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希
-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基于色氨酸氧化产物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的pH传感器研究
- 胡耿鑫李南希张雨薇李红
- 超声波分散温度诱导碳纳米管上BSA构象变化的光电化学研究
- 蛋白质作为基因表达产物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其生理功能往往取决于它的分子构象,因此研究蛋白质构象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光物理学手段已用于研究各种物理、化学和环境因素及药物分子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1]。
- 李南希李晓丹李红
- 关键词:构象碳纳米管光电化学
- 组蛋白促进[Ru(bpy)_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的阳极共沉积
- 2015年
- 应用计时库仑法、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荧光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组蛋白(His)、[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的电化学共沉积.结果表明,His能促进[Ru(bpy)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的阳极共沉积(1.2 V vs.Ag/Ag Cl),所获得的复合膜呈现2对由表面电化学过程控制的氧化还原峰;通过研究His质量浓度和p H对复合膜中Ru(III)/Ru(II)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阐明了His作为媒介体调控[Ru(bpy)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共沉积的机理.在优化的条件下,复合物中[Ru(bpy)2(dppz)]2+发生氧化的电量在0.01~0.2mg/L和0.2~5.0 mg/L区间内与His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ΔQ=3.24(±0.27)×10-6+2.95(±0.09)×10-4CHis(R=0.993)和ΔQ=5.92(±0.25)×10-5+6.26(±0.62)×10-6CHis(R=0.998).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应用于具有良好氧化还原性能的无机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蛋白质的固定与检测.
- 杨绮琳陈琳琳李南希李红
- 关键词:组蛋白钌(II)配合物
- 亚甲基蓝介导抗坏血酸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 2018年
- 利用亚甲基蓝(MB)颜色可逆调控技术,研究了抗坏血酸(AA)的氧化动力学及其受MB介导的影响.蓝色MB与AA快速反应生成无色的还原态亚甲基蓝(LMB),随后通入O_2使LMB氧化恢复为初始态的MB,并通过MB在波长664 nm的特征吸收峰监测AA的氧化.在饱和O_2氛围中,AA的氧化呈现出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193μmol/(L·s); MB能促进AA的氧化,使AA的氧化反应活化能降低35.5%,速率常数增大2.2倍.此外,MB可作为检测AA的光谱探针,将其应用于片剂中AA的浓度测定和氧化程度评价,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仅2.1%,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
- 赵倩雯李南希陈琳琳李红
- 关键词:抗坏血酸亚甲基蓝氧化动力学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