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东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脂肪肉瘤
  • 3篇肉瘤
  • 3篇腹膜
  • 3篇腹膜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近期疗效
  • 2篇基因
  • 2篇腹膜后脂肪肉...
  • 2篇KI-67
  • 1篇蛋白
  • 1篇抑制基因
  • 1篇预后
  • 1篇肢体
  • 1篇肢体缺血
  • 1篇治疗胃癌
  • 1篇生物学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黄晓东
  • 5篇李沛雨
  • 4篇张颖
  • 2篇马超
  • 2篇刘娜
  • 2篇卢灿荣
  • 2篇侯磊
  • 2篇黄晓辉
  • 1篇王华
  • 1篇王立生
  • 1篇陈永卫
  • 1篇杨月峰
  • 1篇张楠
  • 1篇王少霞
  • 1篇肖凤君
  • 1篇齐瑞兆
  • 1篇金鑫
  • 1篇周思欣
  • 1篇赵旭东
  • 1篇史宪杰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d-HGF基因修饰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adenoviral vector mediated 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AdHGF)修饰的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在兔肢体缺血模型中促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无菌取足月产妇胎盘胎儿面中心区域胎盘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感染Ad-HGF 48 h后收集细胞用于治疗兔肢体缺血实验。左侧治疗组后肢缺血肌肉组织内多点注射总细胞数5×106/ml Ad-HGF修饰的PMSC,右侧对照组后肢缺血肌肉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结果治疗后第14天腹主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可见左侧肢体缺血治疗后微血管生成数明显多于未治疗右侧肢体,血管形成能力明显增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后置光镜下观察显示,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未治疗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检测后肢肌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H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Ad-HGF基因修饰的PMSC能明显促进血管新生,加快局部缺血组织血流循环的重建,是治疗肢体慢性缺血的有效手段。
肖凤君黄晓东王少霞王华杨月峰李沛雨王立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AD-HGF肢体缺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97例,其中50例患者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照组)、47例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情况,术前1 d及术后1、3、7 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类型、淋巴结清扫数目、近端切缘距肿瘤距离、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方法在N、L及N/L上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N、L及N/L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N、L及N/L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术后1、3、7 d两组患者N、L及N/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及安全性相当,但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及手术时间长、手术费用高等不足。
马超李沛雨张楠黄晓东舍耀光张颖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根治术达芬奇机器人
术中瘤体破裂对腹膜后脂肪肉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术中瘤体破裂对腹膜后脂肪肉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87例完整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瘤体是否破裂分组,其中术中瘤体破裂组23例,术中瘤体未破裂组64例,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两组肿瘤分化程度(χ2=7.814,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瘤体破裂(χ2=12.637,P=0.000)、肿瘤分化程度(χ2=12.104,P=0.001)、手术方式(χ2=9.930,P=0.002)与腹膜后脂肪肉瘤预后相关。术中瘤体破裂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73.9%、39.1%、21.7%;术中瘤体未破裂组为93.7%、59.4%、48.4%。结论术中瘤体破裂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预后较差。
黄晓东李沛雨卢灿荣黄晓辉刘娜张颖侯磊
关键词:腹膜后脂肪肉瘤外科手术
腹腔镜与开腹肝Ⅶ、Ⅷ段肝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近期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Ⅶ、Ⅷ段肝肿瘤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的肝Ⅶ、Ⅷ段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腹腔镜肝切除(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组32例,年龄36~68岁,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14例;开腹肝切除(open liver resection,OLR)组48例,年龄26~73岁,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34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及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排气、术后拔管、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中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腔镜组(3.1%)vs开腹组(0.4%)]、生存率[腔镜组(100%)vs开腹组(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肝Ⅶ、Ⅷ段肿瘤切除在恶性肿瘤根治性方面无差异,但是腹腔镜组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根治性,可常规开展。
王成方齐瑞兆金鑫黄晓东王柳陈永卫史宪杰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近期疗效
GPS2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对脂肪肉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1、分析GPS2基因在腹膜后脂肪肉瘤中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2、分析GPS2基因对SW872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迁移的影响。  方法:1、随机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对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术...
黄晓东
关键词:脂肪肉瘤基因表达生物学特性
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后免疫组化标记物MDM2、CDK4、Ki-67与其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免疫组化标记物MDM2、CDK4、Ki-67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64例完整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标记物MDM2、CDK4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根据Ki-67结果将其分为低表达(≤10%)组和高表达(〉10%)组,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64例中54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10例行姑息性切除手术,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78.1%、54.7%。Log-rank检验显示,MDM2(χ^2=6.298,P=0.012)、CDK4(χ^2=5.474,P=0.019)、Ki-67(χ^2=6.311,P=0.012)与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预后相关,但CDK4和Ki-67并非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免疫组化标记物MDM2(RR=0.369,P〈0.05)是腹膜后脂肪肉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标记物MDM2阳性、CDK4阳性、Ki-67高表达(〉10%)提示患者预后较差,MDM2是腹膜后脂肪肉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黄晓东李沛雨卢灿荣黄晓辉刘娜张颖侯磊
关键词:腹膜后脂肪肉瘤免疫组化
CD68和Ki-67蛋白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年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标志物CD68和核增殖标志物Ki-67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5例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8~71(53.0±10.8)岁,根据CD68表达情况分为CD68阳性组(21例)和CD68阴性组(14例);根据Ki-67表达情况分为Ki-67低表达组(〈20%)与Ki-67高表达组(≥20%),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两个指标的表达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Spearman进行等级资料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18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17例行部分切除.中位生存时间17(1~86)个月.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22.9%、8.6%.Log-rank检验显示法国联邦癌症中心(FNCLCC)分级(x2=7.002,P=0.008)、手术切除程度(x2=7.134,P=0.008)、CD68表达(x2=4.634,P=0.031)、Ki-67表达(x2=8.898,P=0.003)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失血量、有无脏器联合切除和术后有无辅助治疗对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无影响(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RR=3.755,P=0.003)和Ki-67表达(RR=4.471,P=0.002)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发现CD68阳性组和CD68阴性组FNCLCC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高表达组和Ki-67低表达组在FNCLCC分级(P=0.027)、肿瘤最大直径(P=0.044)和辅助治疗(P=0.019)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较差,手术根治切除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TAMs标志物CD68阳性、核增殖标志物Ki-67高表达(≥20%)的患者术后生存期短,二者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
马超李沛雨周思欣孙成博黄晓东张颖赵旭东
关键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腹膜后肿瘤CD68KI-67
共1页<1>
聚类工具0