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兰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物活性材料
  • 2篇脑损伤
  • 2篇活性
  • 2篇成年
  • 2篇成年大鼠
  • 1篇源性
  • 1篇再生修复
  • 1篇神经发生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再生
  • 1篇神经再生修复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性
  • 1篇内源性神经
  • 1篇细胞
  • 1篇干细胞
  • 1篇NT-3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陈兰
  • 1篇杨朝阳
  • 1篇李晓光
  • 1篇张皑峰
  • 1篇孙敏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生物活性材料支架诱导内源性神经发生修复成年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脑海马损伤后,导致空间识别与学习记忆障碍,已有研究证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均存在神经发生。各种损害会刺激成年大脑的神经前体细胞原位增殖,但内源性神经发生效率极低,不足以修复损伤或疾病所导致的缺陷。本研究将生物...
陈兰
关键词:脑损伤内源性神经
生物活性材料支架诱导成年大鼠神经再生修复脑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支架诱导神经再生修复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方法 5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单纯壳聚糖组和生物活性材料支架组,分别于术后3 d、7 d、2周、4周、2个月和3个月通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示踪方法检测神经再生和损伤区新生神经元的来源。结果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支架后,海马齿状回(DG)和室管膜下区(SVZ)中BrdU+/Nestin+和BrdU+/Dcx+细胞较单纯壳聚糖组和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加。损伤区内BrdU+/Nestin+、BrdU+/Dcx+及BrdU+/MAP2+神经细胞较单纯壳聚糖组和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加。DiI标记SVZ细胞后,损伤区中见DiI+/NeuN+神经元。结论生物活性材料支架激活DG和SVZ的神经干细胞,SVZ中的神经干细胞迁移到损伤区,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
陈兰孙敏张皑峰杨朝阳李晓光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