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方舟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体外
  • 2篇耐药
  • 2篇抗肿瘤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体外抗肿瘤
  • 1篇体外评价
  • 1篇逆转
  • 1篇逆转耐药
  • 1篇热疗
  • 1篇热疗法
  • 1篇肿瘤多药耐药
  • 1篇肿瘤活性
  • 1篇肿瘤研究
  • 1篇吲哚菁绿
  • 1篇细胞
  • 1篇疗法
  • 1篇瘤活性
  • 1篇米粒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沈园园
  • 3篇李方舟
  • 2篇朱浩
  • 1篇李静
  • 1篇黄赛燕
  • 1篇王霁宁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吲哚菁绿金纳米笼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2017年
目的:制备吲哚菁绿金纳米笼(ICG/Biotin-PEG-AuNC-PCM),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使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立方体(Ag NC)作为模板,通过离子置换反应制备金纳米笼(AuNC)。对AuNC形貌、粒径及近红外(NIR)光热性质进行表征。使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装载ICG、1-十四醇(PCM)、表面修饰生物素聚乙二醇巯基(Biotin-PEG-SH)的ICG/Biotin-PEG-AuNC-PCM,检测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载药量,考察其在37、40℃下180 min内的体外累积释放度(Q)。以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考察ICG、ICG/PEG-AuNC-PCM、ICG/Biotin-PEG-AuNC-PCM的抗肿瘤活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AuNC为立方体,粒径为6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质。ICG/Biotin-PEG-AuNCPCM的粒径为(105±2.8)nm,PDI为0.261±0.02(n=3);载药量为1.34×108g/mol AuNC;37℃下Q180 min约为10%,40℃下Q20 min约为80%。ICG、ICG/PEG-AuNC-PCM、ICG/Biotin-PEG-AuNC-PCM对MCF-7/ADR细胞的IC50分别为95.2、29.3、16.1μg/m L。结论:成功制得ICG/Biotin-PEG-AuNC-PCM,其对MCF-7/ADR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强于ICG。
俞燕娜李方舟朱浩沈园园
关键词:吲哚菁绿抗肿瘤活性
介孔碳纳米粒的构建及化疗-光疗联合抗多药耐药肿瘤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构建负载化疗药物并具有光热和光动力联合治疗效果的介孔碳纳米粒(MCNs),研究其体外抗多药耐药肿瘤的作用。方法:利用低浓度水热法制备MCNs,通过混酸超声法将MCNs表面羧基化制成MCNs-COOH(MCNC),对其形貌、表面性质等进行表征。利用吸附法构建负载阿霉素(ADR)的ADR/MCNC,通过紫外吸光度计算其载药量,利用透析法考察其释放特性。选用耐ADR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ADR/MCNC的细胞摄取和定位,MTT法考察ADR/MCNC的细胞毒性,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IR光照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结果:所制备的MCNC的粒径约为90 nm,表面含有羧基,BET比表面积为541.62 m^2/g,孔容为0.34 cm^3/g,孔径分布约为2.5 nm,具有显著光热效应。ADR/MCNC的载药量为47.4%,具有pH/NIR响应性释放特性;NIR光照下能促进ADR的细胞摄取和核内蓄积,能诱导MCF-7/ADR细胞产生ROS,并对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制得MCNs,此外ADR/MCNC具有抗多药耐药肿瘤的作用。
李方舟俞燕娜朱浩沈园园
关键词:介孔碳纳米给药系统光热疗法肿瘤多药耐药
抗肿瘤多药耐药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会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本研究通过制备抗肿瘤多药耐药的靶向给药系统来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以提升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该现象对癌症治疗的阻碍。方法:本文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以含姜黄素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载体、以紫杉醇和磁性粒为核心的抗肿瘤多药耐药纳米粒,使用透射电镜和动态粒径散射仪等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和磁响应性测试后,使用MTT法测定纳米粒对肿瘤耐药细胞MCF-7/ADR的抑制率以探究给药系统的耐药逆转性能。结果:制备的抗肿瘤多耐药纳米粒粒径为105 nm左右,磁响应性良好。所制得载紫杉醇纳米粒包封率为74.74%,载药率为12.40%。纳米粒可以通过磁场和生物素受体介导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对粒子的内化,以增加抗癌药物的蓄积。与游离紫杉醇相比,逆转细胞耐药指数达8.5。结论:纳米系统在维持自身稳定性同时,能够凭借协同作用和靶向作用较大程度提升药物对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王霁宁李方舟黄赛燕李静沈园园
关键词:纳米粒抗肿瘤靶向性逆转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