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萍 作品数:9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40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进行光镜观察(视野直径>1mm),免疫组化研究及部分病例随访。结果:40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镜下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拥挤,且有些不规则,增生腺体分布区域大于间质分布区域,腺上皮细胞多具有非典型性,表现为核大、核浆比大,核变圆、有明显的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40例均作PTEN、p53检测,65%(26/40)PTEN(-),5%(2/40)p53(+)。9例随访病例中2例发现同时存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上强调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使组织病理诊断标准更趋向一致。 朱晓萍 王彩霞 王桂梅 吕淑慧 王晓关键词: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 PTEN P53 联合PBL+CBL教学法在临床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2年 探究在临床病理学教学工作中将PBL与CBL教学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在我校展开教学研究工作,共选取332例、八个班的学生展开研究,学生均学习临床病理学知识,将332例学生按照上课教室分为两组,对照组(n=159)与实验组(n=173),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一组给予常规传统教学方法,另外一组给予PBL联合CBL教学法,分别以对照组和实验组命名,对其教学效果展开对比分析如下。结果:实验组学生的两项成绩均相对更高,对比两组学生的综合理论成绩和课堂模拟实践成绩,其均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表示为P<0.05。同时,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满意度数据差异较大,以P<0.05为主,其中,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更高,为90.17%,显著于对照组的77.99%。实验组教学方法更好。结论:在展开临床病理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将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进行联合应用,其应用效果显著,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价值较高。 郭梦凡 朱晓萍 宋汉君 刁为英 崔延昆关键词:临床病理学 教学效果 ZEB1蛋白免疫组化表达和宫颈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ZEB1蛋白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及宫颈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对30例宫颈癌标本、30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标本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ZEB1和VM、EMT相关指标的表达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宫颈癌患者ZEB1和Vimentin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上皮内病变宫颈和正常宫颈,而E-cadherin则表达较低;此外,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ZEB1和Vimentin表达的阳性率也高于正常宫颈,且E-cadherin低于正常宫颈。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ZEB1与E-cadherin呈负相关,而与Vimentin呈正相关。高表达ZEB1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有VM形成。结论宫颈癌组织中ZEB1的高表达参与了上皮的EMT现象,并与VM有关。 聂美楠 王桂梅 郭梦凡 朱晓萍 王彩霞关键词:宫颈癌 免疫组化 血管生成拟态 上皮-间质转化 MMP-26及TIMP-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65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TIMP-1和MMP-26的表达情况。结果:TIMP-1及MMP-26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2%(49/74)和63.51%(47/7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5.38%(23/65)和26.15%(17/65);并且MMP-26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TIMP-1与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26和TIMP-1均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且MMP-26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彩霞 王桂梅 刁为英 朱晓萍 丁成龙关键词:结直肠腺癌 TIMP-1 MMP-26 关于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鉴别及病理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朱晓萍 王晓 王彩霞 王桂梅关键词:免疫组化 染色方法 病理应用 KLF-1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KLF1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态及其与乳腺癌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于本院住院乳腺癌患者128例,且均经2名资深的病理医生复查HE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参照WHO(2012)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最终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LF-17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LF-17在癌旁正常乳腺及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4.59%(70/74)及72.66%(93/1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证实的淋巴结转移52例,KLF-17的阳性表达率为36.53%(19/52),无淋巴结转移76例,KLF-17的阳性表达率为71.05%(54/76),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中KLF-1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KLF-17在肿瘤侵袭中具有抑制作用,是乳腺癌发生转移的关键途径,其表达水平可能用于预测原发性乳腺癌的转移状态,有望成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值得进一步探索。 刁为英 王桂梅 王彩霞 郭梦凡 李莹 朱晓萍关键词:乳腺癌 免疫组化 预后 老年胃癌89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分析 2009年 朱晓萍 王彩霞 王桂梅 吕淑慧 聂美楠关键词:胃癌 老年患者 病理学 免疫组化 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s,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SCCC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表现阴道排液或接触性出血,均于两年内死于肿瘤转移。组织学: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核分裂多见,坏死明显。免疫组化:3例瘤细胞至少表达两种神经内分泌标记(CgA、NSE、Syn),1例HPV阳性。结论:SC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王彩霞 朱晓萍 王晓 王桂梅 聂美楠 吕淑慧关键词: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DAB2I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在乳腺癌中检测DAB2IP的表达,探讨其引发肿瘤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住院乳腺癌患者254例,且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浸润性癌,通过HE切片观察病理形态改变,参照WHO(2012)乳腺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AB2IP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DAB2I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78.74%(200/254),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83%(69/7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在Ⅰ、Ⅱ、Ⅲ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DAB2IP的阳性表达明显下调,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TNM分期相关,从Ⅰ期到Ⅳ期DAB2IP表达率逐渐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AB2IP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部位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结论:DAB2I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协助HE染色判断形态学观察进行组织学分级,预测淋巴结转移潜能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刁为英 王桂梅 王彩霞 郭梦凡 朱晓萍 李莹关键词: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