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健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能见度
  • 2篇气象
  • 2篇AOD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碳通量
  • 1篇气象要素
  • 1篇气象因子
  • 1篇网络
  • 1篇二氧化碳浓度
  • 1篇WRF
  • 1篇BP神经
  • 1篇BP神经网
  • 1篇BP神经网络
  • 1篇GHG
  • 1篇长江
  • 1篇长江三角
  • 1篇长江三角洲
  • 1篇大气环境

机构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耶鲁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3篇崔健
  • 2篇黄建平
  • 1篇焦圣明
  • 1篇周晨虹
  • 1篇刘寿东
  • 1篇包云轩
  • 1篇谢晓金
  • 1篇刁一伟
  • 1篇袁成松
  • 1篇王琳
  • 1篇刘诚

传媒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3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江三角洲地区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及浓度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5年
净生态系统碳通量(NEE)的计算对于准确模拟区域碳通量和大气CO2浓度的时空变化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中尺度大气—温室气体耦合模式WRF-GHG(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Greenhouse Gases Module),对2010年7月28日至2010年8月2日期间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CO2浓度及时空分布的各种过程进行了详尽模拟。结果表明,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能模拟不同植被下垫面 NEE 的日变化;WRF-GHG模拟的大气CO2浓度日变化与观测相吻合,但低估了大气CO2浓度5~15 ppm(ppm表示10?6),这可能与人为排放源的低估、VPRM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气象场模拟的不准确性有关。太湖和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如浙江北部山区是该地区的主要碳汇,而城市为CO2的主要排放源。太湖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区域内碳循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减缓区域大气 CO2浓度的升高。此外,局地气象条件如湖陆风对太湖周边地区大气 CO2浓度有显著影响。
刁一伟黄建平刘诚崔健刘寿东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二氧化碳浓度
江苏省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其被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看清楚目标物轮廓的最大距离。近30多年来,全球平均能见度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大气能见度的下降是由于大气中悬浮粒子对于光的散射和吸收所造成的...
崔健
关键词:能见度气象要素BP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江苏省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为探明江苏省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和主成分分析(PCA),详细分析了2012年江苏省70个自动气象站和常规气象观测台站的能见度、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观测数据以及遥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等资料,揭示了江苏省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AOD、气象要素、雾霾天气等对江苏省能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的能见度呈早晨低、下午高的变化特征;(2)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且存在季节差异。具体而言,其年平均呈现东高西低分布特征,春季南低北高,夏季反之,而秋、冬两季则为东高西低;(3)灰霾是导致江苏省能见度降低的最主要天气现象,其次为轻雾,雾引起低能见度的频次相对较少;(4)江苏省能见度与AOD、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风速呈明显的正相关;(5)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发现,天气条件和污染物对能见度有重要影响。
崔健黄建平周晨虹焦圣明袁成松包云轩谢晓金王琳
关键词:大气环境能见度气象因子雾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