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宏

作品数:8 被引量:11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疟疾
  • 2篇输入性
  • 2篇输入性疟疾
  • 2篇蚊媒
  • 2篇按蚊
  • 1篇多样性
  • 1篇疫情
  • 1篇疫情特征
  • 1篇原虫
  • 1篇再传播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中国籍
  • 1篇死亡病例
  • 1篇死亡病例分析
  • 1篇疟原虫
  • 1篇培训效果评价
  • 1篇培训需求分析

机构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山东省寄生虫...
  • 1篇青海省地方病...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盈江县疾病预...

作者

  • 8篇涂宏
  • 4篇周水森
  • 3篇丰俊
  • 3篇夏志贵
  • 3篇张少森
  • 2篇郭玉红
  • 2篇燕贺
  • 2篇王立立
  • 2篇刘起勇
  • 2篇段招军
  • 2篇刘小波
  • 2篇任东升
  • 2篇张丽
  • 1篇林祖锐
  • 1篇孔祥礼
  • 1篇宋秀平
  • 1篇郭祥瑞
  • 1篇孙永
  • 1篇邹小辉
  • 1篇马江涛

传媒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云南省盈江县边境地区按蚊孳生地幼蚊种类构成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盈江县边境地区按蚊孳生地幼蚊种类构成。方法选择盈江县那邦镇卡牙河和平原镇户缺坝为调查点开展按蚊孳生地调查。于2016年6-10月在每个调查点选择缓流、积水、水潭、小型沼泽、水田等孳生地每月开展1次幼蚊构成调查。记录各孳生地水体p H值和面积值,以及Ⅰ龄、Ⅱ龄、Ⅲ龄、Ⅳ龄幼蚊以及蛹的数量。Ⅲ龄后期和Ⅳ龄幼蚊通过形态学鉴定蚊种,蛹饲养至羽化后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密度(density,Ds)、种类丰富性指数(species richness index,N)、Simpson多样性指数(Simpson diversity index,D)、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 diversity index,H)、Berger-Parker优势指数(Berger-Parker dominance index,d)、Shannon均衡性指数(Shannon evenness index,E)等6个指标分析按蚊幼蚊种类构成,采用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Morisita-Horn similarity index,C)分析两乡(镇)幼蚊种类构成相似性。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那邦镇共采集幼蚊标本313份(按蚊268份、库蚊45份),平原镇共采集幼蚊标本81份(按蚊55份、库蚊26份)。那邦镇的主要按蚊幼蚊为中华按蚊(183只,占68.28%)、带足按蚊(33只,占12.31%)和微小按蚊(25只,占9.33%);平原镇则为中华按蚊(27只,占49.09%)、带足按蚊(24只,占43.64%)和迷走按蚊(2只,占3.64%)。盈江县按蚊幼蚊Ds为0.33只/勺,D、H、d、E分别为0.54、1.16、0.65、0.50。那邦镇N、H和d值较大,E接近0.5,但D略低。两乡(镇)C为0.82(接近1)。那邦镇各月份的Ds、N和H均高于平原镇。积水中的按蚊幼蚊种类丰富,N较大,d较小;D和H均最高;E最接近0.5。那邦镇大型水体(面积>100 m2)种类更为丰富,多样性D和H均较高,d略低,E更接近0.5。偏酸性水体(p H值<7)的媒介构成较为复杂。结论云南边境地区面积较大、偏酸性的积水中按蚊种类多、结构复杂,乡镇间媒介种类构成的相似性较大。
陈田木周红宁罗春海曾旭灿郭祥瑞林祖锐涂宏王学忠张少森周水森
关键词:按蚊多样性
青海省疾控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水平调查及培训需求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我国疟疾非流行区疾控工作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应培训需求,为设置该类地区疾控工作人员的培训课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自填问卷的调查方法,对2016年参加青海省全省疟疾培训的疾控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115人,其中85.21%(98/115)来自县级疾控中心。调查对象的整体知晓率情况为70.35%,但在疟疾基础知识和疟疾治疗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对较差,分别为61.96%和48.99%。该结果在职称、所在科室分类、单位级别的结果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F=0.13~2.02,P均>0.05)。经培训后的整体答题得分情况有所改善,平均79.20±15.16分,高于培训前平均70.34±17.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在疟疾基础知识和疟疾监测响应知识知晓方面有显著提高(t=4.30、4.97,P均<0.05)。80%的调查对象认为疟疾基本知识最需要培训。但培训需求在各组之间以及不同培训内容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61~3.11,P均>0.05)。结论青海省各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疟疾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仍需要在疟疾基础知识、疟疾治疗、疟疾监测与响应等方面加强培训,以提高响应的能力。
张少森蔡辉霞涂宏燕贺刘娜马俊英
关键词:知晓率
2017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能力测评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寄生虫病专业理论、防治实践、实验诊断等水平,为加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级推荐的方式,2017年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选取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书面答题和现场操作的方法,测评其寄生虫病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分层分类方法,分析和评估不同性别、年龄、职称人员,以及不同流行程度地区防治专业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能力。结果2017年全国共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测评,测评对象综合平均得分为(125.0±35.2)分,及格者占54.8%。其中男性和女性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20.8±34.2)分和(126.6±35.4)分,≤30、>30-40、>40岁年龄组人员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25.6±33.6)、(124.9±35.8)分和(119.3±45.9)分,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员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19.8±35.8)、(136.0±32.5)分和(127.1±40.9)分。参加测评人员的寄生虫病专业理论平均得分为(67.4±15.6)分,及格率为68.5%;技能操作平均得分为(57.6±21.8)分,及格率为46.0%。疟疾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专业人员对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4.1%、72.8%、57.0%、58.3%和35.9%、46.9%、33.3%、43.8%,流行区专业技术人员对疟原虫的检测能力显著高于非流行区(x^2=767.10、462.12、134.97、360.80,P均<0.01);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专业人员对血吸虫虫卵的检出率分别为67.4%和36.8%,流行区专业人员对血吸虫虫卵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非流行区(x^2=817.74,P<0.01);南方和北方地区专业人员对蛔虫、鞭虫、蛲虫的检出率分别为85.7%、78.6%、91.7%和61.8%、23.5%、74.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622.58、301.70、588.71,P均<0.01)。结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的总体技术能�
朱泽林郝瑜婉田添薛垂召涂宏韩帅曹淳力李石柱
关键词:寄生虫病
恶性疟原虫pfK13-F446I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昆虫细胞SF9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Kelch 13-F446I(pfK13-F446I)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质粒,并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方法体外合成恶性疟原虫Kelch 13野生型和F446I蛋白结构域片段碱基,定向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构建pfK13-WT-Bac和pfK13-F446I-Bac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进行基因重组。提取重组病毒,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后转染草地贪夜蛾细胞(SF9)。收集亲代重组病毒反复感染SF9细胞进行病毒扩增,优化可溶性蛋白的纯化条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含恶性疟原虫pfK13-F446I基因的重组质粒pfK13-F446I-Bac,大小约3 430 bp。转染SF9细胞后获得有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在SF9细胞中表达pfK13-F446I蛋白,经梯度洗脱、去标签、透析等获得大小为44 ku的单一电泳条带的pfK13-F446I蛋白。结论成功构建pfK13-F446I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质粒,并在昆虫细胞SF9中进行成功表达。
孔祥礼孔祥礼燕贺涂宏冯欣宇丰俊周水森
关键词:疟原虫杆状病毒真核表达
2016年我国疟疾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38
2018年
目的探究2016年我国15例疟疾死亡病例的原因,为减少疟疾病例死亡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我国疟疾专报系统中报告的15例疟疾死亡病例数据和医疗机构病案资料,通过临床医疗和疾病控制专家会商,分析病例死亡的可能原因。结果 15例死亡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例,以出国务工的青壮年为主,均为恶性疟感染,输入来源地均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死亡病例回国至出现发热症状的平均时间差为5.27 d(中位数4 d),初次发热至初次就诊平均时间差为3.07 d(中位数1 d),初次就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差为5.40 d(中位数3 d),确诊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差为2.00 d(中位数1 d),回国至死亡的平均时间差为15.73 d(中位数13 d)。结论医疗机构诊治能力不足导致的确诊不及时和病例防疟意识较低导致的就医延迟可能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需提高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能力和加强出国人员疟疾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
涂宏丰俊张丽张少森夏志贵周水森
关键词:疟疾死亡病例输入性疟疾
从消除到消除后:中国输入性疟疾的疫情特征、挑战及防止再传播策略被引量:66
2021年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全国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为各地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和寄生虫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寄生虫病专报系统),收集2010—2019年全国输入性疟疾疫情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9年,全国各省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共报告29248例(年均2925例),其中临床诊断疟疾病例767例(2.62%)、间日疟7388例(25.26%)、恶性疟18032例(61.65%)、三日疟524例(1.79%)、卵形疟2049例(7.01%)、诺氏疟2例(0.01%)、混合感染370例(1.27%)和未分型病例116例(0.40%)。病例主要输自缅甸(2750例,9.40%)、加纳(2606例,8.91%)和尼日利亚(2127例,7.27%)等国;主要分布在云南(5794例,19.81%)、广西(3130例,10.70%)和江苏(2917例,9.97%)等省份。病例主要在6月(4141例,14.16%)报告。人群分布中以男性为主(27454例,93.87%)。死亡病例181例,均为恶性疟。2010—2019年病例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主要在县级机构诊断(8680例,39.75%)和报告(8783例,40.22%),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地市级机构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在临床医疗机构诊断(15730例,72.03%)和报告(16536例,75.72%),且逐年上升,疾控机构比例在逐年下降。结论针对消除后输入性疟疾的重大威胁,应进一步加强部门间联防联控,强化监测,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输入病例,开展传播风险调查和评估,对风险疫点和重点人群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置,通过以“强化联防、及时发现、快速处置”为核心的综合性策略和措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丰俊张丽张丽涂宏周水森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
塞拉利昂中国籍员工2019年疟疾感染率调查及蚊媒防控知识培训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调查驻塞拉利昂各中资机构中方员工的疟疾感染率,并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全面的疟疾蚊媒防控知识。方法由各中资机构选派其中方员工接受疟疾蚊媒防控知识培训。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培训班开始前对全部134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授课老师以幻灯(PowerPoint)形式面对面讲授疟疾蚊媒防控知识,并通过蚊虫实物标本学习,使学员认识塞拉利昂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冈比亚按蚊及其习性。培训后填写疟疾蚊媒防控知识问卷,并对培训进行考核和效果评估。问卷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员培训前蚊媒防控知识平均得分为(31.46±20.68)分,培训后平均得分为(85.98±1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636,P<0.001)。调查发现学员近1年的平均疟疾感染率为29.10%,户外工作者的疟疾感染率(37.40%)高于室内工作者(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1,P<0.001);学员培训前得分情况与疟疾感染率相关性分析显示,与高学历者相比,低学历者平均得分较低,疟疾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2,P=0.046)。学员培训前分数同疟疾感染率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在塞拉利昂应加强各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户外工作以及低学历工作者蚊媒防控知识培训。培训单位应结合当地实际监测和疟疾流行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于当地对驻外工作者进行相关蚊媒防控知识培训,使其做到科学防控疟疾等蚊媒传染病。
赵宁涂宏涂宏郭玉红刘小波任东升邹小辉罗巍郑霄邹小辉刘洋赵迎泽郑霄王立立段招军孙永
关键词:疟疾
塞拉利昂弗里敦市2019年蚊媒监测结果分析
2020年
目的在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建立蚊媒监测能力,了解当地蚊虫密度、地域分布、种群特征和季节消长等情况。方法在塞拉利昂弗里敦市西部城区及农村共选取9个区域设置成蚊监测点,分别选择居民区、一般单位、医院和牲畜棚4类生境各不少于1处,采用诱蚊灯进行监测。每个监测点布放2~4台诱蚊灯,布灯点选择室外避风避雨避光处,诱蚊灯距离地面约1.5 m。于日落前1 h开始布放诱蚊灯,翌日日出后1 h收集诱蚊灯的集蚊网,带回实验室进行蚊种形态学鉴定。2019年6月26日至12月31日期间,每周进行1次蚊虫监测。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蚊媒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蚊虫3012只,其中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4.86%,是弗里敦地区的优势蚊属。西部农村平均总蚊密度为5.01只(/灯·夜),平均按蚊密度为1.28只(/灯·夜),按蚊构成比为1.14%~44.53%,均高于西部城区平均总蚊密度〔3.87只(/灯·夜)、平均按蚊密度〔0.12只(/灯·夜)〕和按蚊构成比(0.72%~11.90%)。蚊密度季节消长分析结果显示,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6月底7月初旱、雨季交替时期和10月底11月初雨、旱季交替时期,蚊虫密度较高,8月下旬蚊密度最低。另外,按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与总蚊密度趋势一致。不同生境比较显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容易孳生蚊虫的牲畜棚蚊密度最高〔10.40只(/灯·夜)〕,其次是居民区和一般单位,分别为4.45和2.80只(/灯·夜);环境卫生状况较好、孳生地较少的医院蚊密度最低〔1.21只(/灯·夜)〕。结论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西部农村被蚊虫叮咬和感染疟疾的风险比西部城区高;旱、雨季和雨、旱季交替时期是防控蚊媒及其传染病(如疟疾)的关键时期,当地需要进一步加强蚊媒孳生地管理。
赵宁Ishaq Sesay涂宏涂宏任东升任东升郭玉红鲁亮吴海霞刘小波岳玉娟李贵昌王君宋秀平王立立刘起勇
关键词:蚊媒按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