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如臣 作品数:105 被引量:793 H指数:1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软组织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CT与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对照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各亚型的CT与MRI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软组织UPS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32例软组织UPS按照组织病理学分为三种亚型:1高级别UPS 27例;2巨细胞UPS 3例;3炎症性UPS 2例。32例软组织UPS均呈分叶状或不规则长圆形,27例高级别UPS及3例巨细胞UPS均密度/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坏死及出血,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巨细胞UPS出血、囊变。2例炎症性UPS边界清楚,出血和囊变不明显;增强后仅有轻微强化。结论软组织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CT与MRI表现多样性,与其不同亚型的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炎症性UPS的影像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王建武 冯学彬 彭如臣关键词: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评估 2011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对5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观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局限于内膜11例,浸润浅肌层21例,浸润深肌层13例,浸透浆膜12例。对照病理结果,对肿瘤局限于内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8%、95.7%、92.9%,浸润浅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91.7%、89.4%,浸犯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6%、95.5%、92.9%,浸透浆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7%、97.8%、96.4%。结论 MRI可以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准确分期,尤其对准确判断肌层有无浸润有明显的优势。 彭如臣 沈秀芝 马国武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对41例(82枚支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支架内狭窄程度≥50%视为ISR,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影响CT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本组82枚支架CAG检出10枚(12.2%)发生ISR,14枚支架因图像质量差CTA无法评价。在CTA可评估的68枚支架中,CAG检出6枚ISR,CTA发现7枚ISR,CTA对ISR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6.8%、71.4%和98.4%,与CA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可评估的68枚支架中:心率<70次/分钟有65枚(95.6%),支架直径≥3.0mm者54枚(79.4%),支架壁厚度<140μm者53枚(77.9%)。在不可评估的14枚支架中:心率≥70次/分钟有12枚(85.7%),支架直径<3.0 mm者12枚(85.7%),支架壁厚度≥140μm者13枚(92.9%)。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与支架的可评价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对慢心率、薄壁、大直径支架患者的可评估性更好。 彭峰河 彭如臣 张雪梅 周万博 高焕锋 李坤成关键词: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支架内再狭窄 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分析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提高对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患者存在颅内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14例,主要为口服避孕药、中耳乳突炎、产褥期等;临床表现为头疼、呕吐、癫痫、肢体功能障碍、失语、视物模糊等;脑实质病变位于大脑皮层下及皮层区19例(双侧6例、累及小脑2例),丘脑2例,17例为出血性梗死;15例血栓累及多个静脉窦。结论静脉性脑梗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当发现非常规分布的脑梗死、出血,结合血栓高危因素等应想到静脉性脑梗死可能,及时的MRV/CTV检查有助于诊断。 蔡建新 彭峰河 石逸杰 彭如臣关键词:静脉性脑梗死 静脉血栓形成 卒中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在评价tDC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在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51例轻度及以上认知功能障碍的IS患者,随机分配到电刺激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进行15天的常规康复治疗,以及tDCS治疗或假刺激。收集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认知量表评分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基于图论分析方法构建大脑功能网络,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全局与局部拓扑属性差异,以及与认知量表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但电刺激组的MMSE与MoCA量表评分改善值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治疗后全局效率(global efficiency,E_(g))和标准化聚类系数(normalized clustering coefficient,γ)升高(P<0.05,FDR校正);左侧三角部额下回的节点效率(nodal efficiency,E_(nodal))以及左侧眶部额上回和左侧中央后回的节点聚类系数(nodal clustering coefficient,C_(p nodal))升高(P<0.05,FDR校正)。对照组治疗后全局与局部网络拓扑属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电刺激组治疗后E_(g)的升高值与MMSE量表评分的改善值呈正相关(r=0.47,P=0.02)。结论tDCS治疗可以改善IS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对部分脑功能网络全局或局部属性结果产生影响,其中E_(g)的升高可能是认知功能康复的有效预测指标。 钟佳利 景小珊 梁莹 彭如臣 信瑞强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图论 膝部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膝部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而MRI诊断骨折的63例外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63例共75处膝部隐性骨折。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常见。结论:MRI能敏感显示膝部隐匿性骨折,MRI是隐性骨折早期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彭如臣 沈秀芝 张殿平 信瑞强关键词:膝损伤 隐匿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诊断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性MRI影像表现及对临床诊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241例经手术证实的椎间盘突出病例,其中包含63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共73处病变,根据其1.5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影像诊断特征、伴发病变、好发位置与分型比例关系,判断MRI对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鉴别价值。结果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发生于L4-5、L5-S1节段的比例为71.1%,椎间孔亚型的好发比例为56.2%,伴发骨质退变、椎间盘变性的比例高达98.4%,MRI鉴别诊断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92.2%,阳性预测值为93.2%,阴性预测值为92%。结论 MRI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能准确诊断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成像方法,对临床的诊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姚剑 石逸杰 彭如臣关键词:腰椎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相关定量参数值对T2WI无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T2WI无高信号CSM患者和38例健康志愿者即对照组的颈髓DTI图像。经后处理得到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弥散系数(AD)和径向弥散系数(RD)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定量参数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定量参数值以及定量参数值两两联合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对各定量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CSM组FA值(0.572±0.063)低于对照组(0.643±0.06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M组ADC值(1.503±0.464)、AD值(2.365±0.424)及RD值(0.983±0.345)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38±0.130)、(2.037±0.207)、(0.685±0.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参数中RD值诊断CSM的AUC最大,为0.822,当诊断临界值为0.782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5%和84.2%;FA与ADC、FA与AD联合使用诊断CSM的AUC最大,分别为0.841和0.846;FA与ADC、FA与AD联合使用诊断CSM的AUC分别大于单独使用ADC(0.790)值和AD(0.740)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相关定量参数可能在常规T2WI显示颈髓高信号之前早期客观定量评估颈髓微观结构的变化,FA与ADC、FA与AD联合使用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信瑞强 宋莉 郭冉 李凤菊 钟佳利 赵爽 彭如臣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扩散张量成像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一例 2001年 刘玥 彭如臣 曾林群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病例报告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通过胃镜确诊并且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的胃癌62例,采用CT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的多排螺旋CT(MSCT)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的胃附近的淋巴结的形态类型影像图像、短径实行观察,在和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对进展期胃癌旁胃周的淋巴结转移分析,确定相关的生物学行为因素。结果短径5mm组与组间的P<0.05,从而推理出5mm组短径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短径15mm组和短径组间P>0.05,所以可以推断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以此说明了短径9mm成为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诊断胃周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多类胃癌生物学行为CT影像特征与癌肿对应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胃癌的术前分期和临床治疗使用多层螺旋CT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马国武 王焕勇 彭如臣关键词:螺旋CT 胃癌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