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德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专利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7篇力学性能
  • 7篇奥氏体
  • 7篇力学性
  • 6篇退火
  • 6篇取向硅钢
  • 6篇热轧
  • 6篇无取向
  • 6篇无取向硅钢
  • 6篇硅钢
  • 6篇薄带
  • 4篇冷轧
  • 4篇奥氏体不锈钢
  • 4篇不锈
  • 4篇不锈钢
  • 4篇淬火
  • 3篇延伸率
  • 3篇退火工艺
  • 2篇塑性
  • 2篇铁素
  • 2篇铁素体

机构

  • 19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9篇许德明
  • 8篇杨庚蔚
  • 6篇鲍思前
  • 5篇李光强
  • 5篇徐耀文
  • 3篇杨旭
  • 3篇徐光
  • 3篇郭锐
  • 3篇万响亮
  • 3篇吴开明
  • 2篇常庆明
  • 2篇赵刚
  • 2篇张建
  • 2篇王强
  • 2篇肖然
  • 1篇刘晓航
  • 1篇肖欢
  • 1篇刘畅
  • 1篇贺铸
  • 1篇赵刚

传媒

  • 3篇钢铁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年份

  • 7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相变行为
2024年
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和成型性,且生产工艺简单,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Gleeble3 500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显微硬度计等设备系统研究了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的连续冷却相变和等温相变行为,获得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和时间-温度转变(TTT)曲线,探究了(Ti,Mo,V)C粒子的析出行为对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低于1℃/s时,试验钢中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却速率为5℃/s时,基体中出现粒状贝氏体,铁素体和珠光体含量均显著减少;当冷却速率增大至10~20℃/s时,试验钢中珠光体组织消失,室温组织转变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当冷却速率达到30℃/s时,过冷奥氏体全部转变为贝氏体,硬度达到最大,约为269.2HV;然而,当冷却速率进一步增大至50℃/s时,基体中(Ti,Mo,V)C的析出受到抑制,沉淀强化效果减弱,硬度下降至256.9HV。试验钢在620~730℃等温时仅发生铁素体相变,其相变动力学随温度的降低呈先增快后减缓的变化规律。当等温温度为700℃时,相变孕育期最短,约为25 s;而当等温温度由730℃降低至620℃时,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由29.8μm细化至12.3μm,基体中(Ti,Mo,V)C的平均粒径由9.6 nm减小至3.0 nm,此时试验钢中铁素体的显微硬度最大,约为348.7HV,主要是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所致。
鄂梦杨庚蔚韩汝洋徐耀文付至祥许德明
关键词:相变行为铁素体
轧制工艺对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5年
采用相同成分和厚度的C-Si-Mn钢热轧板和冷轧板进行临界区奥氏体化,然后分别进行直接水淬和淬火-配分(Q&P)处理,利用SEM、EBSD、TEM、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不同试样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直接水淬试样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其中冷轧板组织形态以块状为主,热轧板以板条状为主。经过Q&P处理后,冷轧Q&P钢和热轧Q&P钢的残留奥氏体含量显著升高,主要形态分别为块状和板条状。相较于冷轧Q&P钢,热轧Q&P钢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和残留奥氏体碳含量更高,且尺寸较小。相较于直接水淬试样,Q&P处理后试样的强度降低,但塑性和强塑积明显更高。热轧Q&P钢表现出比冷轧Q&P钢更佳的塑性和强塑积,其获得最佳塑性主要归因于较高含量的残留奥氏体以及残留奥氏体更高的机械稳定性,这能显著扩展TRIP效应区间。因此,相比直接淬火工艺,采用Q&P工艺能显著提高钢的延伸率和强塑积,采用初始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的热轧板进行Q&P处理可得到比初始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的冷轧板更好的强塑性。
张梦岚许德明张定坤邓秋阳方琳华游诗琪邓思洋
关键词:Q&P钢强塑性
一种提高316LN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316LN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方法,属于不锈钢制备领域,该方法通过将厚度为40~60mm的316LN奥氏体不锈钢坯料热轧至4~5mm厚的板材,再通过冷轧—退火工艺处理,制备了屈服强度为450~600...
万响亮许德明胡丞杨李光强徐光吴开明肖然郭世琛
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贝/马复相980MPa级BQ&P钢的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贝/马复相980MPa级BQ&P钢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贝/马复相980MPa级BQ&P钢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热轧淬火配分钢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最大的特点是在淬火至马氏...
杨庚蔚黄启豪徐耀文赵振洋许德明肖欢
回火温度对热轧Ti-Mo-V钢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
2025年
热轧带钢中微合金元素析出不完全的情况普遍存在,回火处理可以使钢中固溶的微合金元素进一步析出,有助于其力学性能的提升。以热轧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与维氏硬度计等,系统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钢中微合金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热轧态相比,当回火温度为550~700℃时,试验钢中铁素体晶粒变化不明显。在热轧阶段未完全析出的微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会逐渐析出,析出相为富V的(Ti,Mo,V)C粒子。同时,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的错配度下降、比界面能降低,且原子扩散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Ti,Mo,V)C在基体中析出。试验钢中(Ti,Mo,V)C粒子的体积分数和平均粒径均随着回火温度升高逐渐增大,且(Ti,Mo,V)C粒子中V原子数分数增加,晶格常数减小。当回火温度为700℃时,试验钢中析出的(Ti,Mo,V)C粒子体积分数达到0.609%,平均粒径约为8.39 nm,V原子数分数为51.9%,晶格常数为0.436 nm。另外,试验钢中微合金第二相提供的沉淀强化增量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回火温度由550℃上升至650℃时,试验钢中的沉淀强化增量由286.6 MPa升高至327.3 MPa,显微硬度达到峰值,约为282.1HV。当回火温度进一步上升至700℃时,(Ti,Mo,V)C粒子发生明显粗化,其产生的沉淀强化增量减小至282.2 MPa,且基体组织软化进一步加剧,试验钢的显微硬度下降至261.1HV。热轧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在650℃下回火1 h后,析出强化得到大幅提升,力学性能显著提升。
马凯杨庚蔚付至祥韩汝洋徐耀文许德明
关键词:超高强钢回火温度热轧控轧控冷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回归决策树的高炉焦炭性能的预测系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高炉钢铁生产过程中焦炭性能预测以及资源调控和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回归决策树算法应用于高炉焦炭性能的预测系统。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回归决策树算法应用于高炉焦炭性能的预测系统包括:数据采...
王强刘晓航刘畅贺铸李光强许德明
一种用于平面流铸生产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冷却辊及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平面流铸生产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冷却辊,其由冷却铜辊组成,其在于在冷却铜辊的表面设有镀镍层,并控制镀镍层的厚度在30~60μm;制备方法:进行除油;酸洗;碱洗;化学镀镍;冲洗;烘干;备用。本发明在保证B<Sub>5...
鲍思前常佳琦常庆明刘晨程远遥胡家瑞许德明赵印刘妤欣
轧制及冷却工艺对直接淬火NM40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25年
在线直接淬火工艺将热轧和热处理相结合,省去了传统耐磨钢生产所需的离线再加热工序。利用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系统研究了冷速、变形温度以及变形量对直接淬火NM40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为50℃/s时,过冷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马氏体,硬度达到439.57HV。随着温度降低,试验钢再结晶程度逐渐下降,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与相变后马氏体板条束的尺寸先降低后升高,布氏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当温度为880℃时,试验钢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原始奥氏体晶粒与马氏体板条束尺寸均最小,分别为7.13和3.52μm,且布氏硬度最大,为474HBW。在该温度下,将变形量由40%提升至50%,可将原始奥氏体晶粒与马氏体板条束尺寸分别细化至6.11和2.52μm,布氏硬度提升至488HBW。
马凯杨庚蔚付至祥许德明徐耀文韩汝洋
关键词:耐磨钢在线淬火布氏硬度
一种含有元素铋无取向硅钢极薄带及制备方法
一种含有元素铋无取向硅钢极薄带,其原料组成及wt%为,铋0.005~0.05wt%,硅2~4wt%,其余为铁及少量不可避免杂质;制备方法:以纯度、高纯硅和金属铋为原料经在1480~1650℃内熔融后浇铸成母合金铸锭;采用...
鲍思前程远遥胡家瑞常佳琦刘晨许德明郭锐张建杨旭康筱龙
一种高含P和S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极薄带及制备方法
一种高含P和S的高磁性能无取向硅钢极薄带,其组分及wt%为:P:0.16~1.38%,S:0.007%~0.21%,Si:2~5%,Al:0.001~0.03%,Mn:不超过0.02%;生产方法:熔炼在氩气压力下进行喷铸...
许德明刘志祥鲍思前程远遥杨庚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