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玲
- 作品数:3 被引量:96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厦门市医师和居民慢性病分级诊疗模式的认知及效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厦门市医师和居民对慢性病分级诊疗模式实施现状的认知及评价,为完善慢性病分级诊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5年9—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2家三级试点医院的49名医院医师、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8名社区医师和社区所属的399名居民,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师和居民的基本情况、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居民的就诊意愿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社区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和医院医师普遍知晓"三师共管"模式(91/107,85.0%),了解分级诊疗(67/107, 62.6%),86.9%(93/107)的医师了解本社区分级诊疗指南,58.9%(63/107)接受过分级诊疗培训。社区和医院医师对分级诊疗的知晓程度、是否接受培训、是否有转诊经历和分级诊疗效果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6.2%(344/399)的居民愿意在社区治疗慢性病;77.9%(311/399)的居民愿意康复期向社区转诊治疗;居民患慢性病时53.6%(214/399)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咨询和诊疗过程较为满意。了解分级诊疗的居民更愿意在社区治疗慢性病及康复期转诊到社区。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者更愿意在社区治疗慢性病;有向社区转诊经历、对社区诊疗满意者更愿意在康复期转诊到社区。加入慢性病关照网的患者血压/血糖测量频率、血压/血糖控制效果均高于未入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普遍知晓分级诊疗模式,居民社区就诊意愿较高,入网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效果较好。性别、分级诊疗知晓情况、收入是居民首诊的影响因素,患者向社区转诊主要受分级诊疗知晓情况、转诊经历和社区满意度的影响。
- 曾雁冰陈乐乐黄晓玲方亚
- 关键词:疾病管理问卷调查
- 厦门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研究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优化配置养老资源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厦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问卷城区652份、农村622份。城、乡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暂未考虑比例分别为67.5%、18.6%、12.7%、1.2%和71.1%、23.1%、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城乡老年人在文化程度、患慢性病、子女是否提供养老费、退休金以及距最近医疗单位的距离等方面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家庭养老为参照,城乡,年龄大于80岁者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城、乡的OR(95%CI)分别为3.84(1.845~7.99)和3.64(1.07~12.47)),距最近医疗单位较远者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城、乡的OR(95%CI)分别为1.73(1.04~2.86)和2.12(1.31~3.42))。但城区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退休金较多和子女有提供养老费者更愿意选择非家庭养老,而农村在婚老年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结论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均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城区老年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城乡间的经济、文化差异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建议除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外,应针对城乡差异合理配置城乡养老资源。
- 黄晓玲陈炜翁陈子恒滕伯刚韩耀风方亚
- 关键词:城乡养老意愿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