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娜

作品数:2 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值模拟
  • 1篇底柱
  • 1篇地铁
  • 1篇洞桩
  • 1篇洞桩法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浅埋
  • 1篇浅埋暗挖
  • 1篇无底柱
  • 1篇无底柱分段崩...
  • 1篇无底柱分段崩...
  • 1篇结构参数
  • 1篇开挖
  • 1篇分段崩落
  • 1篇分段崩落法
  • 1篇北京地铁
  • 1篇北京地铁十号...
  • 1篇崩落
  • 1篇崩落法

机构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2篇宋卫东
  • 2篇刘志娜
  • 1篇杜建华
  • 1篇鲍薇
  • 1篇梅林芳

传媒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开挖群洞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光华路地铁站的工程和地质条件,运用FLAC3D软件对车站主体浅埋暗挖的五种不同施工顺序的方案进行模拟研究.在相同的地表荷载、固定约束和土体参数的情况下,模拟研究得出车站周围土体应力、塑性区和位移的基本变化规律,并确定群洞效应下开挖顺序的推荐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车站开挖过程中和完成后,破坏区主要集中在中洞与两侧洞之间的区域,即群洞之间部位,并从中洞两侧垂线以45°角向外扩散;(2)中洞的跨度对地表的沉降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对于群洞而言,先对左右洞室进行开挖可有效地减小开挖中洞的位移变化量;(3)中洞的拱形支撑能有效抑制地表的破坏区,考虑群洞效应时应先保证中洞洞顶部分的强度.
杜建华鲍薇刘志娜宋卫东
关键词:洞桩法浅埋暗挖数值模拟
基于PFC数值模拟的无底柱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37
2008年
结合大冶铁矿东采车间工程条件,设计了几种无底柱采场结构参数,并运用PFC数值模拟软件,对多个采场结构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各方案的矿石回收指标和现场实施的难易程度,推荐采用分段高度12m、进路间距15m、崩矿步距2.0-2.5m的最优采场结构参数组合。同时研究了放矿过程中不同阶段颗粒间接触力的变化规律,详细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回收率偏高和贫化率偏低的原因。
刘志娜梅林芳宋卫东
关键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数值模拟PF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