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yposat方法的辽宁地区地壳一维速度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合适的地壳速度模型可以帮助地震学家准确判断地震测定精度。目前辽宁台网使用的速度模型是利用华南地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资料获得的两层平均速度模型。对近年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较大地震震相进行了提取、拟合、折合走时等分析,使用Hyposat定位方法计算出更适合于辽宁地区地壳结构的一维速度模型。研究表明,新模型在地震定位中比华南模型的定位效果更好,其走时残差和震中差都要优于华南模型,更加符合辽宁地区地壳结构。
- 王承伟王晓睿李恩来王淑辉梁一婧
- 辽宁测震台网地震观测报告质量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就地震分布、震相质量、深度分布以及地震震级等,对辽宁测震台网2010—2017年地震观测报告进行分析,得到辽宁地区地震波主要震相的平均传播速度,分别为:Pn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7.87 km/s,Pg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4.48 km/s,Sn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4.48 km/s,Sg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3.56 km/s,认为引起震相走时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地震定位误差及震相不易识别。
- 李恩来王承伟安祥宇
- 关键词:震相
- 基于混编的地震前兆数据可视化系统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地震前兆台网数字化改造的不断发展,工作人员对地震前兆软件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基于混编的地震前兆数据可视化系统所采用的混合编程模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同时兼具了更好的友好人机界面、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可视化能力等优点。实验表明,该系统能提高地震前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 孙鸿雁任雪贾丽华王承伟殷轶娜
- 关键词:混合编程IDL数据可视化
- 沈阳台SSQ-2型水平摆倾斜仪数字化资料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主要研究沈阳地震台SSQ-2型水平摆倾斜仪的年、月、日形态特征及数字化资料映震性能分析。检验理论固体潮与实际观测的潮汐因子、相对误差,排除气压、天气等对形变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形变观测中异常特征,提高利用形变观测的监测效能。
- 马莉荆涛王承伟梁一婧李洪伟
- 关键词:水平摆倾斜仪
- 辽宁地震速报与编目结果对比分析
- 2017年
- 速报工作的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报出地震三要素。经过对所选的速报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与编目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在速报过程中,在以包围震中为原则的前提下,一般网内与网缘地震所选台数在7至9个台,网外地震所选台数在10至15个台,这样的速报结果与辽宁地震目录结果最为接近。通过速报与编目定位结果的对比,分析在不影响地震速报质量的前提下,使用最佳数量的台站定位出辽宁北部、辽宁中部以及辽宁南部地震多发区域与地震编目最接近的结果。
- 王承伟梁一婧李恩来王帅安祥宇
- 关键词:地震速报地震定位地震编目
- 辽宁地区近期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本研究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2013—2017年辽宁地区19个3.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辽宁地区地震的震源机制以走滑类型为主,P轴和T轴方位分别集中在北东东和北北西方向,分别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和主张应力方向一致.矩心深度结果反映辽宁地区在地壳内各个深度的位置都可能孕震,而以地壳中部最为活跃.灯塔地区地壳极浅部曾发生中等强度的地震,在地震减灾工作中需要引起注意.而盖州地区地壳底部仍有少量地震,显示其附近岩石仍具有脆性特性,且该处邻近一级块体边界,贯穿地壳的断层导致下地壳也有地震发生.震源机制结果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对辽宁地区大部分地震的发生有着主导作用,在局部地区复杂的断层构造也会对震源机制产生较大影响.
- 苏培臻安祥宇李恩来王承伟张献兵赵里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 辽宁地区矿震波形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辽宁省阜新市和抚顺市周边区域的煤矿近年来矿震频发,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利用辽宁台网宽频带地震资料,采取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剔除噪声干扰,分析解释了辽宁阜新、抚顺矿震的典型地震记录特征,为日常的地震速报和震相解释服务。
- 王承伟王晓睿梁一婧张志宏
- 关键词:震相分析波形特征
- 沈阳台PET型重力仪运行概况及故障解决方法被引量:6
- 2010年
- 沈阳台的PET型相对重力仪是国家地震局"十五"重点项目,也是"十五"项目为数甚少的国外引进仪器,东北地区共有3台。本文主要对该仪器在沈阳地震台运行两年多的时间里,它的运行情况以及出现的几次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做以介绍。
- 包秀敏刘长生马莉李君王承伟
- 关键词:重力仪
- 辽宁新建台站勘选过程概述及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利用地震台址勘选中得到的观测数据,计算勘选台站的地脉动背景噪声RMS值,噪声功率谱密度等数据,通过结果分析得到了各个台站的环境噪声水平和台基等级分类情况,为正式建设台站提供数据支持。
- 安祥宇赵倩王承伟梁一婧
- 基于PTD方法测定辽宁地区震源深度被引量:2
- 2022年
- 通过使用PTD方法重新测定辽宁地区2013年以来ML≥3.0地震的震源深度,对辽宁地区震源深度的频次统计特征、优势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与单纯形法编目结果对比,PTD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分布更加集中,能够更好的反映发震层。辽宁地区的震源深度97%分布在6~16km范围,平均震源深度10.1km,呈现正态分布特征,且有北浅南深的趋势。
- 梁一婧王承伟李子昊戴东明王增
- 关键词:震源深度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