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菲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病理
  • 1篇单纯性
  • 1篇原位
  • 1篇肉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大汗腺癌
  • 1篇上皮
  • 1篇上皮性
  • 1篇上皮性肿瘤
  • 1篇双相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纤维肉瘤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纤维瘤
  • 1篇纤维肉瘤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高菲
  • 2篇梅放
  • 2篇郑杰
  • 2篇柳剑英
  • 1篇廖松林
  • 1篇高菲
  • 1篇苏静
  • 1篇黄思夏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外耳部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外耳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外耳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0例外耳c SCC患者男女比为4∶1,平均年龄66.9岁,中位年龄71岁。23例耳廓c SCC,7例外耳道c SCC。镜检:22例(73.3%)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 SCC);8例(26.7%)为原位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SCCIS),其中2例可疑浸润。浸润癌中,19例为混合型c SCC,伴一种或多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其中10例伴棘层松解;8例伴梭形细胞区域;3例伴透明细胞区域;2例伴淋巴上皮瘤样癌特点;7例伴角化棘皮瘤样特点;1例与毛囊相关。外耳c SCC的首次活检确诊率约80.1%,外耳道c SCC的确诊率仅为57.1%。切缘阳性病例的局部复发率为66.7%(2/3),切缘阴性者局部复发率为10%(2/20)。20例随访病例中,2例(10%)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5%)肺转移,5例(25%)死亡。结论外耳c SCC的组织学形态多样,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确诊需密切联系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外耳c SCC预后不良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直径≥2 cm、浸润软骨、累及颅骨、分期较晚和切缘阳性等。
黄思夏柳剑英苏静梅放高菲郑杰廖松林
关键词:耳肿瘤鳞状细胞癌病理学
肺罕见良性双相分化性肿瘤——肺腺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7年
肺腺纤维瘤(pulmonary adenofibr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肺原发性上皮与间质双相分化的良性肿瘤,多为胸膜下的实性界清结节,上皮呈简单的腺样结构,偶有乳头或叶状结构,上皮周围围绕着丰富的间质,间质由温和的梭形细胞及胶原组成。在目前有限的病例报道中,尚未发现与肿瘤相关的复发与转移。由于既往报道极少,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不足,在冰冻组织病理诊断或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容易将其误诊为恶性病变。本文报道1例肺腺纤维瘤,患者为74岁女性,体检时发现左肺外周型肿物,近年缓慢增大,遂于胸腔镜下行肺叶楔形切除手术。肉眼观肿物呈类圆形,边界清晰,但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质韧。显微镜下肿瘤由结构简单的腺样分化的上皮及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间质两种成分组成,每个间质细胞周围围绕着粗细不一的胶原束,偶见小的粗乳头状或叶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腺上皮与肺泡上皮表型一致,间质细胞CD34、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CD99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以及间皮标记等均为阴性。短期随访患者无复发或转移表现。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已报道的相关病例,并对肺腺纤维瘤可能的组织学起源进行初步探讨。
梅放赵婷婷高菲高菲
关键词:肺肿瘤腺纤维瘤皮肤纤维肉瘤
10例单纯性乳腺大汗腺癌及其癌前病变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单纯性乳腺大汗腺癌(apocrine carcinoma,AC)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特征。方法:收集2004至2014年10例单纯的乳腺A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60.5岁,其中大汗腺型导管原位癌(apocrin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ADCIS)3例,ADCIS伴浸润性大汗腺癌(invasive apocrine carcinoma,IAC)5例,大汗腺型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大汗腺型包裹性乳头状癌伴IAC 1例。镜下癌细胞均为高核级,细胞大,界清,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颗粒状,核增大,核仁大而突出。10例均呈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阳性表达,9例囊泡病液体蛋白15(gross cystic disease fluid protein 15,GCDFP-15)弥漫阳性,4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10例癌旁均可见大汗腺病变谱系化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病变。9例患者随访12~46个月,均存活,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单纯的乳腺AC罕见,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具有诊断意义,多合并其他良性和不典型大汗腺病变。预后可能相对较好,有待进一步证实。
贾静柳剑英石新兰高菲
关键词:乳腺癌大汗腺癌临床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