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宝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3篇品特
  • 2篇文学
  • 2篇解构
  • 1篇电影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艺术
  • 1篇夜莺
  • 1篇伊丽莎白时代
  • 1篇遗忘
  • 1篇移民
  • 1篇早期剧作
  • 1篇政治批评
  • 1篇身体叙述
  • 1篇声音
  • 1篇事实性
  • 1篇视频
  • 1篇私人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主义
  • 1篇配乐

机构

  • 11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11篇胡宝平
  • 4篇陈静
  • 1篇王守仁

传媒

  • 3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艺术广角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遗忘的声音——罗伯特·弗罗斯特对印第安部族的塑造被引量:1
2013年
罗伯特·弗罗斯特有关印第安题材的诗歌一直未受学界重视。与19-20世纪美国主流话语对印第安部族的操纵歪曲不同,弗罗斯特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通过其诗作表达了维护印第安族裔的生命尊严、真实存在和合法身份的道德评判,体现了其重建历史、包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思想。
陈静胡宝平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
黑白世界 合理怀疑——电影《十二怒汉》的叙事艺术
2018年
与今日的许多电影相比,由雷金纳德·罗斯(Reginald Rose)编剧、希德尼·吕美特(Sidney Lumet)导演的黑白电影《十二怒汉》(1957)绝对是"小制作"电影:它没有波澜壮阔的外景,没有五彩斑斓的画面,没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技,没有情色之类的噱头,没有多少配乐,甚至人物几乎都没有名字;有的只是一间不大的破旧房间、简单的陈设和十二位成年男性的争论。
杨华胡宝平
关键词:黑白电影叙事艺术合理怀疑小制作配乐
英国政治戏剧正式传统的构建
2020年
按照现有的文艺传统观,英国政治戏剧尚无体制认可的正式传统。但是,它已经形成了历时百余年的事实性传统。构建英国政治戏剧正式传统之难,一方面显示出现有研究中传统与经典概念的混同,另一方面暴露出文艺作品经典化过程中阶层上的文化霸权比族裔和性别上的文化霸权更难消除。实际上,英国政治戏剧是从创作到演出均由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共同完成的文化产品。“开放传统”,构建政治戏剧这一公开反体制的、激进的文类的传统,因而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它具有明显的促进文化重构和社会融合的意义。
胡宝平陈静
关键词:文化霸权
中国的品特批评:方法、问题与展望被引量:2
2012年
品特戏剧在中国的接受是民族经典经传播成为世界经典的一个有意义的案例。中国的品特戏剧批评既反映了自身的进步,又显示出品特戏剧创作的发展。未来的品特批评可在比较研究、跨文类研究、跨媒介研究和实证性文化研究框架下,进一步理解、发现品特的戏剧艺术和社会政治意义。
胡宝平
关键词:品特
哈罗德·品特三部早期剧作中的种族关系表现被引量:1
2014年
哈罗德·品特的三部早期剧作《房间》、《有点儿疼》和《看管人》无形中构成了一个种族主题系列。三部剧作均以白人-黑人、本土-他者这一等级秩序为基础铺陈戏剧冲突,揭示出本土英国人二元对立式的种族主义思维。而三部剧作在种族关系表现手法上的前后变化,反映出二战后英国种族关系的变化以及品特本人对种族关系复杂性的认识的深化。
胡宝平
关键词:品特移民种族关系
岂止“戏仿”,不唯“解构”--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视频式文艺评论说起
2016年
2006年2月,一位名叫胡戈的观众观看电影《无极》之后,制作、发布了视频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方便起见,以下均简称为《馒头》),引起轩然大波。该视频结构完整,材料主要依赖电影《无极》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法治报道》节目,以及一些广告、音乐等等,通过画面剪贴和重新配音而成。视频讽刺影片“故事不近情理,故作高深,矫揉造作,内容空泛,人物概念化,某些艺术造型缺乏美感,令《馒头》观众感到荒诞却没有什么可感知的深刻意义;从总体上看来,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
胡宝平
关键词:《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文艺评论戏仿《无极》
时空移置与主体分裂——《远山淡影》中海外日裔的文化认同被引量:4
2021年
主体性构建有赖于认同拉康所谓的"大他者"来获得自身的形象,因而主体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属性。相应地,在特定时空中发生的认同失败和主体分裂可能成为社会文化秩序破坏的表征。石黑一雄的小说《远山淡影》通过移居英国的悦子这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回忆其原子弹爆炸后在日本长崎的经历,探讨时空移置下日裔移民主体分裂的社会文化根由。小说中二战后日裔女性在本土传统和西方世界中寻求认同时失败的结局,揭示出战后日本文化秩序自身的断裂和矛盾,以及海外日裔(特别是女性)在故土和西方均遭受的地理和话语上的双重边缘化困境。
胡宝平陈媛
关键词:文化认同
《为诗辩护》与伊丽莎白时代文学批评的“自我塑造”被引量:1
2012年
从伊丽莎白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来审视,锡德尼的《为诗辩护》在性质上既是道德之争,又是学科之争,两方面均直接指向文学的价值和文化趣味。《为诗辩护》作为伊丽莎白时代的核心文学批评文本,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对于文学的伦理道德、本体地位、文化趣味的忧虑或关切。锡德尼强调诗歌内在的高雅趣味要求,揭示了贵族阶层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的关联和统一,因而成为王权政治话语体系的一部分。他采用一套谨慎的策略与各种反文学力量进行巧妙"商讨",开始了英国文艺复兴文学批评的"自我塑造"。
胡宝平王守仁
关键词:《为诗辩护》自我塑造
品特戏剧的私人空间与社会公共空间——以《房间》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从品特戏剧中封闭的私人空间出发认定这些作者持非道德和非政治立场否定了私人空间的社会性。这些封闭的家居空间是品特表现下层人物生活,探讨种族话语、家庭关系与生存困境以及观照、批评20世纪中叶英国及欧洲具体的社会历史现实的重要手段。
陈静胡宝平
关键词:家居空间
神话改写与身体叙述——《夜莺的爱》中的女性主义政治批评策略被引量:2
2014年
当代英国女性戏剧家汀布莱克·韦滕贝克的《夜莺的爱》藉身体叙述对古希腊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式改写。剧作从独特的身体视角展现了父权社会权力机制与暴力压迫下,女性被禁锢、规训的境遇,进而凸现了女性身体内在的潜能,探讨身体抵抗的可能性、形式、意义和限度。古典神话改写在韦滕贝克的笔下具有了特别的政治内涵和伦理价值,身体叙述体现了剧作家的女性主义政治批评策略,成为唤醒女性主体意识的媒介。
陈静胡宝平
关键词:身体叙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