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Hi-B钢二次再结晶退火初期不同取向晶粒的三维形貌表征被引量:2
- 2017年
- 利用定量逐层研磨和计算机辅助重建及可视化技术,并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研究了Hi-B钢二次再结晶退火初期不同取向晶粒的三维形貌。结果表明,Goss取向晶粒主要呈"塔状",黄铜取向晶粒则类似"上大下小"倒锥状,{411}<148>取向晶粒也表现为"塔状"和倒锥状。而{111}<112>取向晶粒形貌各异,没有一致性。与其它取向晶粒相比,Goss取向晶粒在三维尺度上没有尺寸优势,Goss取向晶粒异常长大前,其长大主要受曲率控制。
- 徐洋鲍思前赵刚黄祥斌黄儒胜刘兵兵宋娜娜
- 关键词:二次再结晶三维形貌EBSD
- 基于CSP工艺锯片钢75Cr1静态再结晶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试验用75Cr1钢(/%:0.76C,0.30Si,0.70Mn,0.45Cr,0.010P,0.003S)的CSP流程为150 t BOF-LF-60 mm板坯连铸-连轧。通过Thermecmastor-Z热模拟实验机对取自锯片钢75Cr1 60 mm铸坯的试样进行了双道次热压缩实验,分析了温度(1 000~1 150℃),变形量(0.1~0.22),变形速率(0.1~10 s^(-1))以及道次间隔时间(1~80 s)对其静态再结晶的影响,并采用2%应力补偿计算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静态再结晶百分率,建立了基于CSP工艺锯片钢75Cr1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利用VB编制模拟软件,结合现场生产工艺参数,预报CSP工艺生产75Cr1钢热轧过程中组织演变,得出75Cr1钢合适的精轧工艺-精轧人口温度1 150℃,变形量0.22,应变速率1 s^(-1),道次间隔时间30 s。
- 宋娜娜鲍思前赵刚蔡珍徐洋黄祥斌
- 关键词:CSP工艺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模拟软件
- 低温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及织构演变被引量:5
- 2017年
- 研究了低温取向硅钢在625~850℃的等温退火过程,根据Avrami方程建立了其初次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利用EBSD技术对初次再结晶织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850℃时保温5s即可发生完全再结晶;而在625℃下保温1.7h以上再结晶才能进行完全。当退火温度在625~700℃时,Avrami指数n在0.82~0.89之间,当退火温度在750~850℃时,n值在1.25~1.27之间,相对应的再结晶激活能QRX分别为239.3、160.4kJ/mol。初次再结晶早期主要发生在高储存能的γ纤维织构上,而中后期则主要发生在低储存能的α纤维织构上。初次再结晶完成后织构类型主要是以{111}<112>组分为主的γ织构、{114}<418>织构及少量分布在次表层的Goss织构。
- 黄祥斌鲍思前赵刚徐洋宋娜娜刘兵兵
-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激活能织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