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低频振荡
  • 1篇东南
  • 1篇东南部
  • 1篇振荡
  • 1篇统计特征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南...
  • 1篇夏季
  • 1篇降水

机构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2篇刘炜
  • 2篇刘新
  • 1篇王美蓉
  • 1篇周顺武
  • 1篇高志国
  • 1篇冯晓晶

传媒

  • 1篇干旱气象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979—2008年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的低频振荡统计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青藏高原1979—2008年地面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高原东南部夏季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了该地区典型旱、涝年夏季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以及低频环流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南部作为高原夏季降水大值区,其低频振荡主要表现为10~20 d准双周振荡(QBWO)和30~60 d季节内振荡(ISO),其中QBWO最显著;(2)该地区旱、涝年夏季降水的低频振荡存在差异。其中,旱年夏季降水以QBWO为主,而涝年夏季降水的ISO和QBWO均很重要,且QBWO的方差贡献在旱年更显著,而ISO的方差贡献在涝年相对更重要;(3)青藏高原高空100 h Pa散度的ISO和QBWO普遍以驻波为主,其次是从高原向东部传播,但也存在少数由东部向西传播进入高原的低频振荡,表明夏季青藏高原主要是低频振荡的源地,有时也受外来影响。
刘炜周顺武王美蓉单幸刘新
关键词:降水低频振荡
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以1980—2015年气象灾害损失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综合指标法,建立气象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分析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的变化特征,并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死亡人口对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的影响大于直接经济损失;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综合损失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1998年之前气象灾害综合损失较小,增加趋势不明显,气象灾害损失中死亡人口占主导地位;1998年之后综合损失显著增加,气象灾害损失中直接经济损失占主导地位;1980—2015年气象灾害损失等级逐年加重,1998年以后气象灾害损失偏重;直接经济损失和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均与气温显著相关,死亡人口与降水量显著相关,气温和降水量异常是引发内蒙古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加重的重要原因。
刘新冯晓晶刘林春高志国刘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