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英剑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麻素受体CB2在机械牵张力介导的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大麻素Ⅱ型受体(cannabinoi dreceptor Ⅱ,CB2)在机械牵张力介导的人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及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构建细胞-机械牵张力加载模型,施加不同大小的机械牵张力,采用Real-timePCR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检测CB2在人牙周膜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机械牵张力介导的细胞ALP活性。结果:对人牙周膜细胞施加不同大小的机械牵张力24h,CB2 mRNA的表达随机械牵张力的力值增大而显著性增加(P<0.05),在18%拉伸应变率作用下表达量最高(P<0.05),此时CB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加入CB2激动剂HU-308后,施加18%拉伸应变率的机械牵张力作用于人牙周膜细胞24h,ALP活性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CB2在人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与机械牵张力的力值具有相关性。在机械牵张力作用下,大麻素受体CB2与其配体结合能够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在正畸牙槽骨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 钱红赵亚胡静闫英剑
- 关键词:机械牵张力成骨分化牙周膜细胞
- 下切牙先天缺失错畸形的临床治疗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下切牙先天缺失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下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畸形患者22例,对缺牙部位、缺牙数目、错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10例单颗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中,有5例采用减数矫治,2例采用减径矫治,3例采用正畸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12例两颗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中,有8例采用减数矫治,4例采用正畸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上下牙列Bolton指数协调,咬合关系达到正常,侧貌外形得到改善。结论:对于下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畸形,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面型、牙弓突度、下切牙缺失部位、数目、中线及错畸形等情况,在Bolton指数的指导下,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以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美观效果。
- 袁代润钱红闫英剑
- 关键词:下切牙先天缺失正畸BOLTON指数
- 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形态三维测量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比较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鼻咽、腭咽、舌咽气道大小的差异,探讨上气道不同部位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2例骨性Ⅲ类成人患者按GoGn-SN角分成高角、均角和低角3组,每位患者进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并对鼻咽、腭咽、舌咽气道的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骨性Ⅲ类男女上气道各测量值之间比较发现在UTH、UTS、EPV存在明显差异(P<0.01),其余测量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男性气道在PNSL、PNSS、UTW、UTV、EPV和V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女性在UTL和EPS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由于颅面部垂直生长型的不同,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大小及形态存在明显差异。
- 杨芳闫英剑张明烨王天虎陈金武李永明
- 关键词:上气道垂直骨面型
- 咬干扰大鼠颞下颌关节软骨的炎性因子基因表达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咬干扰对实验大鼠颞下颌关节软骨的炎性因子表达。方法选用6周龄雌性SD大鼠9只,随机分为咬紊乱组、去除咬紊乱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只。制造咬干扰动物模型。6周后,咬紊乱组不做处理,去除咬紊乱组去除咬干扰,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8周后切取大鼠右侧颞下颌关节,采用RT-PCR方法检测颞下颌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结果在咬干扰条件下,RT-PCR检测显示炎性因子IL-1、IL-6及TNF-α在各组大鼠中均有表达,但咬紊乱组和去除咬紊乱组的炎性因子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咬紊乱组IL-6和TNF-α的表达高于去除咬紊乱组;3组大鼠均未检测到IFN-γ的表达。结论咬干扰条件下,炎性因子IL-1、IL-6及TNF-α在颞下颌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增强,提示炎性因子与实验大鼠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有相关性。
- 闫英剑苏静赵俊铭李茜马雪敏王俊霞
- 关键词:错[牙合]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