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照波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冰川
  • 6篇冰川遗迹
  • 3篇第四纪冰川
  • 3篇冰期
  • 3篇擦痕
  • 3篇成矿
  • 2篇第四纪
  • 2篇遗迹
  • 2篇全新世
  • 2篇金伯利岩
  • 2篇冷槽
  • 2篇光释光
  • 2篇MIS
  • 2篇冰斗
  • 2篇测年
  • 1篇地貌
  • 1篇第四纪冰川遗...
  • 1篇东北缘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机构

  • 8篇国土资源部
  • 7篇曲阜师范大学
  • 5篇临沂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3篇王照波
  • 7篇王江月
  • 4篇卞青
  • 2篇李大鹏
  • 1篇张剑
  • 1篇张剑
  • 1篇刘元本
  • 1篇王金玉
  • 1篇杨斌
  • 1篇王庆军
  • 1篇刘金民
  • 1篇周登诗

传媒

  • 7篇山东国土资源
  • 4篇地质论评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华东地质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光释光测年研究及冰期划分与对比被引量:35
2017年
针对蒙山发育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采用光释光(Optic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的测年方法,对遗迹较新的冰碛垄进行了采样与测试,首次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获得了8.2ka BP与18.2~22.2ka BP两个时间段的冰期年龄值,对应于8.2ka BP早全新世全球冷事件与末次冰盛期。根据冰碛垄的特征与测定年龄值,结合我国以往其他地区冰期的对比研究,在蒙山建立了拦马冰期与蒙山冰期。本项研究,确认并发展了李四光关于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理论。
王照波张剑王江月张盈松卞青郭启鹏
关键词:光释光末次冰盛期冰期划分
山东蒙山全新世冰川遗迹的发现及确认——来自宇生核素年龄证据被引量:17
2018年
针对山东蒙山发育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采用光释光的测年方法,获得了8.2ka冰期年龄值,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拦马冰期,属于全新世早期。为了能够获得其他测年成果的相互验证,该次研究采用了宇生核素的测年方法,获得了3个年龄值:7.01ka,8.57ka,9.95ka,均属于全新世早期,与光释光方法获得的年龄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海拔752m的清荣峡谷内的冰碛表面,获得了5.27ka的全新世中期的年龄,对应冰碛建立了清荣冰期。通过该项研究,结合蒙山冰川遗迹的特征及其风化程度,反映了冰川遗迹、测年数据与环境气候之间的吻合性,综合确认了我国东部全新世早期拦马冰期、全新世中期清荣冰期的存在,也证明了全新世,在山东蒙山及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受到东亚冷槽的影响,曾经存在冰川作用。
王照波王照波王江月卞青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全新世
山东金刚石原生矿成矿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山东金刚石矿主要分布于蒙阴地区与郯城地区。根据2009年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山东省有金刚石矿产地9处,其中金伯利岩型原生矿4处,砂矿5处。截止2015年底,山东省保有资源储量为1357万ct,其中常马金刚石原生矿资源量为326万ct,西峪金刚石原生矿资源量为1031万ct。
王照波程伟孙斌吕青周登诗周军王庆军杨德平张增奇迟乃杰
关键词:原生矿金刚石金伯利岩成矿规律
豫西甘山第四纪冰斗系统的发现及其与MIS的耦合关系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在调查东亚冷槽西壁冰川遗迹及其海拔梯度的过程中,发现了甘山冰斗系统与磨光面、擦痕、漂砾等冰川遗迹。进而对该冰斗系统进行成因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冰斗系统的"冰斗环退"的形成方式。以此为基础,就甘山冰斗系统与MIS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甘山冰斗系统是以"冰斗环退"方式形成的,该冰斗环退系统完整展现了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过程,对研究冰期的雪线高程、环境演化规律、冰川作用的进退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冰斗环退"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对应的"冰斗环进"机制。冰斗环进代表了冰川作用由高向低推进过程,冰斗环退代表了冰川作用由低向高撤退过程。通过影像分析,初步将甘山冰斗系统划分四段,共解析出了50余套冰斗环,冰川作用的时代可追溯到2.56 Ma。根据冰斗的环进、环退特征,进而发现C28冰斗环所对应MIS56,也即1.60Ma,可能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作用过程中的冰进向冰退演化的重要拐点。
王照波王照波王江月徐宪立李宝杰
关键词:MIS
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黄土、水系沉积物与MIS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为了确定山东蒙山佛塔谷一带的第四纪冰川、黄土、水系沉积物与MIS的对应关系,对该区冰川遗迹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冰川、黄土和水系沉积物进行年代学研究。对比研究了蒙山地区各类地层沉积与深海氧同位素演化阶段的对应性,建立了冰川、黄土、水系沉积物与环境演化的内在关系;详细对比了全新世、晚更新世冰川、黄土、水系沉积物与MIS的关系,初步对比了中更新世冰川沉积物与MIS的关系。我国东部各类第四纪沉积物与MIS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从沉积层序与环境演化的角度,确认了蒙山及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事实。
王照波王照波王江月
关键词:冰川遗迹黄土MIS第四纪
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组合遗迹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17年
本文介绍了山东蒙山地区南坡保存的丰富而清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重点展示了兰溪山谷的冰石河、侧碛堤组合,并对相伴产出的擦痕、磨光面、颤痕等冰川遗迹进行了调查与测量。同时对冰石河、侧碛堤的分布、规模、物质组成、岩石特征进行了介绍。根据侧碛堤的排列位置及砾石的风化程度,初步确定为末次冰期的冰碛遗迹;对山谷两侧磨光面上的擦痕进行了测量统计,显示谷壁磨光面上擦痕的长宽比具有10:1左右的比例规律;根据侧碛最大高度法(MELM),结合对于蒙山侧碛的调查,对蒙山雪线的高度进行了估算,初步估算蒙山南坡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度约为700 m左右。蒙山地区这些组合冰川遗迹的发现,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王照波卞青李大鹏王金玉刘彩玲郭启鹏
关键词:冰川遗迹擦痕
山东蒙山与四川海螺沟冰川擦痕特征对比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冰川擦痕在冰川遗迹的判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以槽谷岩壁擦痕与冰碛砾石擦痕最为明显。槽谷岩壁擦痕具有细长密集、近似平行的特征;冰碛砾石擦痕具有短粗稀疏、方向杂乱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弧形擦痕、逆冲擦痕、新月形凿口、新月形裂纹、新月形裂口、颤痕等刻蚀遗迹的配套产出。经对比分析,蒙山发育的擦痕与四川海螺沟现代冰川谷内的擦痕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因此进一步确定了蒙山擦痕的冰川成因。
王照波王江月
山东蒙阴小方山地区金伯利岩床的成矿作用及找矿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山东蒙阴地区盛产金刚石,一直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近年来的勘查和研究表明,该区NW走向的金伯利岩不是以往认为的岩脉,而是岩床,并根据赋存层位发现了新的金伯利岩床——珍宝1号。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岩床的微量元素特征,并根据构造的切割与地层展布特征恢复了白垩纪晚期时的原始地貌,对岩床的岩浆来源进行了分析。
王照波曹和才李大鹏卞青王庆军杨斌
关键词:金伯利岩
论冰川与泥石流堆积体的宏观展布、磨光面、平行擦痕等遗迹的差异性——兼答王乃昂教授“蒙山‘冰川遗迹’辨识中的逻辑谬误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在对比分析了冰川堆积与泥石流堆积过程差异的基础上,发现两类堆积体在平面与剖面上都存在明确的专属性差别。冰川冰碛在平面上形成专属性的垄槽序列,剖面上显示为混杂状无层理堆积特征。泥石流形成堆积扇,扇面上呈放射状垄岗堆积,剖面上表现为阵次韵律序列。据此对蒙山拦马墙冰碛垄、瑶池冰碛垄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认为拦马墙冰碛垄属于冰川凹岸堆积,瑶池冰碛垄属于冰川对称堆积。此外经调查发现,王乃昂等(2020)《逻辑》一文图2d所示"泥石流底泥层"实为一蜂类废弃的泥质巢穴。"平行特征"擦痕为泥石流成因的解释属于《逻辑》一文对于引文的误读。综合研究认为,蒙山冰川遗迹无论从清荣古冰斗的外形特征、平坦指数(F=1.87),瑶池、拦马冰碛垄的平面展布特征、砾石垄的堆积特征、兰溪U谷特征及深宽比(0.24~0.27),U谷岩壁上"微小擦痕"构成的磨光面及磨光面上产出的"平行特征"的擦痕等,都显示拦马墙冰碛垄与兰溪U谷为冰川作用的结果。
王照波田晓明赵向阳李宝杰
关键词:泥石流堆积擦痕全新世
中国东部末次冰期雪线高程重建与成冰气候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在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与光释光测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我国东部猛犸象化石出土位置、孢粉数据库、以及雪线高程的研究成果,首次对我国东部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程进行了恢复重建,并绘制了我国东部及东亚地区雪线高程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部蒙山冰期时的气候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东部冰期时的北路寒潮形成的"东亚冷槽",是我国东部第四纪山谷冰川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王照波王江月
关键词:冰川遗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