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平
- 作品数:18 被引量:157H指数:7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哈尼梯田的生计影响探讨被引量:46
- 2017年
- 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影响的构成及度量方法,并以红河哈尼梯田为例开展了旅游影响感知和居民态度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旅游对传统农业生计的影响着实存在,居民感知强烈,并且居民在生计方面的影响感知对其遗产保护态度(包括维持传统农业生产)、旅游发展态度具有显著后向影响,而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具有显著作用。未来旅游实践中需充分重视对传统农业生计的影响,积极发挥旅游在保障传统生计、提升生计输出等方面的正向作用,通过构建"观光权"入股等模式,关联居民生计与旅游发展。
- 张爱平侯兵马楠
- 关键词:旅游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
-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可持续生计探讨
- 2023年
- 基于对兴化垛田42户农户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探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旅游生计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并进行了理论回嵌。研究发现:(1)遗产地农户旅游生计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表现为个体心理因素,客观因素由家庭、社区、社会三个维度构成,农户生计资本、社区旅游禀赋分别位于家庭、社区维度,管理与政策、脆弱性背景则位于社会维度。(2)传统农业生计与新型旅游生计达成动态平衡是农业文化遗产地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最后,为案例地提供了三条具体的旅游可持续生计优化路径。
- 陈攻张爱平马逸姣谢莹莹
-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生计扎根理论
- 旅游城市女性居民的休闲行为特征及形成机制——以扬州为例
- 2022年
- 本文采用访谈结合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通过数据统计、扎根理论等多元化的方法,刻画扬州市区女性居民的休闲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旅游发展对女性居民休闲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女性居民的休闲行为具体表现为动机多元化,偏好于娱乐消遣和旅游观光类活动、休闲时段午间化、整体消费水平和满意度较高。(2)女性居民的休闲空间距离远、偏好于户外参与型休闲场所,出行以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为主。(3)女性居民的休闲行为受个人偏好、闲暇时间、家庭特征、区位空间、旅游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4)景区以环境等吸引力要素一方面促进女性居民的休闲动机、继而产生决策和行为;另一方面吸引旅游者和经营者进入。在设施一定的情况下,挤出部分女性居民的休闲空间,总体上能够实现空间互容。
- 王晨红张爱平张伊
- 关键词:休闲行为旅游影响女性居民
- 生态旅游情境下游客食物浪费行为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被引量:3
- 2021年
- 节约粮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之一,而展现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生态旅游情境也理应对游客规避食物浪费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情境下游客食物浪费行为进行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案例地,通过分位数回归和OLS回归对比,揭示生态旅游情境中各种因素对游客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身态度和旅游情境对节约型游客食物浪费程度的影响强于另两类因素;对于警惕型游客来说,自身态度和个人能力因素处于主导地位;自身态度、旅游情境、个人能力和人口特征四类因素均对浪费型游客产生重要影响。最后针对三类游客分别提出避免食物浪费的引导策略。
- 欧冕孙琨张爱平
- 关键词:生态旅游分位数回归
-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的耦合协调研究--以哈尼梯田为例被引量:12
- 2020年
- 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的耦合是理解遗产地农户生计发展与遗产保护传承协调关系的关键路径。文章基于云南省哈尼梯田的实证调查,采用耦合协调度、LOWESS拟合等方法,对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的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旅游发展环境下农户生计分化成5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及其结构存在差异,非农化发展农户的生计资本总量更高,以旅游为主导的农户资本结构相较于其他类型农户明显不同,在营建旅游经营条件过程中金融资本向物质资本大量转化。第二,不同生计模式对农地保护与利用造成差异化的负面影响,农户对农地利用现状、利用态度存在分异,本地化兼业活动、旅游从业对农地的负面影响弱于异地非农化,农户为最大化发挥劳动力价值兼顾传统农业生产。第三,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的协调度排序为旅游参与型>旅游主导型>经营兼业型>务工主导型>务农主导型,非农发展形势下生计旅游化转型有利于弥合生计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但以旅游为主导的生计发展带来了农地利用的进一步分化,须警惕过度旅游化转型对遗产保护的影响。构建旅游对农业生产的反哺机制,提升农业生产附加收益,降低务农相对成本,保持农户有效兼业,仍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 张爱平张姣姣张永勋
- 关键词:旅游影响农户生计农地利用
- 转型时期苏南地区农村家庭旅游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在乡村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研究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具有凸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诉求。本文以苏南农村地区为例,运用多分类Logit回归等方法,探讨转型时期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旅游消费结构有待完善;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在家庭形态、经济结构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是乡村转型背景下心理、经济、文化和乡村城镇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与家庭乡村性对旅游消费有着显著影响,感知旅游行为控制与旅游消费认同是影响旅游消费的心理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存在不同强度与方向的棘轮效应、示范效应、敏感效应和预防效应。
- 余凤龙侯兵张爱平
- 关键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影响因素
- 乡村旅游地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与启示被引量:2
- 2020年
- 旅游可持续生计论题已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依托可持续生计、生计恢复力两种理论方法,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生计类型分化与资本差异、生计演变过程及其动因、生计转型的多方效应、旅游影响冲击与生计脆弱性四个方面。研究在理论框架应用、内容拓展、方法探索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理论框架建构、生计动态性演变、生计要素作用关系、生计转型效应以及国内相关研究对中国乡村发展战略的回应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通过主题性研究进行强化和深入。
- 张爱平
- 关键词:旅游影响农户生计可持续生计
- 基于主客视角的节事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与形象影响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指出了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实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公众未能较好地对其进行传承,使得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是发展的基础,节事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特性是增进公众对非物质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从节事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主体(居民与游客)出发,以运河嘉年华为例,探究了节事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与形象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节事活动的召开提升了主客双方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和形象感知,但居民与游客对非遗认知与非遗形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整体感知均高于游客。基于以上结论,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节事活动,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及后续传承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 施金凤胡婷张爱平
- 关键词:节事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
- 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为例被引量:35
- 2016年
- 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兼顾文化和旅游的双重导向,提升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是实现旅游转型发展与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理论,构建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从动态演变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2009年-2015年的文化旅游竞争力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总体上有所提高,位序较为稳定;苏州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竞争力排名第一,其余指标上海均排名第一;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四地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侯兵周晓倩卢晓旭陶然张爱平
- 关键词: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实证分析
- 工业生态效率对PM_(2.5)污染的影响及溢出效应被引量:12
- 2021年
- 针对2004—2016年中国地级市工业生态效率与PM_(2.5)的时空关联特征和影响作用关系的研究表明:(1)工业生态效率与PM_(2.5)呈时空交错分布特征,PM_(2.5)高污染区连片分布于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城市,工业生态效率高等级区集中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等沿海地市及中西部城市群内部分中心地市;(2)工业生态效率对PM_(2.5)的冲击表现出“U型”变化的负向累积效应,PM_(2.5)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冲击则表现为“倒U型”变化的正向累积效应;(3)工业生态效率与PM_(2.5)呈稳定时空关联演化特征,高高关联类型区集中分布于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城市,低低关联类型区多分布于鄱阳湖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及西部地市;(4)工业生态效率对PM_(2.5)总体上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工业集聚水平、科技创新及城市绿化率起到显著负向影响,而城市规模、环保监督及产业结构系数影响并不显著。
- 李在军胡美娟张爱平周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