-/-))小鼠的ALP、Runx2表达均明显低于p75NTR~(^(+/+))小鼠(P<0.01)。结论 p75NTR敲除对小鼠股骨的矿化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王莹莹储庆杨琨温秀杰李刚刘骏宇刘畅刘鲁川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股骨矿化小鼠
- 大黄素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及对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四唑蓝比色试验(MTT)检测大黄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运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黄素对K562细胞的凋亡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与凋亡情况;通过比色法检测Caspase-3的相对活性,RT-PCR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转录水平.结果:大黄素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作用24,72 h后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分别为80,40μmol/L;处理组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到K562细胞在大黄素的诱导下出现凋亡;流式细胞仪结果分析发现,处理组的K562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明显升高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大黄素可触发Caspase-3的活性增高(P<0.01),并呈现剂量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Caspase-3mRNA表达上调.结论:大黄素能有效地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Caspase-3活化有关.
- 金丹婷刘北忠刘畅王春光王翀王东生郝坡钟梁
- 关键词:大黄素K562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 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域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2008年
- 目的构建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结合域的诱饵表达载体。方法RT-PCR扩增GR结合域,克隆入pMD18-T,测序正确后,再亚克隆入诱饵载体pGBKT7中,再把构建好的诱饵载体pGBKT7-GR转化到酵母AH109细胞中,并用Western blot分析诱饵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诱饵蛋白的毒性和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扩增了GR结合域,并分别成功克隆到pMD18-T和pGBKT7中,测序结果正确。诱饵载体成功转化到酵母AH109细胞中,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Western blot分析结果也证实了酵母细胞高表达诱饵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GR结合域的酵母诱饵表达载体。
- 郝坡刘北忠欧阳峰王东生刘畅钟梁金丹婷王翀
- 关键词:诱饵载体诱饵蛋白
- 人HL-60细胞GR-αLBD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2008年
- 目的:构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受体α配体结合域(GRα-LBD)的诱饵表达载体,为小分子配体酵母三杂交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RT-PCR扩增HL-60细胞的GRα-LBD,克隆入诱饵载体pGBKT7中,测序正确后,再把构建好的诱饵载体pGBKT7-GRα-LBD转化到酵母AH109细胞中,提取酵母蛋白,并用Western blot分析诱饵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诱饵蛋白的毒性和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扩增了GRα-LBD,并成功亚克隆到pGBKT7中,测序结果正确。诱饵载体成功转化到酵母AH109细胞中,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Western blot分析也证实了酵母细胞高表达诱饵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GRα-LBD酵母诱饵表达载体,为建立小分子配体酵母三杂交系统奠定了基础。
- 钟梁郝坡刘北忠王东生刘畅金丹婷王翀王春光
- 关键词:HL-60诱饵载体诱饵蛋白
- IL-21R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7年
- 目的炎症通过其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阐明。本研究主要观察IL-21R在舌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使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来自54个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标本IL-21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且观察IL-21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进一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IL-21R表达与分布规律。结果 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的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IL-21R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IL-21R低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均无密切关系。这种表达特点主要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21R主要表达于舌癌旁组织鳞状细胞和上皮细胞,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较弱或散在的表达。IL-21R与IL-10的双染荧光结果显示,IL-21R阳性的细胞中可见IL-10的阳性染色。结论这些数据表明IL-21R在舌癌肿瘤发生与侵袭性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刘畅温秀杰易青洁彭海洋王丹唐明
- 关键词:舌癌炎症免疫
- TNF-β基因+252A/G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β基因+252 A/G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病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Springer、CBM、CNKI、万方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6月期间关于TNF-β基因+252 A/G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出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2及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亚组分型及敏感性分析评估其结果稳定性,并用Begg’s漏斗图和Egger’s回归图来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了16篇病例对照研究,共计病例组2 538人,对照组3 908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组遗传模型中,TNF-β基因+252 A/G多态性与胃癌发病无统计学意义:共显性遗传模型(G/G vs.A/A):OR及95%CI:0.95(0.76,1.20);显性遗传模型[(A/G+G/G)vs.A/A]:OR及95%CI:1.09(0.91,1.32);隐性遗传模型[G/G vs.(A/G+A/A)]:OR及95%CI:0.88(0.72,1.07);等位基因遗传模型(G vs.A):OR及95%CI:1.00(0.90,1.11)(G/G、A/G、A/A分别代表基因型)。针对人种的亚组分析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β+252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无明显相关性。本次结果受纳入研究质量及数量的限制,结论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验证。
- 刘畅张玲姜政姚巧玲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Β胃癌META分析
- 大黄素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Wight-Giemsa染色(W-G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运用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大黄素对K562细胞的凋亡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与凋亡情况;通过比色法检测Caspase-3、8、9的相对活性,分析大黄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结果:大黄素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作用24、48、72h后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分别为80、50、40μmol/L;处理组细胞在普通光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到K562细胞在大黄素的诱导下出现早期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分析发现,处理组的K562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明显升高并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大黄素可触发Caspase-3、8、9的活性增高(P<0.01)。结论:大黄素能有效地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和Caspase信号途径的活化有关。
- 金丹婷刘北忠刘畅王春光王翀王东生郝坡钟梁
- 关键词:大黄素K562细胞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 NLS-RARα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验证(英文)被引量:6
- 2009年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特征性染色体易位,产生的PML-RARα融合基因在其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PML-RARα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被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切割为PML突变蛋白(核定位信号NLS缺失)和RARα突变体(NLS-RARα,包含有PML的核定位信号),这两段蛋白质在APL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NLS-RARα的生物学功能,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白血病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作用的蛋白质.首先PCR技术扩增NLS-RARα编码序列,克隆至诱饵载体pGBKT7,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化酵母AH109.免疫印迹检测到诱饵蛋白表达后,将含有诱饵载体的AH109与含有白血病cDNA文库的酵母Y187交配,在含有X-α-gal的营养缺陷性培养基上选择和筛选二倍体酵母.经回转实验和测序分析验证得到8个与NLS-RARα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这些相互作用,克隆其中的JTV-1蛋白,利用间接免疫荧光,GST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成功验证了它与NLS-RARα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探讨APL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 王翀钟梁王东生刘北忠廖飞郝坡刘畅金丹婷王春光
- 关键词:白血病酵母双杂交蛋白质相互作用
- 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5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初步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1、5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TMP处理组(T组)、LPS刺激组(L组)、TMP治疗组(LT组),每组8只。L组采用尾静脉注射6 mg/kg LPS,T组给予TMP 100 mg/kg腹腔注射,LT组大鼠注射LPS 1 h后立即给予TMP 100 mg/kg腹腔注射。8 h后麻醉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W/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肺组织匀浆AQP1和AQP5的m RNA水平,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AQP1、AQP5蛋白表达。结果:肺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可见C组、T组肺组织结构完整、清晰;L组肺泡结构紊乱,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和水肿,而LT组上述病理表现较L组减轻。L组平均肺组织湿/干重比值(5.577±0.243)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与C、T 2组(3.430±0.251、3.251±0.142)相比,LT组湿/干重比值(4.384±0.236)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q RT-PCR结果显示T组AQP1、AQP5的RNA水平(1.462±0.080、1.267±0.063)高于C组(1.160±0.229、0.940±0.087),同时,L组两者转录水平下调(0.607±0.203、0.139±0.046),而LT组m RNA水平(0.848±0.071、0.314±0.134)高于L组(P<0.05),免疫组化(C组:2.096±0.114、2.285±0.266;T组:3.253±0.149、3.790±0.308;L组:1.133±0.202、1.068±0.221;LT组:1.562±0.085、1.647±0.239)、Western blot结果(C组:1.443±0.103、1.278±0.061;T组:1.667±0.087、1.644±0.102;L组:0.974±0.090、0.529±0.100;LT组:1.179±0.051、0.805±0.082)与q RT-PCR一致(P<0.05)。结论:川芎嗪可有效减轻脂多糖诱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水肿,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QP1、AQP5的表达有关。
- 陈懿毛蕊肖玲刘畅刘欣田时静王熙宇周巧胡小勇周发春
- 关键词:川芎嗪水通道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