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若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威廉姆森的认知主义被引量:1
- 2014年
- 模糊性是当代英美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模糊问题主要表现为连锁悖论。在以往对模糊问题的研究中,语义方案是主要的解决途径,它试图通过修改经典语义来消除悖论。威廉姆森在批评语义方案的基础上,为认知主义提供了有力辩护,使其在模糊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复兴。认知主义主张,模糊性源自于人类对事物本身存在状况的无知。相比而言,认知主义存在一些优点,比如:捍卫了经典逻辑和语义,将模糊性产生的根源归结于人类自身而不是语言,以及对KK原则强有力的批判。但是,在详细考察了威廉姆森的认知主义之后,可以发现,他的论证也存在一些值得质疑之处,比如,对高阶模糊问题的处理,对K公理的彻底接受,以及对模糊性来源的解释。
- 王海若刘靖贤
- 关键词:认知主义
- 认知主义的预设被引量:2
- 2018年
- 认知主义对模糊性的研究在模糊性理论中独树一帜,其特点是,兼具强有力的论证性和强烈的反直观色彩。认知主义的这个特点说明,其背后有很多隐含的非平凡的哲学预设。通过论证可以发现,这些哲学预设之间存在强烈的内部张力。这种内部张力主要体现在认知主义对"模糊概念""情形"以及"相似性"的使用。这种张力的根源,主要在于两点:一是认知主义认为"模糊概念"独立于认知;二是认知主义对可能世界语义的内含性使用。
- 王海若
- 关键词:认知主义
- 高阶模糊性现象的一种证实主义刻画——论确定性算子在模糊性研究中的角色
- 2019年
- 在对模糊性现象的研究中,以往的模糊性研究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确定性算子这个工具。一方面,不管是超赋值主义、多值主义、认知主义还是语境主义,在对边界情形和模糊边界的刻画中,都使用了确定性算子。另一方面,模糊性现象有两个重要特征:容忍直觉和高阶模糊性现象。这两个特征直接导致了模糊性研究中最为棘手的两个问题:基于容忍直觉的连锁悖论和高阶模糊性问题。由于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边界情形和模糊边界的刻画,因此,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确定性算子。一旦我们对确定性算子D赋予了有认知内涵的证实角色,模糊性最棘手的两个问题——容忍悖论和高阶模糊性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 王海若
- “蒯因: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 2014年
- 2013年7月27—28日,“蒯因、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新苑举行。在一次国际性的哲学调查中,蒯因(W.V.Quine,1908--2000)位居过去200年间最重要哲学家的第五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40余名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侧面对蒯因哲学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涉及蒯因的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逻辑学和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心灵哲学等方面的议题,也涉及了如何利用分析哲学资源去改善和促进中国哲学研究的问题。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所有报告和讨论用英语进行,未设翻译。
- 王海若
- 关键词:逻辑哲学哲学家蒯因中国哲学研究语言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