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辉
-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揿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揿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观察组患者给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揿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更好,有效率高达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的M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92,16.978,P<0.05),观察组的Wee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165,10.459,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FMFM、GMFM、BB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揿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痉挛程度,提高精细动作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功能独立性,值得临床推广.
- 刘毅梅张娜何小辉唐巧萍
- 关键词:揿针肌电生物反馈痉挛型脑瘫
- 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比较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与单纯靳三针、单纯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作业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1组采用靳三针疗法,头针留针1 h,体针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对照2组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每日1次,每次15 min,每周5次;观察组予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3组均2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个月后记录3组患儿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抓握能力(sGr)和视觉-运动整合(sVI)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级和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AROM)。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4、6个月sGr升高(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6个月sGr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2、4、6个月sVI升高(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6个月sVI升高(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sGr和sVI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儿治疗6个月MAS评级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可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功能和肌张力,改善作用优于单纯靳三针与单纯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
- 张娜何小辉刘毅梅陆莹
-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靳三针上肢功能障碍
- 上肢力量训练对脑瘫患儿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上肢力量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作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介入上肢力量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4及6个月后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电子握力计、Carroll手功能评定、ADL量表对2组患儿的上肢屈肌肌张力、手指握力、上肢及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对2组治疗前后及不同时间点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肌张力经4及6个月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各时间点对比无显著差异;2组各时间点握力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均P<0.05),2组间治疗前、治疗2及4个月的握力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6个月后的握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各时间点Carroll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均P<0.05),2组间治疗前、治疗2及4个月的Carrol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观察组的Carrol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各时间点ADL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均P<0.05),2组间治疗前、治疗2及4个月的ADL评分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作业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加强上肢力量训练能更好地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及手的功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何小辉何小辉张娜陆莹
- 关键词:痉挛型偏瘫脑瘫日常生活活动
- 经腰椎旁区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经腰椎旁区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实施常规运动疗法中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时,辅以经腰椎旁区的NMES激活脊柱深部稳定肌。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分别记录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行速度、生理耗能指数(PCI)。结果:治疗前,2组GMFM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以及PCI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后,2组患儿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的观察组患儿及治疗12周后的2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GMFM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以及PCI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作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腰椎旁区的NMES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步行速度,并有效降低步行能量消耗,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 唐巧萍何小辉张娜
- 关键词:脑瘫神经肌肉电刺激核心稳定性训练
- MOTOmed智能训练结合水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导致儿童残障的主要疾病。痉挛型脑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瘫患儿的60%-70%,严重影响患儿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应用常规康复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及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观察其对步行能力的疗效。
- 熊友红何小辉唐巧萍周碧波惠需
-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患儿水疗中枢性运动障碍小儿脑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