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心脏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栓塞
  • 2篇血栓栓塞症
  • 2篇栓塞症
  • 2篇急性肺血栓
  • 2篇急性肺血栓栓...
  • 2篇急性肺血栓栓...
  • 2篇梗死
  • 2篇冠心病
  • 2篇肺梗死
  • 2篇肺血
  • 2篇肺血栓
  • 2篇肺血栓栓塞
  • 2篇肺血栓栓塞症
  • 2篇超声
  • 2篇成像
  • 1篇低剂量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焕勇
  • 5篇彭如臣
  • 2篇马国武
  • 2篇姜霄鹰
  • 2篇刘宇毅
  • 2篇张帅
  • 1篇王金祥
  • 1篇曾燕荣
  • 1篇沈秀芝
  • 1篇张虹霞
  • 1篇朱芙丽
  • 1篇王爱丽
  • 1篇周宏

传媒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并分析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左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级(A组)、Ⅲ~Ⅳ级(B组),比较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根据心衰特点,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功能下降心衰组(C组)、舒张功能不全心衰组(D组)、收缩功能不全心衰组(E组)、混合性心衰组(F组),比较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与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心动图的EDV、ESV、SV、EF与MRI相近(P>0.05);B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均大于A组(P<0.05),EF均小于A组(P<0.05)。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EF比较(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中的EDV、ESV、SV、EF与MRI参数中的EDV、ESV、SV、EF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与MRI均能有效评估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二者的左心功能参数存在明显相关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尤佳王焕勇刘宇毅姜霄鹰马雪原彭如臣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成像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通过胃镜确诊并且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的胃癌62例,采用CT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的多排螺旋CT(MSCT)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的胃附近的淋巴结的形态类型影像图像、短径实行观察,在和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对进展期胃癌旁胃周的淋巴结转移分析,确定相关的生物学行为因素。结果短径5mm组与组间的P<0.05,从而推理出5mm组短径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短径15mm组和短径组间P>0.05,所以可以推断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以此说明了短径9mm成为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诊断胃周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多类胃癌生物学行为CT影像特征与癌肿对应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胃癌的术前分期和临床治疗使用多层螺旋CT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马国武王焕勇彭如臣
关键词:螺旋CT胃癌淋巴结转移
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超声对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预后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n=92)、预后不良组(n=33);两组均行颈动脉超声与心脏超声,对比其检查参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E峰峰速、A峰峰速、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颈动脉情况、左心室舒张功能等。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单独及二者联合对不良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果预后不良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大于预后良好组,A峰峰速、左室射血分数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E峰峰速比较,P>0.05。预后不良组颈动脉病变、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检出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病变、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均是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不良预后评估的一致性一般(Kappa=0.395),心脏超声对不良预后评估的一致性差(Kappa=0.466),二者联合对不良预后的评估一致性较好(Kappa=0.679)。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超声对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张尤佳王焕勇高明杰刘宇毅姜霄鹰朱芙丽彭如臣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冠心病不良预后
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术前分期及其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术前分期以及临床治疗中应用MRI的价值。方法抽取2015-05-2016-05在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都应用MRI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5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在子宫肌层的浸犯深度判断方面,Ⅰa期MRI高估了1例;Ⅰb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2例;Ⅰc期患者低估2例;Ⅱ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1例;Ⅲ期、Ⅳ期和病理的分期相符,通过MRI分期的准确率为80.00%。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中应用MRI,可以准确分期,清楚判断宫颈浸润的深度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具有应用的价值。
王焕勇彭如臣沈秀芝马国武周宏
关键词:MRI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
ATA指南量化分级系统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度评估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2015年ATA指南超声模式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性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95例(306个结节).患者进行传统甲状腺二维超声扫描,然后根据2015年ATA指南来分成5组.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选择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大小、回声、边界、钙化、纵横比(A/T)等特征的结节恶性风险.选择独立样样本秩和检验比较ATA各分类的结节恶性风险有无显著性差异.统计计算ATA分类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 306个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良性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甲状腺结节A/T比值>1、低回声、实性、边缘欠规则以及微钙化比重皆多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极低风险以及未描述结节各个分组的恶性率分别为85.3%(58/68)、22.2%(10/45)、15.9%(7/44)、2.3%(3/130)、36.8%(7/19).各分类结节的恶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2015版ATA指南中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分类系统为甲状腺结节提供了有效的恶性风险分层方法,建议临床上广泛应用.
张尤佳曾燕荣王焕勇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
冠脉CTA低剂量成像在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Philips Brilliance i CT 256层CT机低剂量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A扫描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心律不齐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CTA扫描,A组36例选择前瞻性心电门控80 k Vp扫描模式,B组30例常规120 k Vp扫描,C组34例选择100 k Vp。通过记录主动脉根部CT值、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组间对比分析,并比较组间辐射剂量。选择两位经验丰富医师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等级分析。结果组间CT值、SD值、CNR值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有效剂量A组(0.78±0.04)m Sv,B组(8.68±3.01)m Sv,C组(1.65±0.15)m 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CT低剂量扫描模式在心律不齐患者的冠脉CTA检查中,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前提下,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焕勇张尤佳彭如臣
关键词:256层螺旋CT心律不齐图像质量
71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并发肺梗死临床特征
2023年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以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为肺栓塞常见类型,占90%以上[1]。
张帅袁媛邢振川王焕勇张虹霞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血栓肺梗死
肺梗死的CT影像诊断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肺梗死患者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肺梗死患者的CT影像表现,总结肺梗死的数量、位置、形态、有无胸腔积液等。结果最终纳入急性肺血栓栓塞症386例,其中肺梗死64例,梗死发生率为16.58%。64例肺梗死患者累及双肺上叶血栓数为224(24.62%)个;左舌叶和右肺中叶血栓数为177(19.45%)个;双肺下叶血栓数为483(53.08%)个。共有107个肺梗死灶,41(64.06%)例患者有单个梗死灶,12(18.75%)例患者有两个梗死灶,11(17.19%)例患者有三个或更多梗死灶。4(3.74%)个梗死灶位于左肺上叶固有段,13(12.15%)个位于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有28(26.17%)个;右肺上叶13(12.15%)个,右肺中叶12(11.21%)个,右肺下叶37(34.58%)个。右下叶栓塞发生肺梗死的风险较高(P<0.001)。74(69.16%)个表现为楔形实变影,27(25.23%)个为反晕征,血管征1(0.93%)个,空洞1(0.93%)个,47(43.93%)个出现胸腔积液。不同性别患者的梗死影像特征无明显差异。结论胸部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胸膜下楔形实变影,内部可见磨玻璃影,可伴有胸腔积液,应考虑到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合并发肺梗死可能。这些征象有助于早期识别肺栓塞,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袁媛王焕勇王爱丽彭丹王金祥张帅
关键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梗死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