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天文地球 更多>>
关键天体反应18Ne(α,p)21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在X射线暴高温高密度的环境中,18Ne(α,p)21Na很可能是由热CNO循环突破到rp过程的一个重要反应。到目前为止,人们测得的反应率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验中用CRIB(CNS Radioactive Ion Beam separator)提供的21Na放射性束轰击8.8 mg/cm2的聚乙烯厚靶,利用放置在θlab=-14°,0°,14°处的3套硅条探测器望远镜阵列对反冲轻粒子进行鉴别和测量,测得在一段能区(Ex=5.5~9.2MeV)内21Na(p,p)21Na的激发函数。通过对21Na(p,p)共振弹性散射截面进行R矩阵拟合,得到了22Mg共振能级的自旋宇称以及质子宽度等信息,从而为计算18Ne(α,p)21Na反应率提供了实验参数。 张立勇 许世伟 何建军 H.Yamaguchi S.Kubono Y.Wakabayashi: 陈思泽 胡钧 马朋 Y.Togano T.Hashimoto D.Kahl T.Teranishil 陈若富 王宏伟 田文栋 郭冰 S.Hayakawa N.Iwasa T.Yamada T.Komatsubara关键词:核天体物理 共振散射 ~1H(^(17)F,α)^(14)O反应截面测量 2019年 ^(14)O(α, p)^(17)F是天体X射线暴中重要的突破反应。本工作通过厚靶方法测量其逆反应~1H(^(17)F,α)^(14)O的反应截面来研究这一关键反应。本实验工作是在日本东京大学原子核科学研究中心(CNS)的低能次级束流线(CRIB)上完成的,后续的扣除本底实验是在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1)上完成的。CRIB实验是通过~2H(^(16)O,n)^(17)F转移反应产生^(17)F次级束,经过CRIB分离提纯之后,利用该次级束轰击氢气靶。在氢气靶后布置了三套望远镜探测器系统,用以探测不同实验角度的反冲α粒子,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经过动力学重构后得到了~1H(^(17)F,α)^(14)O反应在质心系能区E_(c.m.)=2.7~3.4 MeV的反应截面。实验结果在3 MeV以上的高能区与前人的薄靶实验数据是一致的,在低能区本工作获得了新的实验数据,倾向于支持干涉相消的理论预言结果。 贾宝路 胡钧 何建军 许世伟 H.Yamaguchi D.Kahl 马朋 马朋 苏俊 王宏伟 Y.Wakabayashi T.Teranishi K.I.Hahn J.Y.Moon H.S.Jung T.Hashimoto A.A.Chen D.Irvine C.S.Lee S.Kubono关键词:放射性核束 反应截面 激发函数 兰州320kV高压平台低能核天体物理实验研究进展 在低温核天体物理环境下,如静态核稳定燃烧阶段的核反应都发生较低的能区,其伽莫夫窗口内的核反应截面非常小,这就需要加速器提供较强束流才能完成核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最近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的320 kV高压平台上建立了低能核... 何建军 许世伟 马少波 胡钧 张立勇 侯素青 于祥庆 贾宝路关键词:核反应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进展 被引量:1 2019年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项目将利用中国锦屏深地实验室(CJPL)的良好条件,在天体物理伽莫夫能量窗口开展核天体关键反应25Mg(p,γ)26Al、19F(p,α)16O、13C(α,n)16O和12C(α,γ)16O的直接测量。目前已成功完成400kV强流加速器和ECR离子源的研发,获得了400keV、10mA的质子束流和一价氦离子束流及800keV、2mA二价氦离子束流。大功率固体靶的研制及实验数据获取系统的建立也已成功完成。超低本底快中子探测器、4πBGO探测器阵列以及大立体角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已研制组装完成,并测量了地面和锦屏地下实验室的本底水平。总体来说,JUNA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完成了中期设立的目标并通过了基金委评估(A级)和国际评估。 柳卫平 李志宏 何建军 何建军 连钢 郭冰 连钢 郭冰 苏俊 孙良亭 李云居 崔保群 孙良亭 武启 安竹 陈治钧 陈雄军 符长波 甘林 贺国珠 Alexander Heger 甘林 贺国珠 黄宁 贾保禄 黄翰雄 黄宁 李荐民 江历阳 李涛 李荐民 罗小兵 李涛 梅东明 罗小兵 秦久昌 任杰 钱永忠 秦久昌 任杰 王硕 王友宝 王鹏 王硕 王友宝 许世伟 颜胜权 曾晟 于祥庆 岳骞 曾晟 张环宇 张辉 张立勇 方晓 张宁涛 张奇玮 张涛 赵伟 赵茁 张雪珍关键词:天体物理 ^(12)C+^(13)C在库仑位垒以下能区的熔合截面测量 被引量:2 2017年 深垒下能区的^(12)C+^(13)C熔合截面测量对检验天体中熔合反应外推模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库仑位垒以下能区存在的各种测量结果,都利用了统计模型来修正得到熔合截面,但对于这些方法间的系统误差仍没有很好地研究。实验采用离线活度测量的方法,在Ec.m.=4.4~5.8 Me V能区内对^(12)C+^(13)C熔合截面进行测量。经Hauser-Feshbach统计模型对分支比的修正后,熔合总截面由24Na活度推导出。通过本实验数据与其它实验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了统计模型的系统误差为14%。 陈治均 张宁涛 李奇特 任晓堂 唐晓东 王新雨 许金艳 许世伟关键词:统计模型 兰州320 kV高压平台低能核天体物理实验研究进展(英文) 2017年 在低温核天体物理环境下,如静态核稳定燃烧阶段的核反应都发生较低的能区,其伽莫夫窗口内的核反应截面非常小,这就需要加速器提供较强束流才能完成核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最近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的320 k V高压平台上建立了低能核天体物理实验室以及相应的研究平台。驱动该平台的是一个14.5 GHz的永磁铁型ECR离子源,它能够提供非常强的束流离子。对于质子和氦离子,离子源出口的最大流强可以达到100 eμA,在实验终端上可以获得大约30 eμA的流强。基于此强流加速器装置,我们建立了核天体物理实验测量装置,包括靶室以及带电粒子和伽玛射线探测器等设备。利用已知的核反应对探测器性能和实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同时,展示了近年来取得的一些主要实验结果。最后,对该平台上开展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基于该地面装置的低能核反应研究所积累的技术及经验对于我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项目的重要意义。 何建军 何建军 许世伟 胡钧 胡钧 侯素青 于祥庆 于祥庆关键词:核反应 首次使用核反应法鉴别JUNA深地加速器A/q=2的束流种类 2019年 JUNA团队计划利用CJPL所提供的极低本底条件和400 kV高压平台上2.45 GHz ECR离子源产生的毫安量级束流首次在天体物理能区对关键核反应进行直接测量。实验需要10 emA的质子束流和He^+束流以及2 emA的He^2+束流。使用2.45 GHz离子源产生毫安量级的He^2+束流是离子源制造的难点。由于离子源分析磁铁分辨能力有限,无法区分He^2+和H^+2离子,本文首次使用核反应法对离子源产生的A/q=2的束流进行了鉴别,结果显示,JUNA项目2.45 GHz ECR离子源无法产生毫安量级的He^2+束流。该研究成果为JUNA项目离子源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JUNA团队另外研制了一台微波频率为14.5 GHz的ECR离子源并成功产生2 emA的He^2+束流来满足实验需求。 陈涵 许世伟 武启 武启 陈立华 李云居 陈立华 高丙水关键词:GHZ ECR离子源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地面实验进展 2020年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实验项目将利用中国锦屏深地实验室(CJPL)的良好条件,在天体物理伽莫夫能量窗口开展核天体关键反应^(25)Mg(p,γ)^(26)Al、^(19)F(p,α)^(16)O、^(13)C(α,n)^(16)O和^(12)C(α,γ)^(16)O的直接测量,为理解恒星演化和元素起源提供新的数据。目前,已经在地面上对加速器装置、束流稳定性、靶、探测器以及电子学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地面实验内容包括高纯锗探测器效率刻度,^(25)Mg(p,γ)^(26)Al在304 keV的共振强度测量,^(19)F(p,δ)^(16)O的截面测量,聚乙烯作为慢化体的中子探测器的设计、加工和效率刻度,靶的设计和稳定性检测等。JUNA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地面实验已取得一系列关键进展和初步成果。在不远的将来,JUNA项目将有序开展地下实验,完成设定目标,也将促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助力于天体演化中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 柳卫平 李志宏 何建军 何建军 连钢 郭冰 连钢 郭冰 苏俊 孙良亭 李云居 崔保群 孙良亭 武启 安竹 符长波 甘林 贺国珠 Alexander Heger 甘林 贺国珠 黄宁 江历阳 黄翰雄 李荐民 江历阳 李涛 李荐民 罗小兵 李涛 韩治宇 罗小兵 马田丽 梅东明 南威克 南巍 陈晨 张昊 张龙 曹富强 钱永忠 秦久昌 任杰 钱永忠 秦久昌 王鹏 王硕 王友宝 王鹏 颜胜权 王友宝 许世伟 颜胜权 曾晟 于祥庆 张辉 曾晟 张立勇 张宁涛 张奇玮 张立勇 方晓 张宁涛关键词:天体物理 低能加速器质子束流性质的测量(英文) 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坐落于四川省锦屏山中,利用水电站修建的隧道建成。由于其本底环境极低,非常适合开展低本底实验测量。一台基于ECR源的400 k V强流加速器将安装在CJPL中,其可以为核天体物理实验提供流强为12 emA的质子束流,6 emA的He^+束流和2.5 emA的He^(2+)束流。拟通过非共振反应^(12)C(p,γ)^(13)N以及一系列的共振反应^(27)Al(p,γ)^(28)Si等,对加速器的束流能量进行精确刻度,对束流的能量展宽以及长期稳定性进行测量。由于该加速器正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进行地面调试,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320 k V研究平台,进行了^(12)C(p,γ)^(13)N和^(27)Al(p,γ)^(28)Si反应的测试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在质子束流能量为224 keV时,束流的能量展宽约为1.0 keV,束流能量在连续4小时的测量期间,其晃动幅度远小于±200 e V。 王硕 李阔昂 许世伟 马少波 唐晓东 何建军 张宁涛 苏俊 谌阳平 陈涵 陈治均 裴常进 朱昊 张子睿 张乃波 王守宇低本底高分辨测量技术在^(16)N衰变的出射α粒子测量中的应用 2022年 ^(16)N的β延迟α衰变能谱在E_(c.m.)≈1.2 MeV处有一低能峰,该α峰的形状和高度可用于约束^(12) C(α,γ)^(16)O反应截面的E1部分,对其进行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尝试采用重离子注入法对其进行测量,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RIBLL1放射性束流线上产生了^(16)N放射性束流并将其注入到双面硅微条探测器(DSSD)中,利用DSSD对其β延迟α能谱进行了测量。通过选用薄的DSSD探测器、DSSD正反面能量符合关系以及DSSD点火数约束等方法,显著减小了^(16)N衰变产生的电子对α能谱测量的干扰,将α能谱的测量阈值降低到800 keV左右,成功观测到了E_(c.m.)≈1.2 MeV处的低能峰。该方法为间接研究^(12)C(α,γ)^(16) O反应率开辟了一条新的实验方法。 南威克 苏俊 郭冰 谌阳平 杨彦云 王建松 许世伟 马军兵 马朋 白真 李鑫悦 韩志宇 李云居 曾晟 颜胜权 马田丽 苏毅 茹龙辉 柳卫平关键词:天体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