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腾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东莞市一起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媒介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为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所实施的媒介控制措施效果。方法在疫点及其周围,实施以蚊虫孳生地清除和成蚊消除等为主的媒介控制措施,并密切监测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诱蚊诱卵指数等)的变化。结果防控措施实施3 d后,疫点布雷图指数下降至6.56;7 d后,布雷图指数下降了94.15%(由53.33降至3.12),房屋指数下降了92.51%(由41.67降至3.12),容器指数下降了71.19%(由14.75降至4.25)。诱蚊诱卵指数在首次监测(10月26日)中为0.75%,到11月4日降至0。结论在中堂镇采取的媒介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当地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伊蚊的密度,对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进一步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 冯志阶张巧利钟新光汪文腾郭汉初万锦祥张萌
-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媒介控制
- 东莞市病媒生物本底调查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病媒生物鼠、蚊、蝇、蜚蠊、伊蚊的本底和种群季节消长,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在城区及郊区选点,分别用笼夜法、诱蚊灯法、诱蝇笼法、粘捕盒法、诱蚊诱卵器法监测鼠、蚊、蝇、蜚蠊、伊蚊密度。结果鼠类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3.10%;蚊类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99.70%;蝇类以家蝇为优势种,占64.29%;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7.64%。年平均密度分别为6.01%、27.4只/灯、0.87只/笼、1.29只/盒。鼠、蚊、蜚蠊全年有活动,出现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分别在5月、8月;5月、12月和7月、11月。蝇的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密度季节消长不明显,波动较大。伊蚊全部为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为2.33%,活动高峰在7月和10月。结论掌握本市病媒鼠、蚊、蝇、蜚蠊、伊蚊的本底情况,应在病媒密度高峰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降低病媒密度。
- 冯志阶汪文腾
- 关键词:病媒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