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连军
- 作品数:35 被引量:18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10458例患者,根据HDL-C水平分为3组:低三分位组(HDL-C≤0.89 mmol/L,3525例)、中三分位组(HDL-C>0.89~1.11 mmol/L,3570例)和高三分位组(HDL-C>1.11 mmol/L,3363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SYNTAX积分)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3组间的预后差别。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DL-C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总体人群平均HDL-C水平为(1.03±0.28)mmol/L,平均SYNTAX积分为(11.7±8.1)分。HDL-C高三分位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更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LDL-C水平更高,更少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陈旧心肌梗死及吸烟史,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更多,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比例更少,介入治疗成功率更高(P均<0.05)。HDL-C高三分位组SYNTAX积分更低[低、中、高三分位组分别为(12.2±8.4)、(11.7±8.1)和(11.2±7.8)分,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HDL-C水平与SYNTAX积分呈负相关(单因素:β=-0.046,P<0.001;多因素:β=-0.058,P=0.001)。10400(99.4%)例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3组在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运重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均>0.05)。高三分位组BARC 2型以上出血事件发生率更高(趋势检验P=0.0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3组间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运重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高三分位组BARC 2型以上出血风险更高(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HDL-C水平不是2年全因死亡等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HDL-C水平与SYN
- 宋莹姜琳陈艳宋雷张茵高立建许连军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 核基因突变所致线粒体心肌病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21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7岁,因"间断双下肢乏力8年,再发伴胸闷4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8年前活动时出现双下肢乏力,伴腹痛、腹胀,休息10余分钟可缓解,未诊治。近4年症状反复再发,伴心悸、胸闷、气短,曾于外院诊断"1.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2.心肌炎",间断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辅酶Q10、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近半年轻微活动即出现上述症状,于2021年8月20日收入我院。
- 赵晓旭吴雪怡许连军王东蒋文宋雷康连鸣
- 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远期预后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比较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中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 152例≥60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按年龄分为60~64岁组(n=465)、65~69岁组(n=315)、70~74岁(n=223)和≥75岁(n=149)4个年龄组,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2年预后差异。主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和支架内血栓。结果:535例(46.4%)患者接受完全血运重建。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中有9.5%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而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中有14.7%发生MACCE(P=0.007)。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相比,完全血运重建患者MACCE发生风险显著降低(HR=0.697,95%CI:0.493~0.986,P=0.041);亚组分析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HR=0.647,95%CI:0.419~0.998,P=0.049)和双支病变患者(HR=0.386,95%CI:0.158~0.946,P=0.037)在完全血运重建中获益更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完全血运重建中并无明显获益(HR=0.774,95%CI:0.434~1.379,P=0.384)。结论:60岁以上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行完全血运重建的预后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但仅见于ACS患者。
- 郝一莼宋莹许晶晶唐晓芳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高立建宋雷许连军赵雪燕高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运重建预后
- BMI与冠脉介入治疗的三支病变患者预后相关性
- 2017年
- 目的伴随着肥胖与超重的流行,体重问题已经被日益关注。已知的证据表面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是肥胖是否可以增加冠心病的死亡风险,目前尚无定论。三支病变是严重冠心病人群,冠脉介入治疗是除冠脉搭桥术之外该人群的重要治疗手段。肥胖和超重是否能增加介入术后三支病变患者的死亡风险需要进一步去探讨。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2011年在阜外医院住院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三支病变的患者3722例,收集基线资料,并随访7.1年。将入组的患者依据不同的BMI分为体重过轻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27.9 kg/m^2)、轻度肥胖组(28-31.9 kg/m^2)重度肥胖组(≥32kg/m^2)。比较不同的BMI组别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差别。结果相对于正常体重组,体重过轻组的全因死亡无显著差别(HR:0.59;0.14-2.38)。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轻度肥胖组的全因死亡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0.90;0.71-1.12)、(HR:0.90;0.66-1.23)。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的心血管死亡有减少趋势无统计学意义(HR:0.89;0.63-1.24)。重度肥胖组相对于体重正常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1.45;0.87-2.44)、(HR:1.25;0.56-2.79)。结论在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脉三支病变的人群中,未见到BMI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有显著相关性。
- 冯新星姜琳许连军高展赵雪燕吴亚杰田间田春燕赵延延张茵王东孙凯赵伟徐波惠汝太宋雷袁晋青
- 关键词:三支病变预后
- 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三种治疗策略对比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对比研究真实世界中国人稳定性冠心病(SCAD)三支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单纯药物治疗3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2004年4月至2011年2月阜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8 943例,回顾性分析其中SCAD三支病变患者共3 435例,包括PCI 1 313例(38.2%),CABG 1 259例(36.7%),单纯药物治疗863例(25.1%),均完成1和2年随访。分别将PCI和CABG组、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CABG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以邻近法1∶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出CABG和PCI组各758例,PCI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各552例,CABG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各639例。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3种治疗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1和2年的随访结果。结果PCI、CABG和单纯药物治疗3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卒中史、既往血运重建、外周血管病史、术前SNYTAX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及药物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受这3种方法治疗的患者1和2年随访全因死亡率分别为:0.6%(8/1 313)、1.1%(14/1 259)、3.4%(29/863)(P〈0.001)和1.1%(14/1 313)、1.5%(19/1 259)、7.3%(63/863)(P〈 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与PCI组比较,CABG组1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风险较低(HR=0.51,95%CI 0.33~0.77,P=0.001),归因于心肌梗死风险(HR=0.09,95%CI 0.01~0.76,P=0.027)和再次血运重建风险(HR=0.21,95%CI 0.10~0.41,P〈0.001)较低,全因死亡(HR=1.21,95%CI 0.48~3.00,P=0.69)和卒中发生率(HR=2.31,95%CI 0.82~6.47,P=0.1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2年,CABG组卒中风险较高(HR=2.20,95%CI 1.06~4.55,P=0.034),心肌梗死风险(HR=0.19,95%CI 0.06~
- 刘如姜琳许连军田间赵雪燕张茵许晶晶宋莹王欢欢高展宋雷袁晋青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短期抗凝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9 769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抗凝治疗分为2组,抗凝组术后给予短期较低剂量的常规抗凝治疗(依诺肝素0.4 ml 1次/12h或磺达肝癸钠2.5 mg 1次/d皮下注射,至术后2~3 d),进行30、180 d及2年的随访,记录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出血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卒中)发生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出1 755对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匹配前后组间的远期预后差别.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后抗凝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 755(18.0%)例患者未接受术后抗凝治疗,8 014(82.0%)例接受了术后抗凝治疗,其中5 666(58.0%)例接受依诺肝素抗凝,2 348 (24.0%)例接受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与无抗凝治疗组比较,抗凝治疗组年龄更小,女性比例更低,肾功能不全比例更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比例更高(P均<0.05).抗凝治疗组左主干病变比例及分支受累比例更高(P均<0.05);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比例更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比例更高,单纯球囊扩张比例更低(P均<0.05).9 717(99.5%)例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与无抗凝治疗组(1 755例)比较,抗凝治疗组(8 014例)30 d全因死亡率[0.05%(4例)比0.46%(8例),P<0.001]和卒中[0比0.11%(2例),P=0.003]风险较低,180 d全因死亡率[0.17%(14例)比0.57%(10例),P=0.002]、血运重建[2.07%(166例)比3.71%(65例),P<0.001]及MACCE[3.49%(280例)比5.47%(96例),P<0.001]较低,2年血运重建[7.61%(610例)比12.84%(225例),P<0.001]及MACCE(10.92%(875例)比16.01%(281例),P<0.001)较低.Cox回归分析显示,抗凝治疗是30 d全因死亡(HR=0.17,95%CI 0.05~0.62,P=0.007)、180 d全因死亡(HR=0.37,95%CI 0.16~0.87,P=0.023)和MACCE (HR=0.74,95%CI 0.58~0.94,P=0.013)及2年MACCE (HR=0.71,
- 宋莹唐晓芳许晶晶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高立建张茵宋雷许连军赵雪燕高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凝治疗预后
- 心肌淀粉样变在心肌肥厚患者中的检出率及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心肌肥厚患者中心肌淀粉样变(CA)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肌病病区住院的心肌肥厚患者中,经组织病理确诊CA的患者比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预后。结果:373例心肌肥厚患者中,21例(5.6%)经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为CA。其中,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AL-CA)19例(5.1%),转甲状腺素蛋白型心肌淀粉样变(ATTR-CA)2例(0.5%)。患者平均年龄(58.2±9.2)岁,男性17例(81.0%),就诊症状主要为胸闷、气短19例(90.5%),晕厥5例(23.8%),浮肿4例(19.1%);中位病程7(6,13)个月。AL-CA根据梅奥2012分期,Ⅲ期7例(36.8%),Ⅳ期11例(57.9%)。2例ATTR-CA分期均为Ⅱ期。心电图以肢体导联QRS低电压(16例,76.2%)、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15例,71.4%)为主;超声心动图双心房增大(13例,61.9%),左心室射血分数(56.5±9.3)%,室间隔厚度(16.9±3.4)mm,舒张功能减低21例(100%),心包积液16例(76.2%);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示心内膜弥漫延迟强化21例(100%)。中位随访3.1(1.8,6.4)个月,7例(33.3%)死亡,均为AL-CA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7个月。经Cox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后,左心房前后径仍是AL-CA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1.20,95%CI:1.01~1.44,P=0.042)。结论:CA在心肌肥厚患者中并不罕见。心电图呈肢导低电压、超声心动图示双心房增大及心包积液、CMR示心内膜弥漫延迟强化,需怀疑CA。左心房前后径是AL-CA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 秦莹孙筱璐蒋文王东毛懿张沫许连军王丽梅李剑宋雷康连鸣
- 关键词:淀粉样变心肌病肥厚
- 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再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既往PCI和非既往PCI两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进行2年随访,记录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再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6194例行PCI的ACS患者。既往PCI组共1256例,既往非PCI组共4938例。既往PCI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2年随访结果显示,既往PCI组全因死亡率(2.3%vs.1.1%,p=0.001)、心原性死亡(1.7%vs.0.5%,p<0.001)、急性心肌梗死(2.7%vs.1.8%,p=0.040)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3.9%vs.11.8%,p=0.039)显著高于既往非PCI组,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既往PCI、年龄、左室射血分数<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介入治疗不成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PCI不再是全因死亡(HR=1.81,95%CI:0.99–3.28,p=0.051)和心原性死亡(HR=1.09,95%CI:1.04–1.14,p=0.06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单中心大样本人群,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PCI不是再发ACS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宋莹许晶晶唐晓芳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高立建张茵宋雷许连军赵雪燕高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 一名女中学生的心绞痛给我们的启迪
- 目的:从就诊于我院的一名女中学生发生的典型的心绞痛,逐步进行病因分析,来探讨其发生心绞痛可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房的特殊心绞痛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临床大讨论、治疗及随访等...
- 刘亚欣沈松鹤蒋雄京邹玉宝许连军卞瑾吴海英张慧敏宋雷周宪梁
- 入院时高血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大样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结果的分析,探讨患者入院时高血糖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724例PCI患者,排除入院24小时内未测空腹血糖患者228例,排除稳定性心绞痛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4210例,最终纳入ACS患者共6286例。根据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7.0 mmol/L,n=4872)和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0 mmol/L,n=14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血糖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正常血糖组有15.8%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为(5.33±0.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17±0.72)%;高血糖组有73.8%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为(9.47±2.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12±1.57)%。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方面: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患有高血压的比例(67.4%vs.62.5%,P<0.001)、高脂血症的比例(70.2%vs.64.4%,P<0.001)、既往有PCI史的比例(30.6%vs.19.3%,P<0.001)均较高。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三支病变的比例高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46.7%vs.38.2%,P<0.001)。入院病情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高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39.7%vs.27.0%,P<0.001)。(2)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比较: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和心原性死亡率均较高(0.5%vs.0.1%,P=0.007;0.4%vs.0.1%,P=0.021),高血糖组的MACCE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2.1%vs.1.4%,P=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是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76,95%CI:1.062~16.426,P=0.041;OR=5.068,95%CI:1.176~21.834,P=0.029)。结论:入院时高血糖的ACS患者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心原性死亡率、MACCE发生率增高。高血糖是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心原�
- 许连军宋莹许晶晶高展唐晓芳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高立建张茵宋雷赵雪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陈纪林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糖血糖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