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阶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东莞市一起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媒介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为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所实施的媒介控制措施效果。方法在疫点及其周围,实施以蚊虫孳生地清除和成蚊消除等为主的媒介控制措施,并密切监测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诱蚊诱卵指数等)的变化。结果防控措施实施3 d后,疫点布雷图指数下降至6.56;7 d后,布雷图指数下降了94.15%(由53.33降至3.12),房屋指数下降了92.51%(由41.67降至3.12),容器指数下降了71.19%(由14.75降至4.25)。诱蚊诱卵指数在首次监测(10月26日)中为0.75%,到11月4日降至0。结论在中堂镇采取的媒介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当地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伊蚊的密度,对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进一步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 冯志阶张巧利钟新光汪文腾郭汉初万锦祥张萌
-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媒介控制
- 东莞市疟疾低发地区防治措施与效果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疟疾低发地区防治措施及其控制效果。 方法 在疟疾低发区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同期在疟疾高发区采取以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蚊媒为主的综合措施对比其效果。 结果 低发区疟疾发病率 2 0 0 0、2 0 0 1年分别比上一年下降 2 6 3 5 %和 62 5 4%。高发区疟疾发病率 2 0 0 0、2 0 0 1年分别比上一年下降 3 6.19%和74.13 %。 结论 在疟疾低发区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 ,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
- 冯志阶夏宪照张巧利
- 关键词:疟疾溴氰菊酯传染源
- 东莞市HIV感染现况及防制策略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了解东莞市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现况 ,评价业已采取的防制措施 ,为进一步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91~ 2 0 0 0年的常规监测和 2 0 0 1年的专项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东莞市主要通过被动监测发现HIV感染者 ,且感染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境外和外省籍人员为主 ;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 ,占 66 99% ,其中静脉注射毒品占 5 6 5 2 % ;其次为性传播 ,占 2 1 3 6%。目前东莞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制体系 ,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也正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结论 东莞市目前正处于艾滋病流行初期 ,也是处于防制艾滋病的关键时期 。
- 夏宪照张巧利李祖海冯志阶雷满根王水能刘爱红刘力勤陈婉雯黎志刚古文丽张龙
-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
- 东莞市病媒生物本底调查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病媒生物鼠、蚊、蝇、蜚蠊、伊蚊的本底和种群季节消长,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在城区及郊区选点,分别用笼夜法、诱蚊灯法、诱蝇笼法、粘捕盒法、诱蚊诱卵器法监测鼠、蚊、蝇、蜚蠊、伊蚊密度。结果鼠类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3.10%;蚊类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99.70%;蝇类以家蝇为优势种,占64.29%;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7.64%。年平均密度分别为6.01%、27.4只/灯、0.87只/笼、1.29只/盒。鼠、蚊、蜚蠊全年有活动,出现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分别在5月、8月;5月、12月和7月、11月。蝇的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密度季节消长不明显,波动较大。伊蚊全部为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为2.33%,活动高峰在7月和10月。结论掌握本市病媒鼠、蚊、蝇、蜚蠊、伊蚊的本底情况,应在病媒密度高峰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降低病媒密度。
- 冯志阶汪文腾
- 关键词:病媒生物
- 东莞市2005-2008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状况,把医院感染管理落到实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卫发监发[2002]282号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对2005-2008年东莞市各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样品2903份,总合格率为94.28%;2005-2008年各年度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6.02%、93.79%、92.31%、95.5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合格率分别为市级94.64%、镇级94.37%、卫生站90.32%;所检项目中,空气合格率最低,合格率为77.22%。结论东莞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较高,但仍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消毒意识,防止医院内感染。
- 古国平郑少敏张谊德任婕罗文勇龚志勇冯志阶
- 关键词: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