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腰椎
  • 3篇医学教育
  • 3篇椎体
  • 3篇教育
  • 2篇腰椎滑脱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细胞
  • 2篇滑脱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脊柱
  • 2篇教学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META分析
  • 2篇成形术

机构

  • 1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重庆市永川区...

作者

  • 13篇徐海涛
  • 7篇邵高海
  • 6篇屈一鸣
  • 4篇李波
  • 2篇张红军
  • 2篇余雨
  • 2篇陈晓
  • 1篇张铭华
  • 1篇廖娟
  • 1篇税春玲
  • 1篇张中卒
  • 1篇曹春风
  • 1篇马坤龙
  • 1篇卢旻鹏
  • 1篇王敏

传媒

  • 3篇新课程研究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脊髓损伤后一周内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颈脊髓损伤患者伤后一周内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特点以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观察2013年9月-2015年01月期间共收治的78例外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按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分为三组,A组:完全性损...
徐海涛邵高海屈一鸣李波卢旻鹏余雨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
深Ⅱ度烫伤创面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素凝胶后微血管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变化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但对于糖尿病烫伤创面局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用药的报道较少。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素凝胶后微血管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变化。方法:将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在大鼠背部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烫伤创面敷卡波姆980凝胶;其余4组均制作糖尿病模型,3 d后在大鼠背部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模型对照组烫伤创面敷卡波姆980凝胶,神经生长因子组、胰岛素组、联合组(此3组血糖正常)分别在烫伤创面敷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卡波姆980凝胶、含胰岛素的卡波姆980凝胶及含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素的卡波姆980凝胶,各组每天换药1次,连续21 d。烫伤后3,7,11,15,21 d,检测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微血管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变化。结果与结论:(1)联合组烫伤不同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微血管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均高于其余4组(P<0.05);(2)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烫伤后1 d,各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组织结构破坏、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烫伤后3 d后可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联合组最为明显;烫伤后7-11 d,各组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逐渐增加;烫伤后15 d,联合组再上皮化明显,新生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神经生长因子组、胰岛素组比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数量增多,但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烫伤后21 d,联合组创面被上皮细胞覆盖,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其他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化,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及神经生长因子组、胰岛素组;(3)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素凝胶,可增加微血管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利于创面愈合。
徐海涛王敏向喜娟
关键词:凝胶类生物敷料胰岛素神经生长因子烫伤创面敷料
网络环境下医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构建被引量:3
2021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便利,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也离不开网络技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医学教育领域,可以改变医学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医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
徐海涛屈一鸣
关键词:网络环境医学教育教学新模式
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12月。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痛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5 dimensions,EQ-5D)、临床优良率、并发症及再手术率等指标,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5篇,队列研究19篇,共82787例患者(其中单纯减压组9678例,减压融合组73109例)。术后第1年,在ODI(P=0.0006,MD=2.40,95%CI:1.03~3.77),EQ-5D(P=0.01,MD=-0.05,95%CI:-0.10~-0.01),腰背痛NRS评分(P=0.008,MD=0.57,95%CI:0.15~1.00),腿痛NRS评分(P=0.0008,MD=0.53,95%CI:0.22~0.84)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压融合组优于单纯减压组。术后第2年,两组ODI、EQ-5D、腰背痛、腿痛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2,P=0.59,P=0.55,P=0.12)。两组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RR=1.08,95%CI:0.86~1.37),而单纯减压组并发症发生率(P<0.0001,RR=0.71,95%CI:0.59~0.84)低于减压融合组,且单纯减压组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结论减压融合较单纯减压治疗DLS短期内有优势,但术后2年随访,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且单纯减压组与更少的术后并发症,更短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少的出血量相关。
牛雄徐海涛陈杨帆唐杨鲁家宁张焮然周琰杰李波
关键词:脊椎滑脱腰椎脊柱融合术META分析
预防螺钉松动拔出及复位椎体再滑脱:如何更好的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被引量:2
2017年
背景:研究认为膨胀式椎弓根螺钉抗旋能力强,可以很好的预防螺钉松动、拔出,维持腰椎稳定性、保持其生理曲度,为远期椎体间融合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的差异。方法: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67例分为保守组12例、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20例、普通椎弓根螺钉组35例。3组采集入院时、入院后1周、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和JOA评分及影像学资料,对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情况进行评估,参考Meyerding滑脱分级标准评估椎体的滑脱情况。结果与结论:(1)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均<0.05);(2)目测类比评分: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保守治疗组目测类比评分时高时低,反复变化;(3)滑脱复位率: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明显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P<0.01);(4)内固定后24个月脊柱融合评分: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明显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P=0.035);(5)结果说明: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滑脱复位、植骨融合率、螺钉稳定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此方法更加安全有效。
陈晓邵高海徐海涛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腰椎滑脱症保守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脊柱手术后皮下积液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脊柱手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采用VSD治疗脊柱手术后皮下积液患者26例(A组),选取同期接受传统换药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手术率、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对患者影响程度、满意度及医疗费用。结果所有病例伤口愈合出院,随访3月无复发。A组再次手术率为19.23%(5/26),与B组(47.83%,1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38,P=0.033);A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对患者影响程度分别为(4.77±2.20)次、(12.88±2.80)d、(1.23±0.86)分,与B组(12.70±1.36)次、(17.87±1.71)d、(2.17±0.6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39、t=-7.386、t=-4.275,P=0.000)。疗效满意度评价分"满意、合格、不满意",A组分别为20例、4例、2例,与B组(10例、5例、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87,P=0.032)。A组中再手术组、非手术组费用分别为(7504.20±130.34)、(2738.05±96.71)元,与B组(4741.18±153.98)元、(2014.08±109.64)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04、t=19.713,P=0.000)。结论 VSD治疗脊柱术后皮下积液效果良好,相比传统方法具有痛苦少、满意度高、工作量少等优点,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徐海涛余雨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脊柱手术皮下积液
医学教育教学微课程构建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微课成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微课程的建设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微课以其独特的优势符合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基于此,文章就医学教育教学微课程构建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基础医学为例对医学教育教学微课程构建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议。
徐海涛税春玲
关键词:医学教育高等教育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25
2017年
背景:骨盆、髋臼骨折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髂腹股沟入路及改良Stoppa入路,选择何种入路更为安全有效仍存在争议,需要循证医学证据来评价不同入路方式的优缺点。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中数据库(VIP)建库至2016年10月间,有关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合成分析。结果与结论:(1)最终纳入了11篇随机对照试验,总共722例患者;(2)最终Meta分析的结果示:改良Stoppa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小于或少于髂腹股沟入路组(P<0.05),且临床疗效显著(P<0.05);2组在术后并发症、Matta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由此可见,改良Stoppa入路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陈晓马坤龙徐海涛邵高海
关键词:骨折骨盆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髋臼骨折META分析
刍议医学教育中翻转课堂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翻转课堂是一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育模式,具备科学性、实践性、互动性等特点,其与医学教育强调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探索相契合,因此,将翻转课堂融入医学教育十分适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的优势,并就如何进行应用提出了建议。
屈一鸣徐海涛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混合骨水泥(PMMA/CPC)与PMM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中采用混合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1∶1]与单独采用PMM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在我科行PVP手术满2年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9例,其中36例填充物为混合骨水泥(混合组),33例填充物为PMMA(PMM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并发症(临近椎体骨折和骨水泥渗漏)以及放射学指标(椎体矢状指数和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期随访未出现严重的后凸畸形。混合组和PMMA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方面,混合组低于PMMA组(11.1%vs 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在骨水泥渗漏方面,混合组的渗漏多于PMMA组(27.8%vs 1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同时,随访CT发现混合填充物在椎体中有部分被骨组织吸收替代。结论 PVP采用混合骨水泥治疗OVCF安全有效,且混合骨水泥在减少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方面更有优势。
邓美超张红军张中卒徐海涛屈一鸣廖娟邵高海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