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敏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成年
  • 3篇成年大鼠
  • 2篇神经前体细胞
  • 2篇体细胞
  • 2篇前体
  • 2篇前体细胞
  • 2篇脑损伤
  • 2篇壳聚糖
  • 2篇壳聚糖支架
  • 1篇营养因子
  • 1篇再生修复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神经再生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孙敏
  • 2篇杨朝阳
  • 2篇李晓光
  • 2篇张皑峰
  • 1篇陈兰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神经营养因子3壳聚糖支架诱导成年大鼠脑损伤后海马神经网络的形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壳聚糖支架诱导神经突触形成,修复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方法 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平均分为单纯损伤组、单纯壳聚糖支架组和NT-3壳聚糖支架组,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28 d和60 d,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区神经再生。术后30 d和60 d应用神经示踪方法与免疫电镜技术观察损伤区内再生的神经突触。结果 NT-3壳聚糖支架组海马损伤区内nestin+、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细胞较单纯壳聚糖支架组和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加(P<0.01)。NT-3壳聚糖支架组在海马损伤区内观察到5-溴脱氧尿嘧啶(BrdU)+/MAP2+双阳性新生神经元,并形成突触联系。结论 NT-3壳聚糖支架可激活脑损伤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并形成神经突触,参与脑神经网络的重建。
孙敏张皑峰杨朝阳李晓光
关键词:神经前体细胞神经网络
生物活性材料支架诱导成年大鼠神经再生修复脑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支架诱导神经再生修复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方法 5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单纯壳聚糖组和生物活性材料支架组,分别于术后3 d、7 d、2周、4周、2个月和3个月通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示踪方法检测神经再生和损伤区新生神经元的来源。结果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支架后,海马齿状回(DG)和室管膜下区(SVZ)中BrdU+/Nestin+和BrdU+/Dcx+细胞较单纯壳聚糖组和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加。损伤区内BrdU+/Nestin+、BrdU+/Dcx+及BrdU+/MAP2+神经细胞较单纯壳聚糖组和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加。DiI标记SVZ细胞后,损伤区中见DiI+/NeuN+神经元。结论生物活性材料支架激活DG和SVZ的神经干细胞,SVZ中的神经干细胞迁移到损伤区,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
陈兰孙敏张皑峰杨朝阳李晓光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
NT-3壳聚糖支架诱导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神经网络形成
研究背景:创伤性脑损伤后,导致神经元死亡或丢失,造成多种神经功能缺陷,其中海马损伤导致认知功能缺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空间学习与记忆功能。传统的观点认为中枢神经通路是固定的、不能改变的。中枢神经死亡后不能再生,由胶质细胞替代...
孙敏
关键词:神经前体细胞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