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娟
- 作品数:9 被引量:2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推动“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二)被引量:24
- 2022年
- “互联网+教育”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新动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与早期教育信息化将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定位于课堂不同,“互联网+教育”着力于构建多元空间融合基础上的校内校外教育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重在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共享、灵活、个性化的教育新生态形成。为促进“互联网+教育”健康发展,我国积极部署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文章意在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目标出发,以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为抓手,从构造高质量教育环境支撑体系、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体系、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推进“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着力点。对“互联网+教育”工作的落实和实践推进提供针对性指导。
- 郑勤华陈丽郭玉娟谢雷
- 关键词:教育改革
-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化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性、颠覆型技术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教育变革,高等教育的服务模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适应高等教育新要求,是大家值得思考的问题。本研究首先从"互联网+教育"内涵与阶段特征的认识出发,结合教育传播模式,提出高等教育服务模式的分析框架,包括服务供给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受众。其次,以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案例为支撑,分析了高等教育服务模式中四个要素的变化。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方由单一转向多元;服务内容由预设性转向生成性;服务方式更加开放、混合、联通和个性化;服务受众更加多样化。最后,提出了高等教育服务模式的变化需要开放的制度支撑,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所启示。
- 郭玉娟
- 关键词:高等教育
- “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被引量:6
- 2017年
- “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呈现的新趋势
一、互联互通的优质资源共享新趋势1.数字学习资源的校内校外共享“互联网+教育”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了校内校外共建共享和持续进化的生态环境。由于工作量大、时间有限等原因,中小学教师很难自行从无到有去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但社会化商业资源又难以满足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应用需求,因此,教师往往会对外来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适应性完善,生成一个可用性更高的新资源。
- 陈丽李波郭玉娟彭棣
-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小学教师共建共享二次开发
- 联通主义学习中学习者社会网络特征研究被引量:19
- 2020年
- 联通主义理论揭示了"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规律,学习者社会网络的形成是联通主义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深刻认识联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网络规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内第一门cMOOC微信群中的交互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探究了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的社会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整个课程微信群交互形成的社会网络是一个多中心的复杂网络;在中观层面,内部子结构形成了8个凝聚子群;在微观层面,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较高的节点(参与者)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最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联通主义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符合联通主义课程的教师观;自组织是联通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联通主义学习者的网络地位可以反映其联通主义学习的情况。
- 郭玉娟陈丽许玲高欣峰
- 关键词:联通主义在线学习者社会网络社会交互
- 如何设计问题支架促进深度联通——基于问题支架类型与交互深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联通主义学习是在开放复杂网络环境中以教学交互为核心的一种学习。cMOOCs教学设计与xMOOCs的教学设计非常不同,主要采用问题支架的方式促进学习者深度交互和联通,但当前对于问题支架促进交互深度规律的研究还十分匮乏。本研究从课程设计者视角出发,运用主题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国内首门cMOOC"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4.0主题学习周中的35个问题支架以及围绕问题支架的278篇博文和786条讨论区回帖数据开展分析,构建了联通主义学习中基于认知参与度的交互深度多层级分析指标,探究了问题支架类型与学习者交互深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情境式、比较式、头脑风暴式、总结反思式和情感态度式五类问题支架中,情境式问题支架更有助于学习者深度交互;学习者基于博客问题支架的交互深度高于论坛问题支架,博客更适用于情境式和总结反思式问题支架,而论坛更适用头脑风暴式支架;问题支架编排应由浅入深、内在联系、螺旋上升,避免学习者交互停留在浅层次。研究对c MOOCs的课程交互深度提升、相关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实证依据。
- 郭玉娟陈丽
- 关键词:联通主义教学交互教学设计
- 基于文本挖掘的继续教育机构评价方法新探被引量:8
- 2019年
- 继续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对继续教育机构办学水平的评价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当前的评价方法在全面性、可行性方面存在局限,文本挖掘技术为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首先提出了评价继续教育机构办学水平的理论模型,包括愿景与使命、招生、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与开发、学习支持与学生管理、学习评价、内部质量保证、研究与创新、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十个要素;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继续教育机构自动化评价方案,并基于教育部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项目对所构建的评价方案进行了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该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为继续教育机构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为文本挖掘技术在机构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法借鉴。
- 郭玉娟胡韧奋
- 关键词:继续教育逻辑规则文本相似度
- “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被引量:106
- 2017年
-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教育应用的不断深化,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呈现了融合与创新的新趋势。本文从破解教育难题的视角,梳理和提炼了"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对"互联网+教育"内涵的认识,互联网教育应用的阶段特征分析,以及详细阐述了在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方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面、基于大数据的精细管理和教育治理方面的新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可能出现的新方向。
- 陈丽李波郭玉娟彭棣
-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
- 人机协同的新时代: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与趋势被引量:29
- 2019年
- 互联网教育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为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提供了引领世界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历史机遇,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19年8月1日至2日,北京师范大学与科大迅飞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峰会充分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进展。在此全面回顾和总结我国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的进展与挑战,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与教学、人工智能促进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精准管理与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也面临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产生伦理安全问题、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与实践应用的需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数据分析模型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等挑战。峰会还提出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希望借此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进展和经验,洞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着力点。
- 陈丽郭玉娟高欣峰谢雷郑勤华
-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机协同
- 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制度创新方向——“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六)被引量:6
- 2022年
- 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空间正在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也对教育制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近日,国家对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引导和整体部署。文章从当前“互联网+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系统阐述国家在部署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中涉及的五大关键性制度,分别是:构建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多元资源供给制度、建设灵活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教育数据共享与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协同的组织机制。作者希望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正视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性制度创新方向,正确把握未来“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重点,推进我国高质量教育制度建设。
- 郭玉娟陈丽郑勤华
- 关键词: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