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彬
-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布鲁菌病骨关节损害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布鲁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发病范围广泛。布鲁菌病骨关节受累患病率达10%~85%,其中脊柱关节和骶髂关节更为常见。布鲁菌病骨关节损害的临床表现多样,需要与腰背部疼痛相关疾病鉴别,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 蒋妮李敏彭雪彬毛永武毛小荣
- 关键词:布鲁菌病关节
- 一种肝病穿刺定位装置
- 一种肝病穿刺定位装置,解决了肝穿刺时角度调节定位容易发生抖动,导致穿刺部位发生变动的问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有定位架和定位杆,定位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定位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第一蜗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 彭雪彬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促凝和抗凝血因子变化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促凝、抗凝血因子以及临床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5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A级组(n=42)、B级组(n=39)、C级组(n=24),对所有患者检测常用临床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Ⅺ),抗凝血因子抗凝血酶(AT)、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 11、12. 09,P值均<0. 001),C级组均显著高于B级和A级组,B级组均显著高于A级组(P值均<0. 05)。凝血因子Ⅱ、Ⅴ、Ⅶ、Ⅺ活性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 52、14. 77、38. 88、9. 24,P值均<0. 001),C级组均显著低于B级和A级组,B级组均显著低于A级组(P值均<0. 05)。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44,P <0. 05),C级患者的凝血因子Ⅷ活性显著高于B级和A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但A级与B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T、PC、FPS活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 90、30. 46、15. 58,P值均<0. 001),C级组均显著低于B级和A级组,B级组均显著低于A级组(P值均<0. 05)。相关分析发现,Child-Pugh分级与凝血因子Ⅱ、Ⅴ、Ⅶ、Ⅺ及抗凝血因子PC、FPS、A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687、-0. 460、-0. 706、-0. 426、-0. 723、-0. 646、-0. 468,P值均<0. 001),其中与凝血因子Ⅱ、Ⅶ、抗凝血因子PC的相关性较强。而凝血因子Ⅱ、Ⅶ与抗凝血因子PC均�
- 邓永东彭雪彬姚立琼李海谭榜云马超群
- 关键词:肝硬化血液凝固因子抗凝血酶类
- 甘肃地区不同基因型丙肝感染与糖脂铁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比较甘肃地区汉族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中1b型和2a型HCV基因型与糖脂铁指标的检测结果,探讨这些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检测HCV携带者的基因型,比较1b型和2a型基因型HCV携带者血糖(GLU)、胰岛素、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共检出1b型84例,2a型136例。1b型和2a型两种基因型HCV携带者的TG、ALT、TRF、TIB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甘肃地区汉族人群中,2a型HCV较1b型更为常见。两种HCV基因分型在人群中的血糖代谢可能没有区别;2a型患者有高脂血症、脂肪变倾向,肝脏损害程度可能高于1b型;而1b型患者相较2a型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铁沉积。
- 毛小荣彭雪彬张有成李林平
-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血液血液丙氨酸转氨酶血液脂蛋白A血液血液血液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在中国大陆汉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调查中国大陆汉族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基因型与地区分布、性别、HCV-RNA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中国大陆不同地区28家医院的1014例汉族CHC患者,对其性别、分布区域、HCV基因型、HCV-RNA复制水平等指标进行调查,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分析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①中国大陆HCV1型患者人数最多(56.80%);除西南、华南、华中地区外,其余地区HCV基因型分布频度均为HCV1型〉HCV2型〉HCV3型〉HCV6型。②HCV1型在华南地区男性患者多见(P〈0.05);HCV2型在华北地区女性多见(P〈0.05);HCV3型在华北、西北地区男性多见(P〈0.05);HCV6型在西北地区男性多见(P〈0.05),其余各地区不同性别间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⑧在HCV1、HCV2、HCV3、HCV6型中,均多见HCV-RNA高水平复制,低水平复制患者数最少。结论:中国大陆汉族CHC患者HCV基因型在各地区分布不同,并与性别、HCV-RNA复制水平有关。
- 毛小荣张立婷蒋妮肖萍彭雪彬张有成
- 关键词:肝炎肝炎性别分布
- 甘肃地区汉族HCV基因分型相关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调查甘肃地区汉族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分布情况及与其可能的传播途径、其他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地区汉族220例患者完整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可能的感染途径、病毒水平及生化检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C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220例患者共检出1b型84例(38%),2a型136例(62%)。对220例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HCV RNA、ALT、AST、TBil、IBil、DBil、ALP、GGT等11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途径、HCV RNA及ALT与HCV基因型间存在相关性(χ2=23.947,P<0.001;Z=-3.349,P=0.001;t=-2.325,P=0.021),而年龄、性别、AST、TBil、IBil、DBil、ALP、GGT等指标均与HCV基因型无关(P>0.05)。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3项均与HCV基因型有关(χ2=3.993,P=0.046;χ2=9.308,P=0.002;χ2=11.65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V RNA高水平复制(≥106)患者中感染2a型较1b型患者多;ALT异常(>49 U/L)患者中感染2a型者较之感染1b型患者多;通过输血途径、口腔感染途径感染1b型的概率,较之其他途径高。结论甘肃地区汉族人群中HCV感染主要为基因1b型及2a型,且2a型较1b型更为常见。2a型患者更容易出现HCV RNA的高水平复制,且可能更容易出现肝脏损伤。输血途径感染是甘肃地区主要感染HCV的方式,其次为口腔感染,而通过以上2种感染方式感染HCV的患者1b型较2a型多。
- 彭雪彬毛小荣陈红
-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基因型
-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传染病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4
- 2018年
- 目的评价CBL联合PBL教学法在传染病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某院2017年2月-2017年7月传染科临床实习的60名实习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BL+PBL教学组与LBL教学组,CBL+PBL教学组采用CBL联合PBL教学法,LBL教学组采用LBL教学法,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CBL+PBL教学组的理论考试、病例分析及总成绩高于LBL教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L+PBL教学组在知识的掌握能力、临床实习兴趣性、医患沟通能力、查阅文献资料能力方面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高于LBL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联合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传染病临床实习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杨忠霞刘小军李俊峰彭雪彬赵荣荣
- 关键词:CBLPBL传染病教学效果
- 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国未经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月全国范围内1012例未经治疗的CHC患者,检测其甲状腺功能,并对地域、年龄、性别、HCV RNA复制水平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CHC合并TD患者与上述指标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HC合并TD类型存在地域差异,华北、西北地区TD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8.2%和26.5%;各TD类型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占总TD的58.8%;中年患者在CHC合并TD中最常见(44.0%),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χ2值分别为10.10、6.17,P值分别为0.001、0.013);女性CHC患者合并TD的患病率高于男性(58.9%vs 41.1%,χ2=13.1,P=0.00);HCV RNA高复制在我国CHC中最为常见,但对TD影响不大。结论在中国CHC合并TD受地域分布、性别、年龄因素影响,但与HCV RNA复制水平相关性不大。
- 蒋妮毛小荣彭雪彬李月月陈启明陈青锋
-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因素
- PARP-1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研究证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1)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有影响,但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此研究的目的是观察3种不同的PARP-1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MTT检测体外不同浓度的PARP-1抑制剂AG014699,BSI-201,AZD-2281处理后HepG2细胞的增殖;随后选择抑制效果明显的抑制剂AG014699和BSI-201处理HepG2;Western印迹法检测HepG2细胞Casepase3、Casepase8、Bax、Bcl-2、PTEN、Timp3、MMP3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AG014699和BSI-201对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AG014699,BSI-201,AZD-2281均具有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作用HepG2细胞48 h后的Caspase3、Caspase8、Bax、PTEN、Timp3蛋白的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而Bcl-2和MMP3蛋白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体外PARP-1抑制剂AG014699、BSI-201、AZD-2281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但AG014699和BSI-201展示较好的敏感性,同时二者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这其中的机制可能与影响凋亡信号的通路以及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毛小荣杜森荣杨忠霞张立婷彭雪彬蒋妮
- 关键词:PARP-1抑制剂肝癌增殖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