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德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6篇奥氏体
  • 5篇热轧
  • 5篇力学性能
  • 5篇力学性
  • 4篇退火
  • 4篇冷轧
  • 4篇奥氏体不锈钢
  • 4篇不锈
  • 4篇不锈钢
  • 3篇延伸率
  • 3篇退火工艺
  • 3篇取向硅钢
  • 3篇无取向
  • 3篇无取向硅钢
  • 3篇硅钢
  • 3篇薄带
  • 2篇铁素
  • 2篇铁素体
  • 2篇铸锭
  • 2篇相变

机构

  • 1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许德明
  • 5篇李光强
  • 3篇鲍思前
  • 3篇杨旭
  • 3篇徐光
  • 3篇郭锐
  • 3篇万响亮
  • 3篇吴开明
  • 3篇徐耀文
  • 3篇杨庚蔚
  • 2篇张建
  • 2篇肖然
  • 1篇刘晓航
  • 1篇肖欢
  • 1篇刘畅
  • 1篇赵刚
  • 1篇王强
  • 1篇贺铸
  • 1篇赵刚

传媒

  • 1篇钢铁
  • 1篇金属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相变行为
2024年
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和成型性,且生产工艺简单,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Gleeble3 500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显微硬度计等设备系统研究了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的连续冷却相变和等温相变行为,获得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和时间-温度转变(TTT)曲线,探究了(Ti,Mo,V)C粒子的析出行为对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低于1℃/s时,试验钢中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却速率为5℃/s时,基体中出现粒状贝氏体,铁素体和珠光体含量均显著减少;当冷却速率增大至10~20℃/s时,试验钢中珠光体组织消失,室温组织转变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当冷却速率达到30℃/s时,过冷奥氏体全部转变为贝氏体,硬度达到最大,约为269.2HV;然而,当冷却速率进一步增大至50℃/s时,基体中(Ti,Mo,V)C的析出受到抑制,沉淀强化效果减弱,硬度下降至256.9HV。试验钢在620~730℃等温时仅发生铁素体相变,其相变动力学随温度的降低呈先增快后减缓的变化规律。当等温温度为700℃时,相变孕育期最短,约为25 s;而当等温温度由730℃降低至620℃时,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由29.8μm细化至12.3μm,基体中(Ti,Mo,V)C的平均粒径由9.6 nm减小至3.0 nm,此时试验钢中铁素体的显微硬度最大,约为348.7HV,主要是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所致。
鄂梦杨庚蔚韩汝洋徐耀文付至祥许德明
关键词:相变行为铁素体
一种提高316LN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316LN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方法,属于不锈钢制备领域,该方法通过将厚度为40~60mm的316LN奥氏体不锈钢坯料热轧至4~5mm厚的板材,再通过冷轧—退火工艺处理,制备了屈服强度为450~600...
万响亮许德明胡丞杨李光强徐光吴开明肖然郭世琛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贝/马复相980MPa级BQ&P钢的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贝/马复相980MPa级BQ&P钢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贝/马复相980MPa级BQ&P钢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热轧淬火配分钢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最大的特点是在淬火至马氏...
杨庚蔚黄启豪徐耀文赵振洋许德明肖欢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回归决策树的高炉焦炭性能的预测系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高炉钢铁生产过程中焦炭性能预测以及资源调控和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回归决策树算法应用于高炉焦炭性能的预测系统。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回归决策树算法应用于高炉焦炭性能的预测系统包括:数据采...
王强刘晓航刘畅贺铸李光强许德明
一种含有元素铋无取向硅钢极薄带及制备方法
一种含有元素铋无取向硅钢极薄带,其原料组成及wt%为,铋0.005~0.05wt%,硅2~4wt%,其余为铁及少量不可避免杂质;制备方法:以纯度、高纯硅和金属铋为原料经在1480~1650℃内熔融后浇铸成母合金铸锭;采用...
鲍思前程远遥胡家瑞常佳琦刘晨许德明郭锐张建杨旭康筱龙
冷轧退火工艺对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良好的塑性及冷加工能力,因而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其较低的屈服强度限制了其作为结构件的应用。因此,为了适应当代社会低碳发展的要求,开发高强度高塑性奥氏体不锈钢成为了必然选择。目前,奥...
许德明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冷轧工艺退火处理晶粒细化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316LN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316LN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方法,属于不锈钢制备领域,该方法通过将厚度为40~60mm的316LN奥氏体不锈钢坯料热轧至4~5mm厚的板材,再通过冷轧—退火工艺处理,制备了屈服强度为450~600...
万响亮许德明胡丞杨李光强徐光吴开明肖然郭世琛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无取向硅钢母合金熔体的净化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一种用于无取向硅钢母合金熔体的净化剂,其原料组成及wt%:氧化钙45~55wt%、氧化硅25~35wt%、氧化铝15~18wt%,镧或铈或两者例混合物3~5wt%;制备方法:原料称量;先将称量的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铝混合...
鲍思前胡家瑞程远遥常佳琦刘晨许德明郭锐张建杨旭康筱龙
奥氏体化温度对Si-Mn钢热轧板淬火-配分处理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通过分析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热轧板制备的淬火-配分(Q&P)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奥氏体化温度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制备Q&P Si-Mn钢中的铁素体呈带状和块状2种形貌,铁素体形貌会影响相邻区域残余奥氏体形貌,其中带状铁素体相邻区域残余奥氏体以薄带状为主,块状铁素体相邻区域残余奥氏体以块状为主。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下降,对应的Q&P Si-Mn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延伸率及强塑积均逐渐下降。在810℃奥氏体化后,热轧板制备的Q&P Si-Mn钢强塑积达到28.36 GPa·%,相较于工业生产采用冷轧板制备的980 MPa级Q&P Si-Mn钢,强塑积提高了约36%。热轧板制备Q&P Si-Mn钢具有更高的强塑积与其组织中不同形貌铁素体能调控相邻区域残余奥氏体形貌及稳定性相关。
程远遥赵刚赵刚毛新平许德明
关键词:铁素体奥氏体化温度强塑积
一种基于平面流铸技术制备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方法
一种基于平面流铸制技术制备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方法:以纯铁和高纯硅为原料,在1480~1650℃内熔融后浇铸成母合金铸锭;采用平面流铸制备无取向硅钢极薄带;进行平整;涂覆绝缘层并缠绕成卷,在气体保护下退火,经保温后随炉冷却...
鲍思前程远遥刘晨胡家瑞常佳琦许德明郭锐杨旭康筱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