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立力
- 作品数:14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中澳卫生与艾滋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有限空间作业急性职业连续中毒恶性事件4案被引量:4
- 201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仍有不少用人单位缺乏规范的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工作时操作随意性很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屡有发生。笔者拟通过分析以下4则中毒案例,阐述企业建立和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 蒲立力尹艳贾晓东
- 关键词:急性职业中毒安全操作
- 海市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 目前,随着上海市工业生产的发展,新工艺新原料的应用,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现场情况日趋复杂,加之卫生部门职能调整,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拟就上海市急性中毒事件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 蒲立力尹艳贾晓东郭常义
- 关键词:急性职业中毒应急
- 文献传递
- 上海市2019—2021年急性药物中毒发病特征被引量:4
- 2022年
- [背景]近年来上海市急性药物中毒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急性药物中毒已跃居上海市急性中毒原因首位,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目的]了解上海市引起急性中毒的药物构成情况,探索急性药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提取上海卫生健康统计中心的上海健康信息网系统中门急诊急性药物中毒病例的人口学、诊断等信息,2019—2021年共采集病例数86476例。分年度对急性药物中毒病例涉及的药物种类、人群分布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分析发病率变化特征,重点分析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和抗抑郁药引起的中毒情况。采用GeoDa1.20计算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9—2021年全市门急诊药物中毒病例分别为22132、29071、35273例,粗发病率分别为0.89‰、1.21‰、1.46‰,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上海市引起急性中毒的药物排名前三均为解热镇痛药、催眠镇静药、抗抑郁药,其中抗抑郁药(χ2=2700.15,P<0.05)和解热镇痛药(χ2=2294.01,P<0.05)引起的急性药物中毒发病率均逐年上升。三年来同年龄段人群中毒药物种类前三位较为相似。解热镇痛药中毒发病率大都居于多数年龄组人群中前三(男性发病率最高为0.84‰,女性发病率最高为1.07‰)。抗抑郁药中毒发病率在59岁之前各个年龄组中均在前三(男性发病率0.12‰~0.44‰,女性发病率0.06‰~0.45‰)。催眠镇静药中毒发病率在18岁及以上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在前三(男性发病率0.28‰~0.98‰,女性发病率0.21‰~0.92‰),心血管药物中毒发病率在6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中均在前三(男性发病率0.40‰~1.03‰,女性发病率0.66‰~0.81‰)。对中毒原因分析显示,17岁及以下组主要中毒原因为意外中毒及暴露(构成比男性为57.64%~67.12%,女性为55.27%~68.27%),18~59岁年龄组故意自毒构成比(男性为20.28%~43.51%,女性为25.18%~52.02%)大于意外
- 蒲立力崔欣尹艳邵宇
- 关键词:药物中毒流行病
- 澳大利亚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断制度概况被引量:6
- 2011年
- 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劳工标准等问题已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国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OHS)状况的差异使发展中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 蒲立力贾晓东
-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职业安全卫生国际贸易国际社会
- 上海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质量调查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质量水平和存在问题,为提升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评分细则,从危害因素识别、结果分析、现场采样和测量过程以及实验室检测与质控等方面对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定期检测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评分。结果本次纳入技术审查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22家,抽取报告27份。报告平均分(81.4±6.76)分。不同要素完成度或规范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问题集中在建议措施缺乏针对性、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内容不全、影像材料不规范、原辅材料及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信息不全、采样原始记录信息不全等方面。原甲级机构在生产工艺流程、危害因素识别和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工作班制、劳动定员等情况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分析方面评分高于原乙级机构,公立机构在生产工艺流程、危害因素识别和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工作班制、劳动定员等情况以及影像证明材料方面评分高于民营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质量水平较为均衡,存在问题大多与服务过程不规范及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有关,应从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宣传培训及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升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水平。
- 窦婷婷庄冉瞿菁蒲立力尹艳
-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因素
- 上海市公众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就上海市公众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看法、态度及相关法律、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为上海市今后的职业卫生的工作重点和宣传明确方向。[方法]在全市范围选取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7876人开展问卷调查,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知晓情况较好,知晓率达95.9%。具有维权索赔意识的比例为95.7%;公众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主管部门应为政府(统领全市的领导机构)及卫生部门(具体事务主管部门);公众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价较高,评价差的比例仅为8.7%,在职业病防治态度上,有53.5%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自己工作岗位是否有职业危害因素;在职业病防治常识上,调查对象对酸碱等伤害处理常识、喷漆作业防护、电焊作业危害等方面掌握较差,男性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知晓率也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职业病防护知识知晓率也相应增高。[结论]在今后开展职业病防治常识的健康教育中,应充分发挥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的力量,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岗位的人群开展相应的普及宣教,将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与职业安全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应针对重点职业危害、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开展以专业培训为主,形式多样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
- 蒲立力刘美霞杨凤瞿菁李传奇尹艳贾晓东
-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
- 噪声与甲苯、二甲苯联合暴露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 探索噪声与甲苯、二甲苯联合暴露导致的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石油加工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印刷业各1家大型企业,将2020—2021年作业人员分为噪声与甲苯、二甲苯联合暴露组(以下简称“联合暴露组”)和单纯噪声暴露组(以下简称“噪声组”);两组均开展职业健康体检、问卷调查及作业岗位甲苯、二甲苯及噪声危害因素检测,共计纳入研究对象1 144名。使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问卷,使用R 3.6.1软件包进行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听力损失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 1 144名研究对象中,检出高频听力损失236人,听力损失总检出率为20.63%,联合暴露组高频听力损失率高于噪声组(P<0.05),高频听力损失者接噪工龄[(10.87±6.32)年]短于噪声组[(13.16±8.42)年](P<0.05)。现场监测显示,联合暴露岗位噪声声级水平和甲苯、二甲苯浓度水平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龄、吸烟、经常使用耳机、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以及甲苯、二甲苯暴露为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A和AB血型(较O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为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时应考虑此类因素的协同作用。
- 蒲立力彭晓莉胡伟江贾晓东尹艳
- 关键词:噪声甲苯二甲苯听力损失影响因素
-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上海市近地面空气PM_(2.5)浓度的探索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建立符合上海市实际情况的近地面空气PM_(2.5)质量浓度的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价,为解决目前PM_(2.5)对人群健康慢性影响研究中存在历史数据缺乏和现实数据时空局限性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方法]利用美国航天局(NASA)发布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L1B1KM卫星遥感数据,采用V5.2算法,推算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并对其进行垂直和湿度校正,计算近地面干消光系数(Edry),引入日均温度、日均气压、日均风速等与气溶胶扩散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建立不同季节估算PM_(2.5)质量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实测值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已有文献的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上海市春夏秋冬四季AOD均值分别为0.57、0.48、0.41、0.72,季节变化明显,冬春两季较高;空间分布上市区高于郊区。将AOD进行垂直校正和湿度校正,得到Edry,按照四季分别建立了由Edry估算PM_(2.5)质量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Edry与PM_(2.5)浓度四季均呈正相关,日均气压、日均风速与PM_(2.5)浓度均呈负相关,日均温度冬春季与PM_(2.5)浓度呈正相关,夏秋季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按照现有文献方法,发现不引入气象因素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分别在50%左右,本研究建立的包含气象因素的模型四季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均较高,分别达到80.74%~90.83%和70.58%~77.79%,优于已有文献的建模方法。[结论]本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的PM_(2.5)质量浓度推算模型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都较高,经比较评价优于已有文献的建模方法,可以用于上海市近地面空气PM_(2.5)质量浓度的估算,以解决目前上海市PM_(2.5)质量浓度监测与人群慢性健康危害研究中存在的PM_(2.5)质量浓度历史数据缺乏和现实存在的监测站点少,分布不均等导致监�
- 蒲立力朱涵袁东尹艳贾晓东
- 关键词:卫星遥感PM2.5气溶胶光学厚度
-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洗消被引量:7
- 2013年
-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种类不断增加,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危化品泄漏事故也在不断增多。化学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物质可污染空气和土壤表层,有毒气体可滞留污染区内任何位置,而有毒液体则能渗透到地表造成深度污染,持续时问少则几个小时,
- 贾晓东蒲立力尹艳
-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洗消化学事故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接触噪声人员听力防护用品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以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自填式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松江区4家涉及噪声作业印刷企业的33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调查人群的统计描述,使用二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信念水平与听力防护用品使用的关系;Amos 20.0软件分析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相互作用,以及健康信念在听力防护用品使用中的作用。回收有效问卷324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7.8±7.9)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通过视频、公众号、电视、广播科普宣传主动获取听力防护知识(β=0.807,P<0.05),近1年接受过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培训(β=0.560,P<0.05),掌握正确使用听力防护用品步骤(β=0.988,P=0.000)是听力防护信念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健康信念模式可解释听力防护行为总变异量的53.5%,以感知使用HPDs障碍影响最大(影响系数-6.581),存在直接效应;听力防护相关知识既对防护用品使用产生直接效应(影响系数2.112),又通过健康信念产生间接效应(影响系数3.984);感知职业性噪声聋易患性和严重性对听力防护行为产生较弱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1.513和0.260。上海市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接噪人群听力防护信念水平普遍不高,需加强健康宣教,多渠道普及防护知识;增强健康信念意识,提高接噪人群对听力损失易患性和严重性的认知,化解实行健康行为时的障碍,促进员工健康行为的实施。
- 高童宁蒲立力窦婷婷尹艳
- 关键词:听力防护结构方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