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
- 作品数:5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1964-2015年气候因子对秦岭地区植物物候的综合影响效应被引量:36
- 2018年
- 以1964-2015年物候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和PLS回归法,研究了秦岭地区植物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64-2015年,秦岭地区物候始末期的气候均呈干暖化趋势,且始期的暖化趋势较末期显著,物候突变后(1985年之后)尤为显著。(2)就单一因素而言,物候始末期对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突变前(1985年之前),除物候始期的日均温外,其他气候因子对物候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突变后影响显著,始期与末期的日均温每升高1℃,始期提前3.0 d,末期推迟12.0 d;始期的累积降水每减少1 mm始期提前1.3 d,末期的每增加1 mm末期推迟1.0 d;始期与末期的日均日照时数每增加1 h,始期提前4.3 d,末期推迟18.3 d。(3)气候因子对物候始末期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物候始期,气温影响的滞后时效约1~2个月,降水的滞后时效约1~3个月,而日照几乎无滞后效应;物候末期,气温的滞后时效约1~3个月,降水几乎无滞后效应,而日照影响的滞后时效约1~2个月。(4)物候始期与末期均受气温、日照、降水的综合影响,气温是影响物候变化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同期日均温的升高对物候始期的提前及末期的推迟具有主导控制作用。
- 邓晨晖白红英白红英黄晓月孟清黄晓月张扬苏凯赵婷
- 关键词:气候变化物候变化时滞效应
- 秦岭太白红杉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及其机理被引量:3
- 2017年
- 高山林线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本文以秦岭太白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5年MODIS NDVI数据集和气温数据,研究了太白红杉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特征并试图揭示其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太白红杉区年均NDVI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呈正相关的像元数占96.30%,达显著正相关的像元数占31.42%,即在年尺度上气温升高有利于太白红杉的生长;月尺度上,太白红杉区月均NDVI对月均气温的响应大多为正响应,既具有同期性,也存在滞后性,滞后期约为1~3个月;但8月NDVI与前期、同期气温及积温均为负相关,且大多数为显著负相关;太白红杉区年最大NDVI与前期不同时段气温均呈负相关,表明气温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太白红杉年最大NDVI的增长;年最大NDVI与前一年8月至当年7月平均气温相关性分析中,负相关像元数远高于正相关像元数,且当前一年8月至当年7月年均温在-0.4~0.8℃范围内,太白红杉年最大NDVI对气温的响应达到最佳状态,当气温低于-0.4℃或高于0.8℃时,负相关比例增多,太白红杉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
- 黄晓月白红英苏凯张扬刘荣娟
- 关键词:气候变化太白红杉气温NDVI
- 1960-2013年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极端气温变化空间差异被引量:28
- 2018年
- 作为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极端气温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事件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60-2013年秦岭3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RClim Dex软件、克里格插值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秦岭山地陕西段(简称秦岭)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极端气温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秦岭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分别为10.48℃、16.44℃和6.18℃;秦岭北坡气温在低海拔区高于南坡,在中、高海拔区低于南坡;南北坡的气温差值在低海拔区域最小,中海拔区域最大。(2)秦岭极端气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极端气温变化的敏感区域位于南坡的镇安、柞水和北坡的周至、户县。(3)秦岭北坡极端气温频率的变化更明显,秦岭南坡极端气温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更明显;且北坡的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南坡的增温主要发生在白昼。(4)秦岭极端气温的变暖速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高海拔区域极端气温频率和强度的变化最明显,中海拔区域极端气温持续时间的变化最明显。
- 张扬张扬白红英苏凯孟清黄晓月
-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温
- 1960-2015年秦岭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9
- 2019年
- 极端降水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究秦岭地区的极端降水变化,对于明确区域极端气候差异及探究其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秦岭地区1960—2015年29个气象站点降水数据以及秦岭25 m×25 m分辨率的DEM数据集,选取6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法、Man-Kendall突变检验法、5年滑动趋势法和克里金插值法研究了56年来秦岭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极端降水分布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性,西北部是年均连续无雨日数高值区,中西部为连续降水日数高值区;强降水日数、强降水量、5日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等指数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位于秦岭最南端的紫阳县是各个极端降水指数极大值区。(2) 56年来,秦岭地区极端降水的持续性整体呈减少趋势;强度呈增加趋势。秦岭山地降水时间短、强度大,尤其是在秦岭南部地区,应加强防备,以免引起洪水灾害造成的重大破坏。
- 孟清高翔白红英张扬张扬
-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降水
- 近55 a秦岭山区极端气温变化及其对区域变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分析极端气温变化对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秦岭地区31个站点1960—2013年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获得秦岭地区16种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各指数变化特征,以揭示极端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区域变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5 a秦岭地区极端气温呈上升趋势,且日最高气温的升幅大于日最低气温;极端气温暖指数升高,冷指数降低,且暖指数的变化幅度大于冷指数。(2)日最高(低)气温极高值、日最高(低)气温极低值和气温日较差的升幅分别为0.14(0.06)、0.38(0.11)、0.08℃/10 a,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暖持续日数和生物生长季分别以3.91、1.89、2.59、2.24、1.29、3.15 d/10 a的趋势在增加,而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持续日数以-0.7、-3.01、-1.79、-2.05、-0.45 d/10 a的趋势在减小。(3)近55 a秦岭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与全球及全国基本相同,但变化幅度相对偏小,突变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4)近55 a秦岭地区气候变暖与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关系密切,其中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和冷昼日数是秦岭地区气候变暖的主要贡献者。
- 张扬白红英黄晓月苏凯
-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温突变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