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琳琳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电催化
  • 3篇配合物
  • 3篇催化
  • 3篇催化氧化
  • 2篇电催化氧化
  • 2篇亚甲基
  • 2篇亚甲基蓝
  • 2篇甲基
  • 2篇甲基蓝
  • 2篇BPY
  • 2篇DNA
  • 2篇PHEN
  • 2篇DPPZ
  • 1篇蛋白
  • 1篇电池
  • 1篇电池性能
  • 1篇电催化还原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检测
  • 1篇电极

机构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陈琳琳
  • 7篇李红
  • 2篇刘俊辰
  • 2篇李南希
  • 1篇许旋
  • 1篇江臻燊
  • 1篇甘桂莲
  • 1篇关海欣
  • 1篇朱少娇
  • 1篇王奕

传媒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_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伏安法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中Cu(Ⅱ)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鱼精DNA增强[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光致发光的调控。结果表明,在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水(V乙醇∶VTris=1∶5)体系中,DNA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均能增强[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其与[Ru(bpy)2(dppz)]2+间的键合常数分别为5.5×105和4.2×102L.mol-1;Cu(Ⅱ)离子能通过DNA和SDS介导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淬灭乙醇/水溶液中[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DNA介导的Stern-Volmer淬灭常数为2.0×105L.mol-1,远远大于SDS介导的淬灭常数(9.0×103L.mol-1)。此外,结合SDS、DNA和Cu(Ⅱ)对[Ru(bpy)2(dppz)]2+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DNA嵌入剂的发光和淬灭机制,为生物分子光开关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陈琳琳刘俊辰江臻燊甘桂莲李红
关键词:DNA光致发光
组蛋白促进[Ru(bpy)_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的阳极共沉积
2015年
应用计时库仑法、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荧光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组蛋白(His)、[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的电化学共沉积.结果表明,His能促进[Ru(bpy)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的阳极共沉积(1.2 V vs.Ag/Ag Cl),所获得的复合膜呈现2对由表面电化学过程控制的氧化还原峰;通过研究His质量浓度和p H对复合膜中Ru(III)/Ru(II)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阐明了His作为媒介体调控[Ru(bpy)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共沉积的机理.在优化的条件下,复合物中[Ru(bpy)2(dppz)]2+发生氧化的电量在0.01~0.2mg/L和0.2~5.0 mg/L区间内与His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ΔQ=3.24(±0.27)×10-6+2.95(±0.09)×10-4CHis(R=0.993)和ΔQ=5.92(±0.25)×10-5+6.26(±0.62)×10-6CHis(R=0.998).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应用于具有良好氧化还原性能的无机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蛋白质的固定与检测.
杨绮琳陈琳琳李南希李红
关键词:组蛋白钌(II)配合物
SDS-乙醇-水中[Fe(phen)_3]^(2+)介导双酚A的伏安检测被引量:2
2013年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醇-水体系中[Fe(phen)3]2+(phen=1,10-邻菲咯啉)介导双酚A(BPA)氧化的反应机理及其伏安检测。结果表明:在SDS-乙醇-水体系中,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Fe(phen)3]2+对BPA呈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电催化效果受乙醇-水体积比、SDS及BPA浓度的影响。在乙醇-水(1∶5)体系中,0.25 mmol·L-1SDS的加入增强了ITO电极上[Fe(phen)3]2+对BPA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在乙醇-水(1∶5)和0.25 mmol·L-1SDS体系中,BPA在微分脉冲伏安图上约0.731 V处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峰,峰电流在0.2~20μmol·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检出限为0.034μmol·L-1,相对标准偏差(n=3)为2.1%。将该体系用于水样中BPA的测定,回收率为96.9%~100.7%。该文还讨论了SDS-乙醇-水体系中[Fe(phen)3]2+介导BPA氧化的反应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微乳体系中氧化还原媒介体对酚类污染物的电催化氧化机理,可为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朱少娇陈琳琳刘俊辰倪申妍李红
关键词:双酚A电催化氧化电化学检测
亚甲基蓝介导抗坏血酸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2018年
利用亚甲基蓝(MB)颜色可逆调控技术,研究了抗坏血酸(AA)的氧化动力学及其受MB介导的影响.蓝色MB与AA快速反应生成无色的还原态亚甲基蓝(LMB),随后通入O_2使LMB氧化恢复为初始态的MB,并通过MB在波长664 nm的特征吸收峰监测AA的氧化.在饱和O_2氛围中,AA的氧化呈现出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193μmol/(L·s); MB能促进AA的氧化,使AA的氧化反应活化能降低35.5%,速率常数增大2.2倍.此外,MB可作为检测AA的光谱探针,将其应用于片剂中AA的浓度测定和氧化程度评价,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仅2.1%,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
赵倩雯李南希陈琳琳李红
关键词:抗坏血酸亚甲基蓝氧化动力学吸收光谱
基于纳米CdS对尿酸的光催化氧化和铜(Ⅱ)配合物对氧的电催化还原的燃料电池性能被引量:1
2015年
以纳米硫化镉薄膜修饰的铟锡氧化物电极(Cd S/ITO)作光阳极,铜(Ⅱ)配合物[Cu(phen)(L-Trp)·(H_2O)]^+(phen=1,10-菲啰啉,L-Trp=L-色氨酸)修饰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电极作阴极,构建了光催化尿酸(UA)燃料电池,并研究了其性能及热处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以下获得的纳米Cd S修饰电极在320~550 nm波长区间显现明显的吸收和光伏响应,在可见光辐射下能光催化氧化UA;较高温度的热处理(200~300℃)却降低了纳米Cd S对UA的光催化氧化活性.[Cu(phen)(L-Trp)(H_2O)]^+/SWCNTs电极在-0.131 V电位下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并能电催化还原O_2和H_2O_2.此外,基于UA在Cd S/ITO电极上的光催化氧化及O_2在[Cu(phen)(L-Trp)(H_2O)]^+/SWCNTs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组装了UA(0.2mmol/L)燃料电池,其在可见光照射(0.18 m W/cm^2)下产生0.52 V开路电压,13.08μA/cm^2短路光电流,在0.41 V下呈现的最大功率密度为4.10μW/cm^2.
骆金苑陈琳琳王奕李红
关键词:尿酸燃料电池光催化氧化电催化还原
[Co(phen)_3]^(3+)和SWCNTs促进钌(Ⅱ)配合物对牛血清蛋白的电催化氧化被引量:2
2015年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荧光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Co(phen)3]3+(phen=1,10-邻菲咯啉)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促进[Ru(bpy)2(tatp)]2+(bpy=2,2'-联吡啶,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对牛血清蛋白(BSA)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Ru(bpy)2(tatp)]2+、BSA、[Co(phen)3]3+和SWCNTs间相互作用明显,BSA-SWCNTs的加入促进了[Ru(bpy)2(tatp)]2+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Co(phen)3]3+的加入则促进了组装到ITO电极上的[Ru(bpy)2(tatp)]2+对BSA的电催化氧化,在连续微分脉冲伏安图上呈现一个类似于色氨酸电催化氧化的特征氧化峰.通过改变离子强度、Ru(Ⅱ)或Co(Ⅲ)配合物配体结构和BSA浓度的研究发现,增强BSA与双金属键合剂间作用的因素有利于Co(Ⅲ)配合物诱导Ru(Ⅱ)配合物对BSA的电催化氧化.此外,BSA的电催化氧化响应在0.3~1.5μmol/L BSA浓度区呈线性增加变化,Co(Ⅲ)配合物的伏安响应呈线性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双金属键合剂对蛋白质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为蛋白质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蔡雪萍陈琳琳许旋李红
关键词:牛血清蛋白电催化氧化
基于亚甲基蓝与DNA相互作用自铸成膜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亚甲基蓝(MB)与DNA间的静电作用与嵌入作用,运用自铸膜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蓝色的MB-DNA复合膜,并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DNA-MB复合膜的成膜机制.结果表明,MB能嵌入诱导DNA的凝聚,形成均匀的MB-DNA复合膜,而膜中的DNA对MB起分散作用,使膜中多聚体MB分散成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显示出单体和二聚体的光吸收特性.该研究结果为DNA介导的功能光电器件的构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甘绮婷陈琳琳朱耀婷关海欣李红
关键词:亚甲基蓝DNA复合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