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 作品数:54 被引量:758 H指数:16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改善。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TMS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和rTMS组各20例,联合组19例。对照组予常规认知训练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认知训练治疗和rTMS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认知训练、rTMS治疗和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共治疗20d。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0d后,3组MoC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rTMS组和联合组的MoC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联合组MoC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rTMS组(均P<0.01)。3组虚拟情景训练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TMS组(均P<0.01),rTMS组和对照组虚拟情景训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虚拟情景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赵德福 景俊 方琪 周青青 钮晟佳 苏敏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 超声引导肉毒毒素注射尿道外括约肌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肉毒毒素A(BTX—A)注射尿道外括约肌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2例,按排尿功能障碍分类,逼尿肌尿道括约肌障碍7例(A组),逼尿肌无力10例(B组),尿道括约肌失弛缓5例(C组)。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向尿道外括约肌分3个点注射肉毒素(BTX-A)100U。3组患者均于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标准依据患者的主观的排尿感觉和尿流动力学的客观检查结果进行判断。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中,A组优3例(43%)、良3例(43%);B组优3例(60%)、良2例(40%);C组优5例(50%),良3例(30%)。治疗后,3组患者的各项尿动力学参数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波定位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是一项简单、可重复应用的治疗方法。 杨卫新 苏敏 张大伟 朱红军 冯金法 陈庆梅关键词:肉毒毒素A 超声波定位 神经源性膀胱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及其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大学生受试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受试者25例。2组均进行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40 d、频率10 Hz的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左侧DLPFC区,对照组则接受伪rTMS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中文版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T)、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BIS-11)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估2组受试者的网络成瘾程度、冲动性和主观网络渴求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BIS-11注意因子评分、BIS-11总分和VAS评分分别为(20.47±4.14)分、(68.05±6.10)分和(6.67±0.65)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IAT评分、BIS-11各项评分和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组内治疗4周后以及对照组治疗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刺激网络成瘾大学生左侧DLPFC区可有效改善其网络成瘾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陈进 陆建霞 苏敏关键词:网络成瘾 经颅磁刺激 下肢康复机器人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019年期间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下肢康复机器人(G-EO Gait-therapy System,G-EO)治疗组各20例。两组患者接受规范的临床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放松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功能性转移训练共30min,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治疗师辅助下的步行训练,G-EO组给予G-EO System®下肢机器人辅助的步行训练,均为每天一次,每次30min,每周5天,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时分别采用PD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ABC)、起立行走试验(time up and go test,TUGT)及Tecnobody平衡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Tecnobody平衡评估系统测试的指标包括患者平均轨迹误差(average trace error,ATE)值及睁眼、闭眼下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面积。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UPDRS-Ⅲ、BBS、ABC、TUGT评分及Tecnobody平衡评估系统测试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UPDRS-Ⅲ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G-EO组BBS、ABC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此三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Tecnobody平衡评估系统测试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第4周闭眼测试时的运动轨迹长度和ATE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其余几项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G-EO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UPDRS-Ⅲ评分均进一步降低,且G-EO组评分低于4周后(P<0.05),对照组与4周后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的BBS、ABC评分及Tecnobody平衡评估系统测试的指标均较前进一步改善,且均优于第4周(P<0.05),TUGT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此五项评分在G-EO组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具备节律性末端 丁文娟 梁成盼 苏敏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 帕金森病 重复功能性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5 2019年 目的观察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F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型NB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制订饮水计划、间歇性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电刺激(PES),观察组则辅以S3神经根rF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膀胱测压容量(MCC)、最大闭合尿道压(Pura.clos.max)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明显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Qmax)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MCC[(360.35±26.49)ml]、Pdet.max[(48.22±3.67)cmH2O]、Pura.clos.max[(79.00±9.62)cmH2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Qmax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MS治疗脊髓损伤后NB患者疗效明显优于PES治疗,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闫振壮 张大伟 杨卫新 苏清伦 王鑫隆 苏敏关键词:脊髓损伤 逼尿肌过度活动 尿流动力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与TOAST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适应证问题上存在较多争议。为此,本研究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共选取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例,其中61例予以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TOAST分型,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初步总结如下。 苏敏 王万华 张炎 刘春风 刘玉琴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RT-PA PLASMINOGEN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OAST分型 苏南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苏南地区三级康复临床路径在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到三级临床路径组和常规康复组。临床路径组患者按照三级转诊的方式进入相应层次的临床路径,完成三层次康复医疗机构的统一康复治疗方案。常规康复组按所就诊康复机构中的常规康复模式和方法完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末、第9周末、第17周末,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评价效果。结果:临床路径组和常规康复组的FMA和MBI评分在治疗后第3周末、第9周末、第17周末均较前提高,第3周末、第9周末临床路径组的FMA和MBI评分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17周末两者的FMA和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第9周末总费用高于常规康复组,但成本效益比(费用/MBI差值)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按临床路径方法开展缺血性脑卒中的三级康复治疗,前期(一级/二级)更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范隽韵 王红星 励建安 张大伟 苏敏关键词:三级康复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原因。方法:采用帕金森睡眠评分量表(Parkinson’sdiseasesleepscale,PDSS)、改良Weber、Hoehn-Yahr(H-Y)分期、UPDRSⅢ和Hamilton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以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别对PD患者的睡眠、病情严重程度、运动功能和抑郁程度、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计算每日服用左旋多巴及吡贝地尔的剂量。结果:50例PD患者中48例(96%)发生睡眠障碍,其中白天过度困倦72·9%,失眠62·5%,多恶梦58·3%,睡眠破碎58·3%,早醒50·0%,幻觉18·8%。经分析PD患者睡眠总质量与UPDRSⅢ“关”期评分、H-Y分期、改良Weber、ADL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MMSE评分以及患者年龄、左旋多巴和吡贝地尔每日剂量相关,与病程长短无关。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失眠、多恶梦、睡眠破碎和早醒等;其程度与年龄、抑郁、病情严重度及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有关,与病程长短无关。 苏敏 刘春风 罗蔚峰关键词: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抑郁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中国南北方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疗效的差异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位置带来的自然环境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方法以淮河为界,收集南京、无锡、苏州、绍兴等南方地区和徐州、滨州、天津等北方地区的111例患者,分为南方组(n=70)和北方组(n=41),进行规范的8 w社区康复治疗。分别于入组时、社区康复治疗8 w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南、北方患者经过8 w的临床路径社区康复治疗,MBI、FMA、SS-QOL评分较康复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0.05);两组8 w末与入组时的MBI、FMA评分增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S-QOL评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北方在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的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功能的疗效上不受地域因素影响;但南方在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优于北方。 邹颖 王红星 付娟娟 任彩丽 陈伟 万春晓 沈光宇 冯玲 项洁 苏敏 王德强关键词:脑卒中 社区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良BARTHEL指数 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致出血性转化及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选取溶栓前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通过比较HT组与非HT组之间的差异,筛选与HT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及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8例溶栓患者有29例继发HT(22.66%),其中16例为症状性脑出血(12.50%),死亡2例,占HT的6.9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房颤(OR=1.293,95%CI1.224~1.589,P=0.001)、早期CT改变(OR=2.452,95%CI1.132~3.309,P=0.034)、基线舒张压≥100mm Hg(1mmHg=0.133kPa,OR=9.265,95%CI1.435~59.836,P=0.019)、基线血糖≥11.1mmol/L(OR=3.037,95%C10.252—57.593,P=0.047)、NIHSS评分〉15分(OR=8.752,95%CI1.035—30.285,P=0.023)和溶栓时间窗〉3h(OR=98.74,95%CI5.067~186.120,P=0.002)6项为HT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11.1mmol/L(OR=3.265,95%C10.435~59.863,P=0.045)、NIHSS评分〉15分(OR=10.453,95%CI5.647~38.185,P=0.003)和溶栓时间窗〉3h(OR=2.541,95%CI1.098~51.086,P=0.017)影响了HT患者的预后。结论溶栓前的舒张压、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低密度改变或水肿占位效应、房颤和溶栓时间窗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溶栓时间窗影响了溶栓后HT患者的预后。 苏敏 杨卫新 王万华 曹勇军 卢涛声 江选飞 孔岩 刘春风关键词: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